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与温州 | 李叔同与温州当时的美育情缘

弘一大师(李叔同)是艺术领域的通才和奇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美育》1920年创刊号

这是中国第一本美育学术刊物杂志

弘一大师刊名题字“美育”

落款:弘一沙门释演音题

今年正值弘一大师来温100周年,梳理弘一的美育思想及其与温州美育教育的渊源和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一与温州有着深厚渊源。1918年,李叔同出家,法号弘一。弘一出家僧腊24年,在温州常住12年,给温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与弘一亦师亦友的孙选青,弘一的得意门生刘质平、李鸿梁、吴梦非,以及再传弟子林树中、缪天瑞等,都与当时的温州师范学校有密切关系,他们实践弘一美育精神,再续弘一与温州的情缘,直接参与促进了温州当时的美育教育,至今影响深远。

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的毕业照

战火纷飞中的美术书法教育

1933年,当时的民国政府颁布《师范学校法》及《师范学校规程》,要求各省划定师范区,每区设置师范学校一所。当时,黄溯初先生闻讯后即将私立郑楼小学校舍捐赠,浙江省教育厅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温州师范学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当时的大中学校纷纷迁移到后方或相对安全的山区等地办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学校迁回郑楼。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偏僻的浙南温州就职谋生,当时的温州师范学校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在迁校办学期间,弘一的得意弟子李鸿梁、刘质平在校任教。

李鸿梁(1895—1972),字孝友,绍兴人

李鸿梁曾在浙江两级师范深造,与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同为李叔同的高足。李鸿梁面容好似弘一大师,师生情谊甚笃,弘一称其为“最像我”的学生。温州师范学校避乱迁移到泰顺莒江时,李鸿梁受当时校长王德懋邀请,担任普师部毕业班班主任,1942年至1946年在校任教美术。温州师范学校校友高世进、夏元亦撰写的《温师搬迁莒江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有名望的教师都愿意受聘温师,如胡伯琴、刘质平、李鸿梁、俞乃大、高仲伦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威望,他们来校授课,无疑提高了温师教学质量。”以李鸿梁为中心,培养带动了一批学生,大家勤奋作画,积累了很多习作。温州师范学校迁回郑楼后,在校内举办了一次画展,主要陈列的就是李鸿梁与学生的作品。

李叔同学生李鸿梁致省立温师学生林树中信件

刘质平(1894—1978)原名刘毅,字季武,海宁人

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受教师李叔同赏识培养,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43年秋至1945年冬在温州师范学校任教。刘质平是弘一最亲近的学生,战乱年代他时刻把恩师的书法带在身边,宁可舍弃个人财产,也绝不丢失先师任何遗物。1944年,温州师范学校迁到泰顺期间,刘质平将珍藏的一百多幅弘一书法作品举办“弘一大师遗墨展”,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在国难当头艰难办学的环境中,高品质的艺术教育和活动不啻为一种高雅坚强的精神支撑。1946年,为筹措资金创办叔同艺术师范学院,他又在位于温州市中心五马街的国货公司举办展览并义卖。

李叔同致刘质平信 1917年 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藏

(右Ⅱ:不佞现每月入薪水百零五元。出题款:上海家用四十元,天津家用二十五元……如依是正确计算,严守此数,不再多费,每月可馀廿元,此廿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

李叔同在得知学生刘质平在日本留学期间经济困顿后,写信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他。

正音雅乐孕育的温大校歌

弘一也是我国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他与温州大学的早期音乐教育渊源深厚,当时温州师范的校歌就是他的弟子刘质平谱曲,后来也成为了现在温州大学的校歌。

孙选青(1887-1971),字廷珍,诸暨人,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温州中学、温州师范学校等教职,1955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根据张索教授考证研究,孙选青与弘一大师交情不凡,是弘一的弘法弟子。1937年孙选青与其同乡王德懋均来温州中学任教。1938年王德懋任省立温州师范校长,孙选青也来到该校任教8年,兼任教务主任等。李鸿梁和刘质平到温州师范学校任教,是经孙选青推介的。

孙选青

刘质平在校担任音乐教师,发扬弘一音乐教育理念。他热情质朴,学识渊博,教学认真,在校颇受学生爱戴,课余还组织爱好音乐的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弹钢琴练习曲,学指法,学和声与作曲。现存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的200多张当年手刻油印音乐讲义就是鲜活写照和力证。1945年,他为王季思作词的温州师范学校校歌谱曲,2006年新温州大学正式成立后,将此定为校歌。铿锵的旋律,昂扬的情绪,以及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学成致用、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等崇高的理念,成为全体温大人的精神圭臬。

1918年李叔同出家前着僧衣与学生刘质平(左)丰子恺(右)在杭州某照相馆合影留念

吴梦非(1893—1979),东阳人,李叔同高足,音乐教育家、中国美学界奠基人之一。1911年入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随李叔同学音乐、美术。1919年与刘质平、丰子恺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出任校长;创办并主编《美育》杂志。抗战后期,吴梦非携同夫人王振元至温州任教于永嘉县立中学(今温州二中),当年永嘉县立中学和建华中学(今实验中学)校歌作曲都出自吴梦非之手。

