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看山西之晋城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积淀生成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从血脉相承的华夏之根

到感天动地的黄河之魂

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

到无与伦比的古建宝库

从忠义仁勇的关公故里

到汇通天下的晋商家园

从金戈铁马的边塞风情

到血火浇铸的抗战风骨

……

山西

现存古代建筑四万余处

古代彩塑近一万三千尊

古代壁画面积约三万平方米

数量居全国之首

另有多处石窟摩崖、文化遗址等地上、地下文物

以及全省各文博机构收藏的50多万件文物

世间罕有

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

为了便于文物爱好者探寻,这里按地区分布,整理了山西省11地市主要文保名录,借以启发诸君,以飨读者,让我们共同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魂魄所在!

本篇介绍晋城。

晋城市

山西省辖地级市

地处山西省东南部

位于丹河、沁河中下游流域的晋城盆地

西依中条山与临汾、运城衔接

北依丹朱岭、金泉山等山脉与长治接壤

东、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河南省交界

晋城

古称建兴、建州、泽州与泽州府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发挥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城区),1个市(高平市),4个县( 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

两万年前的高都、下川等人类遗址

使这里成为

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

这里是

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

神话发源地

高僧慧远、名将陈龟、名医王叔和等

名人故里

这里有

寺观圣境

青莲寺

府城玉皇庙

小南村二仙庙

高平铁佛寺

下交汤帝庙

开化寺

董峰万寿宫

仙翁庙

……

石窟遗迹

羊头山石窟

石堂会石窟

碧落寺石窟

……

独具地方特色的古建、古堡

皇城相府

湘峪古堡

柳氏民居

……

现存最早的民居

姬氏元代民居

……

最古老戏台

二郎庙金代戏台

……

城区

晋城博物馆

地址:城区凤台东街与文博路交叉口西北角

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共有四层,被分为陈展区、库区和设备区。馆内有展厅10个,面积三千平方米。晋城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分“历史撷英”、“长平之战”、“出土侍俑”三个专题。“历史撷英”采介绍了晋城历史的起源、宗教、戏曲、历史名人等;“长平之战”描绘了整个战争的惨烈过程;“出土侍俑”则展出了该馆最有价值的各类侍俑。

景德桥(第一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泽州县城西关沙河上

又称西大桥。因其“通沁水、阳城之路”亦称沁阳桥。景德桥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主拱券由十五道等截面独立圆弧拱石圈纵向并列错缝砌置而成,券体宽6.65米,上、下各拱石接面处及相邻拱圈内部,均采用银锭卯腰铁相连,增强了各拱石及十五道拱券内的纵、横向联系。主拱券两侧,各设泄洪小券一个,小券跨度3.05米,也由十五道拱石构成,采用了镶边纵联错缝砌置法砌造,形制与隋代赵州桥相似。

据《重修沁阳桥堤碑》载,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新中国建立初期,桥身拱券崩塌,桥上栏板残损无几,1956年,国家拨款重新维修,增筑栏板,使桥恢复旧貌。

景忠桥(第二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泽州县城东门外沙河上

又名永济桥。因位居城外东关,俗称东关桥、东大桥。至今仍是晋城东向交通往来的必经之路。景忠桥是一座单孔弓形石拱桥,桥长16.55米,桥宽5.7米,桥面略有弧度。桥身为单孔拱券,桥拱宽6.5米,共由99道石圈采用并列自由错缝法砌造而成。

据清乾隆《风台县志》载,桥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初建时为木构桥梁,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仿景德桥大券拱式样,改建为石桥。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建,四十八年(1783年)又进行了大的修葺。

泽州县

(点击图片查看)

府城玉皇庙(第三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

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共有殿宇楼阁、亭榭厢房一百余间,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头道山门、仪门、成汤殿、献亭、玉皇殿、东西配殿;两庑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及厢房、钟鼓二楼。各殿内保存有宋、元、明三代塑像300余尊,其中二十八宿星君像为全庙之冠。

