滹沱河源头——桥儿沟
从横涧村向东北方向走十几里路,便是泰戏山。走进泰戏山,山上出现了纵横断裂的山谷,层层叠叠,节理分明,就像万卷诗书构成的曲线图,缘山起落,循谷延伸。山脚下,出露着千年的降雨湿地,山岩渗出地面,流水时聚时散,顺谷延伸。谷底平展开阔,渗出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串串银色的葡萄,汇聚成河流,所以当地人叫“葡萄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种奇观,不管是在朝阳的映照下还是在夕阳的余晖里,千沟万壑营造出梦幻般神奇的光影传说,给艺术家带来无穷的创作冲动和无尽的遐想;在阴霾的日子里,谷底像是弥漫着白色的烟雾,旭日初升或夕阳斜照时,山山水水又染成红色或橘色,滹沱河源头奇观,吸引了大批摄影者爱好者,还有北京、太原等地来考察滹沱河的专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泰戏山在与其他侵蚀力量所切割的湿地深岩层中,向世人诉说着千年的地质历史。桥儿沟村就座落在泰戏山脚下,滹沱河的发源地就在此地。
很久以前,在沟谷源头的两边平坦处住着几户人家,沟内有潺潺溪流,村人为了出行方便,在村中架起一座小木桥,桥下的水源可供人畜饮用,“桥儿沟”的名字流传下来。村东北的方向不远处也有一个自然村叫“马刨泉”,传说宋朝名将杨六郎带兵打仗途经此地,人困马乏,舌干唇焦,无法再往前行军,只好在此地修养。忽然,六郎坐骑在一块土地上用蹄子乱刨,并大声嘶鸣,将士们过去一看,只见马蹄刨出一汪清泉,一下子解决了大队人马的饮水问题,后来此地叫“马刨泉”,此村也迁入桥儿沟村。滹沱河源头从桥儿沟村流出以后,有一段暗流,到了东淤地村的大孤山下看到滹沱河钻出地面,虽不大可也明灭可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滹沱河的暗流,还有精美的传说故事:当年滹沱河与羊眼河比赛谁跑的快,羊眼河一开始跑的遥遥领先,回头一看,哪有滹沱河的影子,于是就骄傲自满,慢慢悠悠地走了起来,可是走了一大段路抬头只看见前面白茫茫一片,滹沱河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早跑到前面了,羊眼河奋起直追,以至于把自己喘出了严重的哮喘也没赶上滹沱河的脚步。原来滹沱河暗流四十里把骄傲自大的羊眼河甩在身后。从此,滹沱河有了暗流四十里的美名,羊眼河有了严重的哮喘一直呼呼大声地吼叫的流水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今,桥儿沟已从旧址迁移出一华里处的平川居住,也把源头之水引入村里供人畜饮用。桥儿沟村现有住户205户,至恢复高考后,村里共考上大学生40多名,有考上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许多学生,这么一个小村子能出这么多大学生,让人惊叹不已!是什么原因能出这么多大学生呢?古语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神山智水,赋予大人小孩聪明智慧,据说过去遭瘟疫或传染疾病,此村人从不染疾,因为喝的是滹沱河源头的水。非典时期,有不少外地人来取水,以保平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桥儿沟东面的山为一字长蛇形,没有明显的突出主峰。由于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一般河流都是从西往东流,唯有滹沱河的水是从东往西流。民间流传着一句:“十山九无头,滹沱河水倒流”的民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桥儿沟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的地方还很多,从绿色原野的希望到红色的平型关记忆,从金色的收获到滹沱河的梦想,从林彪作战指挥军事基地到佛教文化的仰头山,繁峙县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将大自然赋予的自然优势,将深厚悠远的人文历史全方位展示出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给横涧乡以及我县旅游业夯实了基础,旅游业腾飞指日可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文编辑:侯常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