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与心理·兵家之尔虞我诈(下)

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在河清屯兵,想阻断唐军对李光弼之粮草供应。李光弼得悉敌情,陈兵于野水渡,以备应变。夜晚,李光弼回到河阳,只命雍希颢率领一千多名士兵防守野水渡,并交代其道:“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为力敌万人之勇将,汝等坚守营寨,勿与其交战;但若他们来降,可同来见我。”众将官不解李光弼之意,暗自窃笑。
不久,史思明对部将李日越道:“李光弼善于城防作战,今日其移师郊野,正是将其生擒之大好机会。你带五百骑兵,将其抓来,抓不到不要回来见我。”翌日,李日越带了五百骑兵来到野水渡,大叫道:“司空(指李光弼)在否?”雍希颢道:“元帅昨晚已离营回城。”李日越暗想:“抓雍希颢代李光弼,回去史思明定当杀我,我还是投降算了。”于是与雍希颢一同去见李光弼,李光弼待之如心腹。高廷晖闻知李日越受到李光弼之重用后,亦主动投降。众将向李光弼请教因由,其道:“史思明常埋怨没有与我野战之机会,今听说我移师郊野,必想生擒我。李日越抓不到我,定不敢回营去,只好投降;高廷晖之才略胜过李日越,若李日越投降后可受重用,一定心有未甘,想取代李日越,所以也一定会投降。”李光弼以已之智,暗取史思明之严。由此可见,在战争博弈中,即便军令如山,仍须智深似海,方能不败于天下。
若博弈是动态的,均衡一般也是动态的,即最优解不唯一或是一个循环集。上述几个战例其实都是动态博弈,但历史只能给出一个答案。
在动态博弈过程中,不同的局中人在不同时间点行动,先行动者之选择影响后行动者之选择,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之决策。因此,为了做出最优之行动选择,每个局中人都必须思考这一系列问题:若我如此选择,对方将如何应对?若我是他,我将会如何行动?给定对手对策,什么是我方的最优选择?在博弈之前,局中人要根据信息是否完全做出对策。动态博弈之魅力就在于其过程是动态的,因而最优策略也是不定的,即前一刻之最优决策在下一刻可能不再为最优,因此在求解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很大困难。
《东周列国志·九十四回》中有一则“齐王伐宋”之记载。宋康王暴虐,但有谏者,就引弓将之射杀,曾一日间射杀景成、戴乌、公子勃等三人,自是举朝莫敢开口,诸侯号曰桀宋。当时齐湣王用苏代之说,决议“替天行道”,遂遣使于楚、魏两国,约定一起攻宋,三分其地。秦昭王得到消息后,怒道:“宋国刚与我秦国结交,而齐伐之,寡人必救宋。”齐湣王恐秦兵救宋,求计于苏代。苏代于是西入秦国,见秦王曰:“齐国伐宋,是大王之喜事。”秦王问曰:“齐伐宋,寡人何来喜事?”苏代曰:“齐王之强暴,无异于宋,今约楚、魏攻宋,成功后必然不愿分地,其势必欺楚、魏,楚、魏受其欺必向西而事秦。如此,秦失一宋而坐收楚、魏二国,怎不可谓喜事?”秦王曰:“先生并非没有道理,但寡人仍欲救宋,何如?”苏代答曰:“桀宋犯天下之公怒,天下皆庆幸其亡,而秦独救之,众怒将移于秦矣。”秦王遂罢兵不救宋。
“齐王伐宋”之博弈,在于苏代掌握了足够之信息,且将信息分别传递给齐、秦两国,此为(完全)信息博弈。秦国要决定是出兵救宋还是观望,而齐湣王亦须决定是继续攻打宋国还是撤兵。秦国若出兵救宋,则齐、楚、魏若不想无功而返的话,双方必将鏖战。
另一种动态博弈是信息不对称的,即各局中人所掌握之信息大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如:在招聘时,应聘者总是显示出自己之最佳面,以致招聘者无法看清真相;谈判中,企业总是将最能显示自己实力之一面展示出来,以致对方摸不清自己的虚实。由于信息不完全,人人都希望向对方传递对自己有利之信息。然而,对方不一定相信你所传递之信息是真实的,有的信息短时间内难以识别其真伪。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
掌握信息少的人容易被掌握信息多的人迷惑,如:长期在电视台黄金时段做广告之厂商所传递之信息是“我有实力”,老百姓也经常盲目相信这一点;应聘者出示自己的高学历证书与各种获奖证书,所传递之信息是“我是优秀的”;恋爱时经常找不怎么符合逻辑之借口去找对方或总是有话不说出口,其所传递之信息是“我对你有意思”。传递这些具有迷惑性之信息,若想其大起作用,须付出相应的努力或成本。简单地说“我是最佳人选”之所以不传递太多有用信息,是因为这类“行动”不花成本,谁都可以效仿。如百年老店,若要名副其实,则必须长久地坚持其有效的营销策略。以下再举几个战例,来说明此点。