据庙内现存明代碑刻记载:“隋时居民聚之北阜,建庙宇三楹,内绘三清神像”。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在原址上重建,题名“玉皇行宫”。金泰和七年(1207年)庙宇多数坍塌,当地民众曾集资修复,金贞年间(1214-1216年)部分毁于兵火。元至元元年(1335年)又重建,明清两代屡次修葺。现存主要建筑玉皇殿建于宋,汤帝殿建于金,后院左右垛殿和东西配庑为元建,余皆明清所筑。

府城关帝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

坐北朝南,四进院落布局。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重修。中轴线之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戏台、关帝殿、三义殿,西侧建筑有廊庑、钟鼓楼、僧楼,均为清代建筑。

正殿为关帝殿,面宽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九架前廊式建筑,斗栱五踩重昂,台基高 1.3米,前廊四根滚龙柱,雕刻精美。三义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架前廊式建筑,斗栱五踩双翘出斜栱,内檐两山绘有壁画,前廊四根石柱上雕儒、释、道三教人物故事。

水东崔府君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水东村北街

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 《重修齐圣广佑王庙碑》及正殿檐柱题记记载: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德四年(1300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曾多次重修。寺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正殿为元代遗构,拜殿及东西耳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则为清代。该庙由南至北主要有:舞楼、拜殿、正殿,两侧为妆楼(山门)、看楼、厢房、耳殿。庙内还保存有木雕和石刻。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施八棱抹角砂石柱,柱身有收分,下设覆莲柱础。外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杪,皆做琴面假昂头,耍头斜杀内凹,各间均施补间铺作一朵,形制同柱头铺作。柱头铺作里转出双杪,单栱计心造。补间铺作里转出三杪,偷心,并出上昂承下平槫。梁架结构为殿内厅堂做法,六架椽屋前乳栿承四椽栿用三柱。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承托脊槫。各槫下襻间均用实拍捧节令栱。

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珏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珏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其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珏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自杀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域内。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但在其100余年后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梦见他。而且梦醒后立即敕封百年前的崔珏为“显圣护国嘉应侯”。元朝加封为“齐圣广佑王”。

小南村二仙庙(第四批国保)

时代:宋

地址:泽州县东南村

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正殿外,余均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基址)、过厅、献殿、正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垛殿。

正殿为庙内主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为后三椽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前檐柱间后人装隔扇门四叶。殿内木制“天宫楼阁拱桥壁藏”,雕刻精致。后槽神台上塑二仙姑泥像,两侧、附龛内立掌文印、奉饮食、侍梳妆的女官、侍女像等,为宋塑中的佳作。

二仙庙宇是晋东南境内特有的,在山西上党地区的陵川、晋城、壶关、泽州及长子数县流行,从晚唐至明清,地方百姓崇奉二仙的香火历久不衰,信仰二仙近乎痴迷和狂热。传说二仙系同胞姐妹,俗姓乐,父名山宝,母亲杨氏。祖籍在屯留李村,后来迁居陵川与壶关交界的赤壤山。因赤壤山有一个名曰紫团的洞口,时常紫气升腾,云雾弥漫,故此山又称紫团山。唐大历年间二仙姐妹相继出生在紫团山怀抱的一个小小的村落里,大姐生日与佛祖释迦摩尼相同,二姐生辰则是当年太子游四门的那个时刻。出生以后,姐妹二人聪颖灵敏,可是口语迟缓,都年方七岁时才开口讲话,但她俩语汇惊人,出口成章,行为举止尊礼循法,而且博识甚广。遗憾年幼丧母,不久父亲便续弦李氏,可恨继母李氏“酷虐害炻”,“单衣跌足,冬使采菇,热令拾麦”,二女不堪虐待,仰天号诉,感黄云、黄龙下降,遂成仙而去。据二仙诸庙的碑志材料载,宋崇宁年间,西夏侵扰边疆,戍边宋军久战不下,由于当时转运艰难,粮草不济,忽然二女子携瓦罐粥饭救度宋军,盛饭的瓦罐虽小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使陷入困境的宋军得以度过难关。后官府派人查访,得知乐氏姐妹乘龙飞升的异事,举奏朝廷,宋徽宗即赐封乐氏姐妹为“冲惠”、“冲淑”真人,敕庙号“真泽”,并每年派官府祭祀。二仙庙随着二仙信仰的传播而几乎遍布晋东南地区。

