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朱永新:除了家委会,学校更应该帮助家长成长
朱永新:除了家委会,学校更应该帮助家长成长——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实际上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的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那时没有学校。所以,家庭自古以来就是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最重要的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新教育实验才把家庭教育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我愿意受中国教育学会的委托来担任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我写了一篇文章——《阅读和家庭是教育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基石》,所以新教育实验有两个重要的机构,一个是新阅读研究所,另一个是新父母研究所,我们还跟一家公司联合成立了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这些都缘于对家庭的重视。孩子到底是怎样成长的?其实,对于我们教育人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这还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研究心理学的人经常说,人的大脑是一个(黑匣子)。其实,儿童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黑匣子),我们对很多儿童问题没有科学的解释。有些教育学家认为,孩子到学校的时候,他的塑造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也就是说,他的认知人格、行为特点和个性特征等在进学校之前都已经形成了,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家庭的确太重要了。
但是目前家校合作缺乏制度性的安排,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文件,但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指导性意见没有条例或法律来规范。好在中华民族有重视家庭教育的文化传统,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他国家的父母很少像中国的父母那样细致地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中国家庭教育有非常好的文化土壤,但是缺乏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和困境。我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家校携手,教育不愁。”对于家校合作,我们觉得有三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第一是平台,第二是内容,第三是资源。
家校合作需要有平台支撑
平台有很多种,比如传播平台,微信就是一种传播平台。就家庭教育而言,我觉得目前主要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一是家委会,二是父母学校,三是工作站。但是对于这三个重要的平台,我们在认识上、命名上都有误区。规范的名称是什么样的?
1
家委会
现在人们几乎都把家委会理解为家长委员会,但我们新教育不这样认为,因为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其他的国家,家委会的名称基本上是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以下简称”PTA”),PTA的意思就是由父母和教师所组成的协会,所以家委会不是家长委员会,但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这么理解的。我希望新教育学校的这种提法能为我国各级家委会提供一个案例或者一个示范。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将名称定为家长委员会,那就只能是父母参与。其实美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组织:一个是PTA,另一个是Action Team for Partnerships(以下简称“ATP”)。PTA就是由父母和教师所组成的协会。ATP就是合伙伙伴行动小组。这两个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组织对我国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有重要的启示。
目前中国家庭教育有三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这种模式最为普遍。一种是以各级妇联组织为主导的。到目前为止,《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还是规定以全国妇联为牵头单位,中山市就是以各级妇联组织为主导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一种是以各级关工委为主导的,比如江苏省的淮安市。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排斥各级关工委和妇联组织,而是要善于吸引它们主动参与进来。所以,我觉得家委会这样一个平台,是需要系统地梳理的,在中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类似PTA的机构是我们的目标,也需要一段漫长的历程。当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类似PTA的机构后,各省、市、县(区),就可能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类似PTA的机构,这很重要。因为如果PTA只是学校的一个机构,那么研发的力量、提供资源的力量、提供支撑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期待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类似PTA的机构,只要能发挥类似PTA的作用就行,不管它叫什么,然后我们再慢慢对它进行改造。
那么PTA由什么组成?这是需要研究的。它应该包括教师,不是只有父母参与,这是很重要的。TPA不一定会有校长参与,但是必须有教师参与。中国式的PTA应该怎样建构?怎么样选举?怎么样建立章程?这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它会向更加民主、开放、专业的方向发展。
2
父母学校
我建议将家长学校叫成父母学校。有人说,如果叫成父母学校,那还有爷爷奶奶呢。我说,爷爷奶奶是父母的父母。所以,家长学校被叫成父母学校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称之为新父母学校。我不要求大家都改,但我希望在新教育学校能将这个名称规范化。
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当然,教师本身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教师是接受师范教育后才拿到教师证书的,至少教师是一种基本专业化的人才。但是绝大部分父母,尤其是中国农村的父母是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换句话说,中国的父母没有经过(驾驶培训)就把(车)开到了(高速公路)上,所以父母接受培训是有必要的。
但是培训不是父母被动接受教育。现在很多父母来自中产阶级的家庭,很多是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人,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包括那些把作业本撕掉的父母,虽然他们的一些教育方法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因此,培训父母不是我们教育父母,而是父母自己教育自己,这是父母学校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
3
工作站
我们希望各地有一种更加自主、更加社会化、更加草根的机构,我们新教育团队把这种机构叫作“萤火虫工作站”,但我不是要求所有的学校去建立工作站。萤火虫工作站在全国已经有四十多个,分布在全国四十多个城市,都是由当地的家长、教师、校长、社会机构的工作人员等自发建立的。他们向我们的总站提交申请,我们进行审核,如果他们有热心、有能力、有资源,那么我们就批准他们在当地建立工作站。我们在青岛有两个工作站,有些城市甚至还有三个工作站。
工作站以自主开展父母活动为中心。很多父母的能力并不亚于学校教师,尤其是家庭方面的教育能力、阅读方面的教育能力。我们在全国各地有非常多的萤火虫分站。要想使孩子的节假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光依靠学校是不行的,依靠家委会去组织恐怕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依靠更多的人,更多有特色的社会组织。所以,我们在全国的各大社区可以建立起工作站这样的机构,从而为家庭教育提供第三方的支持。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
