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中教授治肾病之凉血化瘀法

彭建中教授认为慢性肾病为现代医学肾脏系统的多种疾病,包括原发性肾脏疾病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前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后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肾病前期多无典型表现,可见神疲、乏力、腰酸、恶心、纳差、夜尿增多、口中尿味、小便泡沫等症。后期阶段可出现呕吐,大小便不通,动则气急、夜卧加重,手足瘈瘲甚或抽搐,胸闷、心悸、甚则胸痛冷汗,鼻衄、齿衄、皮下出血、月经过多、水肿、肌肤甲错,烦躁狂乱、谵语昏迷等。现代医学据尿常规、血肾功、电解质、血脂、彩超等检查手段可准确诊断。

中医学无慢性肾病之名,按其临床表现可纳入“关格”“水肿”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已有所论述,《伤寒论》明确提出了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症的疾病。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扬,多数认为由脾肾阳虚或浊壅三焦所致。从其临床表现分析,神疲、乏力、腰酸、纳差等不典型表现乃热郁或湿热阻滞,致络脉瘀阻,气机不通,以致出现虚症的假象; 至若出现恶心、口中尿味与“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相符; 小便泡沫则与“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相合; 病机十九条明确指出呕吐、水肿、大小便不通、腹胀等皆与火热病机相吻; 至于各种出血、烦躁狂乱、谵语抽搐等病机固属热邪动血无疑。按卫气营血辨证法当属血分证,按三焦辨证法则为下焦证,此时当称其为下焦血分证。

慢性肾病用凉血化瘀法治疗,在选药上也有严格的原则,在药性上以凉、活为主,当选凉血化瘀通络药,因疾病性质为热邪,故不宜选用热性活血类药,即遵“热者寒之”之旨。但亦不可过寒,应具流动性,防其凝滞,更禁用破血之品。在功效上选用兼容性药物,如兼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疏散等功效的药物。在病位上以下焦为主。临床上,彭教授常使用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炒槐花、凤尾草、白茅根、紫草、小蓟等。

宋某,男,68 岁,肾病综合征。

初诊: 2019 年 7 月 23 日,两下肢水肿 1 个月,伴阴囊水肿,小便不畅。该患者有肾病综合征史 7 年,有家族史,经中西医治疗,最近 3 年感觉尚可,1 个月前因受凉感冒诱发,经输液、中药等治疗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诊。

刻见: 患者面色灰暗无光泽,目光神散,形体瘦弱,神疲乏力,大腹膨隆有振水声,双下肢肿亮行动困难,小腿更甚,凹陷性水肿久久不能恢复,说话自觉 憋 气,走 路 则 胸 闷 心 慌。 化 验 检 查: 血 尿 酸481 μmol / l,血肌酐 152 μmol / l,血红蛋白 87 g / L,尿蛋白 + + + 。舌红胖苔黄厚根部重,脉细。

诊断: 肾病综合征。证属湿热伤血,络脉瘀阻。

治法: 凉血化瘀、分消水湿。

处方: 荆芥 6 g,防风 6 g,白芷 6 g,独活 6 g,紫苏叶 10 g,生地榆 10 g,赤芍 10 g,丹参 10 g,炒槐花20 g,金银花 10 g,连翘 10 g,蒲公英 30 g,大黄 6 g,萆薢 60 g,土茯苓 80 g,葶苈子 60 g,茯苓皮 30 g,冬瓜皮30 g,抽葫芦 30 g,车前子 30 g。水煎温服,每日 1 剂,20 剂。

嘱: 低盐饮 食,忌 食 高 蛋 白 食 物,坚 持 散 步锻炼。

8 月 13 日二诊: 患者服药后,大小便量增多,现仅两小腿轻度凹陷性水肿,说话、慢走均可,走快时胸闷心慌,唯纳差腹胀,舌胖苔白略厚,脉细。前进凉血化瘀瘀、分消水湿之剂,水肿已消大半,既已显效,仍宗前法进退。

处方: 荆芥 6 g,防风 6 g,白芷 6 g,独活 6 g,紫苏叶 10 g,生地榆 10 g,赤芍 10 g,丹参 10 g,炒槐花20 g,金银花 10 g,连翘 10 g,蒲公英 30 g,大黄 6 g,萆薢 40 g,土茯苓 80 g,葶苈子 30 g,茯苓皮 30 g,冬瓜皮30 g,车前子 30 g,枳壳 30 g,焦三仙各 20 g,黄芪 60 g,杜仲 30 g。水煎温服,每日 1 剂,20 剂。后以基本方调理 4 个月左右,水肿一直未再发作,情况良好。

按: 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大量蛋白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顽固不易消除。若只见蛋白不见滤过膜的损伤,则是舍本逐末,修复肾小球滤过膜才是正确治法。彭师认为肾综患者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是由热郁或湿热导致络脉瘀阻所致,复加患者湿浊之体或并水湿之邪甚重,以致成此。治疗以络脉瘀阻为重,莫为湿邪水肿所蔽。其治必以凉血清热、化瘀通络以修复肾小球之滤过膜,配合疏风胜湿等法方可。该患者患肾病综合征 7 年,因 1 个月前感冒诱发,经患同病亲戚介绍来诊。此例患者即是典型的湿热伤血、络脉瘀阻所致。络脉瘀阻,气化不能,小便不利,水液潴留而水肿,湿性趋下则下肢肿甚,聚于中焦则腹部膨隆有振之水声; 水湿之邪上阻心肺气机,故动则胸闷心慌; 舌脉亦显血瘀气滞、湿热壅阻之征。宗彭师治肾病之法,收效甚快,后仍按师传经验调理 4 个月,收到理想疗效。

本文节选自2020 年 12 月第 35 卷第 24 期《光明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