史村东岳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下村镇史村

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梁下题记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及清嘉庆丙辰年(1796年)均有复修,1985年村民集资对该庙进行了维修。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中殿、正殿,轴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厢房、东西偏殿、碑廊。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

高都景德寺(第七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中

坐北朝南,二进院落。据清 《泽州府志》 记载,寺始建于唐代,后代均有修葺。寺内建筑主要有南殿、中殿、正殿,西侧为厢房、东侧为廊房,正殿两侧带耳殿。现存正殿应为宋金遗构,南殿为元代建筑,中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建筑时代为清代。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施方形青石柱,柱上有宋元祐二年(1087年)捐柱记及金泰和五年(1205年)彩绘法堂记,柱下施素面覆盆柱础。前檐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内转五铺作双杪,偷心造。琴面昂,昂状耍头,横栱抹斜,扶壁重栱。补间铺作隐刻。殿内厅堂构架,六架椽屋四椽栿压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设缴背,缴背上施蜀柱、大斗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捧节令拱、丁华抹颏栱,叉手交丁华抹颏栱抵槫。室内减去次间两根金柱,金柱上使用大内额。正殿的斗栱、叉手、乳栿、大内额等为原物,上、下平槫处的栌斗、捧节令栱、散斗和驼峰等仍为北宋构件。

高都东岳庙(第二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泽州县城东北21公里的高都村

亦名东大寺。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清康熙五十七年与乾隆五年重新整修。现存建筑为山门、东西廊庑、大齐殿、藏经阁及两侧垛殿等。其中大齐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清重建。殿内泥塑数尊,基本完好。

殿前月台上建卷棚顶抱厦一座,大齐殿面宽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顶,前檐为一间敞廊,廊柱上刻有金大定年间布施题记。檐下斗四铺作单下昂,殿内梁架规整,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屋顶上三彩琉璃剪边。神台基座束腰须弥式,满雕力士及各种花纹图案,有“金大定二十九(1189年)题记。板门四周立额、门额、门槛皆为石质,上雕线刻荷花、牡丹、化生童子等各种纹样,图案精细,刀法洗炼,堪称金代佳作。

万年桥

时代:清

地址:泽州县高都南门外

修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桥身为厚石砌筑,四墩三孔,桥石用铁楔加固。四个桥墩各雕有石牛一头,以镇河水泛滥,造福村民。

西顿济渎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西顿村村东

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正殿,两侧为妆楼、东耳殿等附属建筑。据庙内题记及碑文记载,始建于宋金时期,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曾经修葺。

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殿内厅堂构架,六架椽屋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前檐四根石柱,镌刻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捐柱记,柱头铺作为四铺作单昂,昂状耍头,琴面昂,昂嘴高厚,横栱抹斜。明间补间铺作为 1朵,形式为四铺作单杪,束栌斗,出 60度斜栱,昂状耍头。后檐无斗栱。正殿的柱础、前檐柱和梁架部分构件应为北宋宣和年间原物,但斗栱和部分构架已非北宋形制,其中斗栱不晚于元代。另外,悬山出际有被锯短的迹象。

薛庄玉皇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泽州县高都镇薛庄村村西北

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他建筑具有清代风格。由南至北有舞楼、正殿,两侧有妆楼、厢房、廊房、耳殿。庙内保存有石刻、壁画、塑像及古树。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筒板瓦屋面,殿前设月台。前檐施八棱抹角青石柱,柱身有收分,下设覆莲柱础。外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出单杪单昂,单栱计心造,第二杪作琴面假昂头,双瓣华头子,蚂蚱头,令栱抹斜。里转单杪,偷心造。补间铺作隐刻。梁架结构为殿内厅堂做法,六架椽屋前乳栿承四椽栿用三柱。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承托脊槫。各槫下襻间均为实拍捧节令栱。

