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写的诗,400年来无人敢接下句,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朱元璋,向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他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本是一介布衣平民,在庄稼地里讨生活。

从小没读过什么书,整日在镇里种地、放牛,艰难度日。

后来,饥荒使得父母和哥哥相继饿死,他因为贫穷,甚至无法让他们入土为安。

生活所迫,他出家当和尚,做乞丐,只为求一口糊口的粮食。

元末,人祸天灾都施加在无辜的百姓头上。

元朝统治者分等而治,末代皇帝昏聩无能,专横残酷,广大的中原人民深受其苦。

外加天降灾荒,百姓连活下去都成了奢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纷纷揭竿而起。

朱元璋这个机敏的草根小子,敏锐地感觉到王朝倾覆的预兆,加入了起义势力红巾军。

很快凭借着战功和能力,他逐渐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在兼并了和他分庭抗礼的其他几支势力后,终于一统江山,登上了帝位。

成为皇帝后,有一日,他突然听闻赵匡胤有一首诗只写了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百年来无人能接。

他顿时技痒,想要尝试尝试。

那首诗上半部分,是这样的:“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月亮未出之时,群山墨黑一片,明月升起,才至中天,便万国皆明

那时候的赵匡胤,适才喜得贵子,他子女不多,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非常欣喜,下令大赦天下,又宴请群臣。

酒过三巡,正值明月东升,他却突然来了诗兴,摇头晃脑吟出了上文的那半首《绝句》

可赵匡胤武将出身,文采有限,说完这两句之后,便也不知道下面该怎么接了

于是,四百年过去了,这首诗都没有人敢接。

直到朱元璋,同为开国皇帝,同样文采不行,他不由对其惺惺相惜

他思索片刻,便开口接上:“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于是,这样一首由两个帝王合作,绝无仅有的一首《绝句》便诞生了。

《绝句》

赵匡胤&朱元璋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朱元璋是想起了自己在颠沛流离中脱颖而出,颠覆元朝,成功建立大明王朝,为百姓求得太平的事了。

自此,朱元璋将其命名为《咏月诗》,两人都是在乱世中胸怀鸿鹄之志,开天辟地,建立新的世界的开朝帝王,也都是克己勤政的明主。

时隔400,两人的灵魂在这首诗中共鸣,交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