三国时吴将吕蒙镇守汉昌,与蜀将关羽之领地接壤。吕蒙认为关羽有兼并天下之雄心,再者关羽占据长江上游,所以与关羽修好。关羽攻打樊城时,吕蒙上奏孙权道:“关羽讨伐樊城,却留下许多后备部队,这一定是在防备臣袭击其后。臣一向体弱,请准臣以治病为名,率领军队回到建业,关羽听说此事,一定会撤走后备部队,全部开往襄阳,这时我军就可急速顺江而下,趁其后方防卫空虚,袭击南郡,关羽可一鼓而擒。”孙权同意后,吕蒙对外宣称病重,孙权故意明令召回吕蒙。吕蒙认为陆逊虽藉藉无名,但颇有将才,能堪大任,遂推荐其接替自己之职务。陆逊上任后,先写了一封信给关羽,极力表达自己对其之崇敬。关羽见信大为心安,随之撤走后备部队,开往樊城。孙权当即先遣吕蒙至浔阳,在船中埋伏精兵,命其伪装成普通百姓摇桨,另外命人穿上商人服饰做为掩护,并贿赂关羽之守江官兵。关羽无法掌握真实军情,吴军得以长驱直入南郡。于是傅士仁、糜芳等都出城投降。不久,关羽败走麦城,亦被吴军擒杀。
在这一场博弈中,吕蒙放弃高位、吴国使出不少财务实施贿赂,陆逊委屈自己、卑辞以求关羽大意,这些付出使得吴国传递给关羽之信息大大生效,并最终达到既定目标。而关羽由于所获得之信息不对称(远少于吴国所获得之信息),终于一败涂地。这一类战例还有很多,几乎所有之“苦肉计”都在此列,如“周瑜打黄盖”后,黄盖向曹操诈降,以致火烧赤壁。
另一类典型战例是“反间计”之使用,也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博弈,但付出相对要少,使计者须巧妙地利用敌方之间谍为我所用,故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则坐享其成。
燕昭王(前335-前279年)死后,惠王继位。惠王为太子时,对大将乐毅多有不满。乐毅当时正在攻打齐国之即墨,齐将田单得知该信息后,便决定以反间计除掉乐毅。田单利用齐军间谍,散布乐毅与燕惠王不和、乐毅不攻下即墨是想在齐地称王、齐国怕燕国调换乐毅使得合作无法实现等一系列假信息。燕惠王果然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见疑于燕惠王,只好逃去赵国。齐人大喜,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
利用反间计博弈,主要取决于其中某一方,被害者往往处于莫名其妙之中,就如“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一般。《孙子兵法》特别强调间谍之作用,认为战前“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此处之“人”,就是指间谍。《孙子兵法·用间篇》归纳了五种间谍,反间居其一:“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这种战例还有许多,如秦末楚汉相争时,陈平用离间之计使项羽疏远军师范增,帮助刘邦争取机会。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曹军精通水战之蔡瑁、张允二将。南宋初期,金兵的入侵遭到岳飞等将领之顽强抵抗,后金人使反间计,使得宋朝杀岳飞而自毁长城。明朝末期,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后,其子皇太极施反间计令崇祯皇帝猜疑袁崇焕并将其赐死,随之明朝灭亡。
兵家在决战中需要博弈,而在决战前更需要讲究兵家之道,即审时度势,或谓之听声望气。《六韬·龙韬·兵征第二十九》曰:
(太公曰:)“三军齐整,阵势以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行阵不固,旌旗乱而相遶;逆大风甚雨之利;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之声湿以沐。此大败之征也。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可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之上,军必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兵长久。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又《六韬·虎韬·垒虚第四十二》曰: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猝去不远,未定而复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阵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败矣。”
可见,听声望气与善于博弈一样,乃兵家之要道。
(0)