高都二仙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泽州县高都镇湖娌村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元、明、清历代遗构。中轴线主要建筑有佛龛照壁、山门、献殿、正殿、耳殿、东西配殿,偏院内建三教殿、白衣大士殿。正殿为金代原构,献殿为元代所建。

尹西东岳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泽州县北义城镇尹西村东

庙宇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东侧设跨院,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天齐殿,两侧为妆楼、廊房、耳殿。东跨院为关帝庙。该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天齐殿檐柱题记及碑碣记载,金明昌五年(1194年)、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曾几次修葺。现存天齐殿为金代遗构,玉皇殿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则为明清时期所建。

天齐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设有斗栱,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重栱计心造,琴面昂,横栱抹斜,昂状耍头,里转两杪偷心。补间铺作隐刻。殿内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压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放在铺作之上,上施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两端下侧各施搭牵,后尾插入蜀柱。平梁上施蜀柱、捧节令拱,叉手入蜀柱上栌斗口内直抵脊槫。玉皇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殿前出抱厦,柱头斗栱四铺作,补间施一朵,檐柱上用大通额。

坛岭头岱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金、清

地址:泽州县北义城镇坛岭头村北

庙宇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主要有山门、月台、中殿,两侧为梳妆楼、廊房、朵殿。该庙始建年代不详,据中殿当心间柱上题记和庙内碑刻记载,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均有修葺。现存中殿为金代遗构,其余均为清代建筑。

北义城玉皇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泽州县北义城镇北义城村西北

庙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柱有宋大观四年(1110年)重修题记。现存建筑有玉皇殿、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除正殿尚为宋代遗物外,其余均为后世风格。

玉皇殿建于高1.2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深广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外观庄重稳健。前檐柱四根,青石质,八棱,侧角生起明显,斗四铺作出单抄。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

崇寿寺(第二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泽州县城北25公里西郜村

寺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119年)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建。现存建筑布局山门内为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中为释迦殿,东西配殿为地藏、罗汉殿,最后为雷音殿。殿旁东西各有小院一区,东为菩萨院,有三大士殿,西为关圣院,有关帝殿。寺内有唐代八角形石幢两座,北魏造像碑一通,另有宋、金、元、明历代石碑十二通。

释迦殿为宋代遗构,殿身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檐下斗古朴,为五铺作双下昂,前檐石柱有宋宣和年间题记,门额石上有金正隆年间刻字。

(点击图片查看)

青莲寺(第三批国保)

时代:唐至清

地址:泽州县东南17公里硖石山麓

寺南临丹河,背依高山,寺分两部分,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初名“硖石寺”,至唐太和二年(828年),创建上院即今青莲寺。咸通八年(867年),敕赐“青莲”为额。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87年),上院被赐名为“福岩禅院”,下院仍称古青莲寺,至此两寺分立。福岩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之后青莲寺、古青莲寺之名沿袭至今。

古青莲寺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正殿和南殿,原有的东西配殿仅存基址。东侧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造的砖结构藏式八角形舍利塔一座,寺院西侧有一唐代慧峰法师石作墓塔,1986年从寺西迁移而来。正殿,亦称大佛殿。内方形佛坛上塑有释迦、阿难、迦叶、文殊、供养人6尊彩塑,唐风犹存。

南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明间前后辟门,殿内佛坛宋代所筑,佛坛及两山墙下尚存残缺的宋代及晚期彩塑12尊。佛坛扇面墙后塑倒坐观音及童子。殿内保存有唐、宋、金碑各1通。唐碑上有宝历元年(825年)所刻“硖石寺大随元法师遗迹记”佛殿图。