家校合作、PTA或父母学校主要做什么?工作重点在哪里?美国比较流行的一本家教手册——由爱普斯坦所著的《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提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虽然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作为伙伴计划来说的,但我认为它们基本上涵盖了家校合作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
第一个方面是当好家长,我把它改为当好父母。第二个方面是交流。第三个方面是资源互补。第四个方面是在家学习,我叫作(改进学习)。我觉得在家学习的说法很好,但是改进学习的内涵可能比在家学习更广。第五个方面是决策,我觉得这种决策更多地体现在参与性上,也就是参与决策的权利。第六个方面是与社区协作。
1
如何当好父母
PTA也好,家委会也好,家校合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父母去当好父母,帮助父母更好地成长。所以,这个手册的重要作用就是给父母提供信息,比如,把学校的信息提供给父母,孩子每天在学校里做什么,父母都清清楚楚,中国的学校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国外的学校以及很多国内的国际学校,学生入学后,学校会给学生父母提供详细的课程、活动安排以及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如果学校有重要的活动,父母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信息提前安排自己的日程。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但只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机构和平台的力量来支持。但是不管怎么样,家校合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父母去做好父母。
2
注重信息交流
家校相互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很多矛盾、纠纷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实际上,人和人之间、机构和机构之间的问题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信息沟通不畅而造成的,所以让父母及时了解学校里面发生的一切,了解孩子每天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新教育学校里,相当多的老师每天发一条短信给全班学生的父母,每周写一封信给全班学生的父母。
2016年4月,我到美国去参观Altschool,这所学校是由美国谷歌的技术总裁创办的。因为他9岁的孩子要上学,但是找不到好学校,所以就自己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样父母就成为教育很重要的领导力量和变革力量。目前这样的学校在美国有好几所。其中一所学校的主任是中国人,我跟他做了很长时间的交流,他向我介绍了他们学校的老师跟学生和学生父母的交流情况,我们新教育学校还没有做到他们那样。我觉得我们新教育学校的老师要向美国的老师学习。他们的老师每个月给每一个学生的父母写一封信,把这个学生这一个月的表现告诉他的父母,同时跟他的父母交流、教育上的见解,但是他们一个班的学生才二十个左右。我看了其中的一封信,篇幅不短,翻译成中文的话,大概有一两千字。从总字数上来说,并不比新教育学校的老师多,但是写一封信给全班所有学生的父母,和分别给每一个学生的父母写一封信肯定是不一样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美国那所学校的老师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一切,并且经过研究或具有案例分析的能力否则是做不到的。这种教育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有的时候讨厌家长,因为有的家长基本上是在向老师告状,或者有的时候跳过孩子直接跟老师交流,孩子在其中发挥不了作用。美国学校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会由学生担任主持人,让父母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一种分享模式,也是挺有意思的。
3
进行资源互补
现在大量所谓资源互补的案例就是把学生父母组织起来帮学校干活,如维持交通、保证安全、保证餐饮质量等。当然,这些也是课程资源。我们确实需要资源,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边界的问题。我们以育德树人为整个资源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最重要的目标。道德的培养可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支撑,应该成为资源服务的主体。也就是说,资源服务不是说学校人手不够需要学生父母来帮忙,该学校做的事情,就应由学校来做,人手不够当然可以请学生父母来帮忙,但是那些事情本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例如,找一个妈妈来上语文课,或让爸爸妈妈进课堂,监督教师的教学,这些都不是学生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学生父母可以进课堂,但是没有必要每一节课都让他们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学生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不可以对老师的课评头论足,这是我们应该清楚的。
我们不能把教育质量的评估交给学生父母,学生父母可以有投票权,但是没有最后的决策权。因此,我们还需要对资源服务进行进一步研究,包括如何在鼓励父母参与教育服务的同时,进行资源整合。
4
改进学习
毫无疑问,绝大部分的父母,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最关心的往往就是改进学习。在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孩子的学习水平、改进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后进生特别重要。学校教育的重心之一还是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如果说家校合作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这个合作的成效是打折扣的。怎样才能让父母及时地帮助孩子改进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国外有很多比较成熟的做法,包括他们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供大家参考。
事实上,我们对改进学习的关注还是不够的。除了课堂和校园外,学生大量的学习行为,是在家庭里发生的。在改进学习中,其实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学会阅读。因此,我们特别重视亲子共读。通过亲子共读,激起孩子阅读的热情,帮助他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习能力,这是我们亲子共读的目的,而不是为共读而共读。
除了共读之外,父母还应与孩子共写、共同生活。父母与子女有了共同的话语,就有了共同的认识、共同的价值观,这是非常重要的。山东潍坊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有一位父亲用五年的时间和孩子共读了一百多本书,结果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
参与决策
为什么是参与决策,而不是真正地决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涉及学生父母或者PTA自身权利、义务的界定。目前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学校确定赋予了家长权力,但是这种权力应该怎么样赋予、怎么样实施、怎么样评价,还没有比较好的做法。有的学校赋予家长的权力很多,有的却很少,所以学校的民主决策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程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6
社区协作
国外家校合作的大概念是包含社区的,因为父母本身就是社区活动的主体。父母应该跟社区的博物馆、图书馆、银行等以及各种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比较好的探索,进一步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发挥社区的教育力量。
家校合作共同体不仅包括学校和家长,还包括社区。我比较喜欢Partner这个概念。有的人把它翻译成”合伙人”,但这不是最好的翻译,因为合伙人主要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合作。如何使这个概念的中文名称体现伙伴的关系或者朋友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总而言之,家校携手,教育不愁。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希望在我国家庭教育发展过程中,各方携手,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朱永新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
本文整理自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