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中国哲学比,谁更能实用?

太原:春雨景如画

文/无限坏

心理学是一门很牛的科学,但是只有焦虑、抑郁等“病”发时,老百姓才会寻求医生的帮助。虽然其应用广泛,各行各业。可是,却很难进入我们百姓的日常生活。

网络、书籍,心理师们,苦口婆心,可是听时惊奇,噢.....过后即忘。终极还是一个冷门。虽然国家是提倡的鼓励的。但是......冷。

它会勾起年轻人的好奇。因为想获得一些“神奇”,可是终究还是,把知识点,还了回去。

看来,百姓很实际。心理学很尴尬。

社会中人,有一部分对中国的古典很感兴趣,例如《道德经》,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很推崇它。更多的古典,这里就不提了。

中国的古典被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进行了客观、权威的梳理。其说,中国哲学就是对人生的反思。中国哲学是讲精神的。此书,被认为中国哲学的开山大作。对我们现代人还是很有好处的。

中国哲学讲了四个字“心性义理”,侧重精神,不谈心理。中国人是喜欢中国文化的,因为我们越来越自豪,有中国文化的自信。

百姓关系自己的钱袋子,关心自己的物质生活,也更注重精神的享受。

而心理学,似乎比中国的哲学,在这方面要差一些。例如,古典中,有很多的意境、心境、状态和理想,一旦陶醉其中,便给人带来启发、超越,以及人生的审视与审美。

然而,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不接地气,不鲜活,总是悬空。

心理学像西药片儿,哪痛打哪。中国哲学像中药,浑然一剂。

谁更厉害呢?

心理学有很多的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哲学呢,有很多境界很高,情操很高的古代名人句子。

可是,对应百姓来说,似乎都不需要。“没病去什么医院呢?”

唯有具备接地气的实用性和公共性,才能迎来人们对它们的“利用”。

我在头条写了一点文章,以气息控制为主题,很多网友觉得很新奇,其实,是做了一点心理与哲学的贯通,拿出其中能够实用的方式,做了改良。

目的是给更多人一点鼓励和信心。尤其在拥有了完善娴熟的气控技巧后,我们对事件和问题的处理,会更超然,更有魄力。其感思流行之际,就是知诚而明定之际。

颇具威力。

气息,由于与人的感受,可以浑然一体。一旦介入有意识的控制,就掌握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有句:“性情不过人的感知和精神,灵魂才是行为与抉择”,很受网友喜欢。

所以,不论心理学,还是中国的古典哲学,都是人类的文明财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精神、心理的侧面看待人,而不是人之本身。

而气息控制的特点是,自主出发,自己从自己够得着的气息出发,进行技巧实践,是一种工具,也是功夫。

热情、兴趣,永远是创造力的来源。人生时刻不在竞技中。

而控制源于气息,大家可共同探讨交流。

最后,希望更多的朋友关注自主控制(气息控制)。实践出真知。有兴趣的朋友,可进一步阅读:有一种控制,叫气息控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