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种专业就是选择一个赛道

我父亲是77高考的第一届中专生,报告志愿时候,老师给了两个选项一个是邮电中专,一个是农机中专。父亲在农机站开过拖拉机,所以报告农机中专。父亲跟我不一样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很认真,很努力,干活写文章,做技术都是一把好手,认真,后来30多岁就成了县农机公司的副经理,书记。后来农机公司破产,他就下岗了。他有时候回忆说,当时要是报考邮电中专,至少能混个邮政局副局长,或者电信局科长。人生决定命运的就是那一瞬间,赛道选错了,即便是像我父亲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我想我要是没有走上投资之路,就凭我干活不行,写文章也不行,只能做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工程师了。

即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细分领域也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时候,编在化学院408班,班里有烟草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还有像我这样地球化学的。结果毕业后发现烟草化学毕业后去了烟草专卖局,收入又高又轻松,有机化学去了南方轻化优吉欧何尝一些公司,虽然工作环境不怎么样(有机化学经常接触有毒物质),好歹收入入错,工作也好找。分析化学去了应聘检验员工作,岗位虽然很多,但是待遇不怎么样。无机化学最难找工作,收入又低,很多同学一半做了老师另一半考考博士后做老师。像我学地球化学,赶上矿业景气周期,工作还算好找,可是工作很辛苦,跑了三年西藏,现在到了行业低迷期,只好靠投资了。如果穿越回到了入学时候,对他们说,你们毕业后就业命运已经被专业决定了,认命吧,那时候的我们又该如何反应?

我的一位同学高考考砸了,当时本着选不了一个好学校就选一个好专业的想法,报考了计算机专业一个专科学校,后来一路专升本,本科考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中央部委,现在是一个部委一个下属一个协会的秘书长。我家领导也是高考考砸了,去上了计算机专科,后来通过升本,成了上市软件公司的工程师,收入也超过我。如果她要是正常发挥可能会考进福大重点学科,化学系,然后又进了一个不好的赛道,面临改行还是不改行的问题。

学校不好可以通过考研究生、攻取博士来弥补,而专业选错了,常常等到工作数年职场到了瓶颈期,才发现自己专业选错了,这是后天难以弥补的。

学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老师,而对老师来说培养出一个名校的毕业生,更有成就感,何况隔行如隔山,很少有高中老师能说出“机械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有什么区别。所以在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轻专业选择,重视学校的倾向。到了大学,没有一个专业老师会觉得本专业不重要的,记得地质系的老师会拿自己举例子:我就是地质专业的,跟计算机系的老师比起来,我的收入不比他们差,每个行业只要做好了,都会有很好的回报。我们当时深信不疑,却忘记前提是,他们虽然不同专业,却是同一个学校老师。

好大学强大在于校友会的强大,在好的学校念大学学到什么不重要(教授们自从毕业就没有离开学校,跟社会脱节),跟谁一起读,成为谁的校友很重要。

毕业后混的不好,不是因为你能力不够,也不是你努力不够,而是因为你混得的圈子不行,这是深山的一位茶农告诉我的,我一度怀疑他是隐居世外的高人,后来打听得知,他们村庄确实有一位隐居的高人,看来跟着高人耳濡目染,也成了一个智者。

随着产业升级和国家科技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多。一个北大毕业的地质队员和河北地质大学收入可能没啥差别。但是从事芯片制造或者人工智能专业全体和无机化学学群体之间收入肯定很大,而且差距会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以前读研时候,结识一位即将毕业,签了一个大型钢铁集团的硕士,学钢铁学的硕士,那时候钢铁行业很景气,特别羡慕他的行业。后来毕业赶上钢铁行业多年的低迷,跟他失去了联系,想来觉得他命运恐怕也很坎坷,同时低迷得还有航运、有色、石油、水泥、采矿等,从事这些专业的硕士博士,大多也随着行业景气度起起落落。我不由得感叹选择一个专业就是选择一种命运。选择一个学校,就是选择一批校友。年龄越大越倾向于相信宿命论,唯有股市和改行才能摆脱专业的宿命。

有时候看到一些偏执的母亲疯狂的压迫小孩子去努力学习,觉得她们太傻了,最重要的是选好赛道,而不是强调努力。选择比努力重要,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来自对历史政治科技金融等宏观因素做出整体判断。光有勤奋敬业不够的,要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成事业做才能有大成就。

本文首先发布于公众号“汾水之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