相关推荐

  • 士仁:思来想去,麋芳比我名声更差一些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战事历来要分胜负,胜者可喜可贺,败者埋骨他乡,忠义者被世人赞颂,背叛者遭人唾弃.本篇就来聊一位三国时期经常被指责的人物,士仁,字君义. "士仁"还是 ...

  • 关羽被吕蒙杀不久,吕蒙和曹操都离奇死亡,难道是关羽显灵了吗?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但最终还是败在吕蒙的白衣过江.但是,关羽被杀后,有两个人的死,都也和关羽扯上关系. 关羽死后英灵不散,人头送到魏国,见了曹操须发皆张,吓得曹操头风复发 ...

  • 荆州失守,益州回不去,关羽所有的生路都被堵死了!

    这里再讲个小插曲,糜芳开城投降以后,吕蒙非常开心,他在沙丘上举行了一个大型仪式,来庆祝拿下南郡.此时虞翻跟他说了几句悄悄话,您是不是高兴的有点早了,之所以能拿下江陵城,那是因为糜芳一个人想投降而已,其 ...

  • 三国用兵最厉害的十个人,第一应该无争议,蜀国这四位有点凄惨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战乱频发,涌现出许多用兵高手,正是这些优秀兵家的精彩表演,才使三国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例.那么,三国时代的众多兵家中,哪些人是用兵最厉害的人呢?他们都有哪些经典的战例或战功呢?下面 ...

  • 博弈与心理·兵家之尔虞我诈(上)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泄失中山之恨,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赵王急 ...

  • 博弈心理@兵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泄失中山之恨,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赵王急 ...

  • NLP心理实操21:NLP心理实操视角下的心理咨询

    这部分内容适用于心理咨询师. 1. 心理咨询步骤 (1)初访:确定议题.目标.收集资料.设计咨询框架.确定时程 (2)维度解读 (3)次数统计 (4)有始有终 2. 效果来源 状态打分,来访者从向外指 ...

  • 博弈与心理·君子慎始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中记载: 楚国的卑梁镇与吴国的锺离镇相邻,这两个小镇的百姓平时都相安无事,由于田地相邻,有时还能相互帮忙.有一天,卑梁的一个小女孩和锺离的一个小女孩在采桑子的时候 ...

  • 博弈与心理·西游之取经团队

    博弈与心理&#183;西游之取经团队

  • 博弈与心理·公叔痤的心计

    战国时代. 魏武侯九年(西元前387年),魏国的相国是公叔痤.当时公叔痤深得魏武侯的宠信,又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越发显得位高权重.但公叔痤的心胸不够宽广,他很忌惮大将吴起.当时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今陕西 ...

  • 博弈与心理·张飞的智慧

    马超臣服于刘备后,刘备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并封他为都亭侯.马超本来出身名门,一开始还不算太看得起刘备,他见到刘备对待自己这么优厚,又自觉自己武功盖世,心中不免就有些骄气,就有些就疏忽了礼节.一开始,他和 ...

  • 博弈与心理·四朝元老的智慧

    --故事-- 唐德宗贞元年间,咸阳城有一些百姓大白天看见有人在云雾中行走.百姓们又惊又喜又好奇,于是找来先生卜问.先生详细地问了当时的情况以及云中人的服饰和容貌,想了想后,对大家说道:"你们 ...

  • 博弈与心理·北宋时期的囚徒困境

    钱藻(1022~1082年),字醇老,苏州人.钱藻家世显赫,他父亲是北宋翰林学士钱明逸,钱藻在家是第二个儿子:钱藻的玄祖就是曾经的吴越王钱元瓘.钱藻在朝为官,一直做到翰林侍读学士,死后被朝廷封赠为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