前排左起依次为: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

孙选青等任教省立温师时留影

再传弟子双峰并峙

弘一大师是推动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先驱,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一批优秀艺术家和艺术教育人才。他出家后说过:“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浙江,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他的再传弟子中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大家,其中和温大有渊源关系的有林树中和缪天瑞。

李鸿梁培养的优秀人才中,有林树中(1926—2014),平阳人,著名学者、具有国际影响的美术史论家,与王朝闻、金维诺、王伯敏并称为中国美术学四大博士生导师。1942年,林树中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在附小任教一年,1947年离开。2013年5月18日,林树中在温州大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说自己的简历中写着“弘一大师的再传弟子”。

林树中

作者:陈胜武,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温州大学校史馆特聘研究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0)

相关推荐

  • 每周共读一本书 | 《李叔同:名如何爱如何生命该如何》

    记心上 ❀ 一切有情 他曾有着对红尘深厚的爱,却在绚烂至极的时候,突然斩断世情俗怨,抛妻别子,遁入空门,"索性做了和尚".也许,这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作为一代高 ...

  • 唯有青灯知此心

    唯有青灯知此心 今天是 "读言" 陪伴你的第2228天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曲悠扬的歌声娓娓道来,他凝望着远去的行人,泪水打湿了青衫. 青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刘晓林 弘一法师:我的皈依佛门与马一浮先生.夏丐尊先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当时他们也在杭州. 37岁时,我在浙江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内教音乐和图画课 ...

  • 《说不尽的李叔同》试读:别妻疑案

    别妻疑案 在李叔同初出家时,有一段公案至今还困扰着研究者,即李叔同出家后与日妻告别之问题. 杨白民(坐者)与家人合影黄炎培是李叔同在上海南洋公学时的同学.有感于徐半梅于1957年1月7日在<文 ...

  • 一方墓碑揭开的一段尘封往事

    店口乡贤文化研究会陈大年先生主编的<诸暨南社人>一书,经过近两年修编,行将出版.据了解,南社有诸暨籍社友十五人,但其中大多人物事迹已湮没在尘世之中,鲜为人知.陈大年.郦校忠等编撰人员,荼苦 ...

  • 弘一法师楷书节录《桐荫论画》

    弘 一 1880-1942 楷书节录<桐荫论画> 立轴 水墨纸本 乙卯( 1915年)作 147×36.5 cm(每幅) 释文:董香光气场画法,全以北苑为宗,故落笔便有潇洒出尘之概念,风神 ...

  • 【原创】湖南幼专出校歌了——昨夜 常德大学城唱响“ 绿叶对根的情意 ”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歌(拟) 湖南幼专出校歌了,不知哪一句校歌,会撩动你的心弦,请在留言里与大家分享! 沅水汤汤远播师范华章,德山苍苍见证百年荣光,皇皇幼专,幼专皇皇,引天下才俊向往. 弦歌悠扬 ...

  • 浙江风物(音频)|毛妩敏:温州松糕(温州永嘉话)

    ◆ ◆ ◆ ◆ 温州松糕 ◆ ◆ ◆ ◆ 01 松糕的起源 ●   松糕,据说因温州人谷进芳于抗日战争后期在五马街口边炊边卖,逐渐流传开来,成为瓯菜的一道名菜,也成为老百姓常吃的糕点.又因谷进芳身材矮 ...

  • #温州头条# #温州头条#温州是数学家摇...

    #温州头条# #温州头条#温州是数学家摇篮,温州近代出了很多 数学家,怪不得都说温州是东方犹太人之乡,做生意厉害,所以温州每年出的数学期末卷和中考卷水准都很高,题目新而创,值得大家研究交流,今天分享刚 ...

  • 舌尖上的温州+钻入温州老城品小吃+脚踏食地·来温州

    舌尖上的温州---[夏汐] 都说吃在温州穿在温州.温州的小吃花样繁多,以清淡香甜为主,很多来过温州的朋友可能都深有体会.很久未写文章了.最近确实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写文字,感谢很多朋友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牵 ...

  • 《温州三家人》接档《小舍得》,讲述温州企业家的故事

    由宋佳.蒋欣等主演的<小舍得>迎来了大结局,接档这部剧的,是由苏舟执导,张陆.顾璇.刘佩琦.巫刚.杜雨露领衔主演的都市剧<温州三家人>. 该剧也是继<温州一家人>& ...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她死了,享年102岁——谨以此文“送别”李叔同的女儿春山油子

    2020年7月初,春山油子(日文:はるやまゆうこ)死了,享年102岁. 油子(ゆうこ)死在日本最南端的冲绳岛,死在母亲的老屋里,死在挂满裸体女人油画的中式四合院里. 油画,是父亲画的. 画上的裸体女人 ...

  •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三天,他的妻子带着2个儿子,在寺庙外长跪不起,磕头4小时,头上鲜血直流,只求见他一面.可李叔同却托人带话:不见.   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号,是弘一,后来,他的确成 ...

  • 【温州哩语】

    [满月冇回信][102]温州土话.满月(指一个月最后一天)冇回信(指杳无音信)比喻一个人不守信用,借钱到期不还,或叫他人办一件事,放在背后一点不题.2021,5.9,朱百良

  • 在《温州三家人》中寻找商战秘籍,我有了这些发现……

    <道德经>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看过了<温州一家人>和<温州两家人>之后,再追"温州家人"系列的收官之作<温州三家人>,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