青莲寺既上院,自唐后,历代皆有增建。寺前为平台,上建东西阁,阁后依次为天王殿、藏经阁、释迦殿、大雄宝殿。两厢分别建有左右对称的观音阁、地藏阁、经堂、僧舍。

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对乳通檐用三柱,斗单抄单下昂五铺作,昂与耍头均作批竹式。补间无斗,只作隐刻。斗用材合宋《营造法式》六等材。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大殿前后檐均在明间设板门,两次间置破子棂窗,前檐明间的地、立颊、上槛均为石作,表面线刻花卉纹饰,刻工精细,四周立柱为方形抹棱石柱。从石柱、门楣石刻题记可知,该殿创建于北宋元四年(1089年)。殿内佛坛上现存宋塑4尊。

两厢的观音阁、地藏阁从石柱题记看,创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现存除石柱、斗、梁等保留宋代建筑风格外,整体结构为清代重修样式。观音阁上现存宋代观世音像和十六尊者彩塑,地藏阁上存有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也为宋塑。观音阁楼下后墙中部,镶嵌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罗汉碑记》石碑l通,刊载十六罗汉及五百罗汉名号,其中五百罗汉名号,在现存记载中时代最早,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院东一堵山崖壁立,上平如台,长宽约丈余,相传是高僧慧远禅师注《涅架经》的掷笔台。明朝吏部尚书王国光有诗云:“高僧云卧到莲宫,台上传经写色空。落笔山头乘鹤去,老松犹响雨苍风。”台南端建有款月亭,古人誉之“珏山吐月”。亭内壁上嵌刻历代文人墨客赏月题诗。

三教堂(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泽州县李寨乡陟椒村

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其后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主要建筑山门、舞楼、献亭、正殿,东西偏殿、配殿等。正殿内塑儒、释、道三教像。三教殿及偏殿后墙、山墙尚存明清时期壁画近百平方米。寺内建筑梁枋、斗拱、雀替等皆雕刻精美,整个殿宇遍施琉璃脊饰。

泽州汤帝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泽州县南岭乡神后村

俗称南大庙,是泽州境内最大的汤帝庙。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历代均有修葺、扩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正殿(汤王殿)、东西偏殿(东为关帝庙,西为高祠)、龙王殿、蚕姑殿、药王阁、五瘟殿、库楼、东西廊、厢房、角楼等。

河底成汤庙(第七批国保)(第四批省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泽州县大东沟镇河底村中

庙宇位于石砌高台之上,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现存山门、舞台、正殿,两侧为耳房、配殿、偏殿,其中正殿为宋代遗构,山门中保存有宋代构件,其余均为清代建筑。据庙内碑文记载,重修于北宋大观元年至宣和二年(1107-1120年),明弘治九年至十一年(1496-1498年),清乾隆二十五年(1658年)重修五瘟殿。

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施抹角石柱,下设覆莲柱础。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琴面昂,昂形耍头作,重栱计心造,横栱抹斜。补间铺作隐刻。当心间用青石质门框,门框上保存有宋大观二年(1108年) 题记。殿内厅堂构架,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前檐柱头铺作后尾接上下双乳 ,其中下层乳栿衬于四椽栿下。山门面阔三间,外檐四铺作施琴面昂,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当心间补间铺作皆用斜栱,蚂蚱头、横栱皆抹斜。山门外檐斗栱大部分构件均保留北宋时期特征,且栌斗、散斗等年代应早于正殿。庙内现存宋大观元年(1107年) 重修碑碣及明清重修碑、记事碑数通,山门内保存有早期雕金钱纹砂石柱二根。

高都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殷商

地址:泽州县高都镇保伏村北寨

1955年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陶片、瓦片、骨针等物品。

泽州岱庙(第五批国保)

时代:宋至明

地址: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西隅

据碑文记载,庙创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金、明、清历代曾多次补葺。现存建筑天齐殿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遗物。庙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庙最前端为山门,内有东西廊庑,中有一方形水沼,沼北建舞楼一座,楼北后院正中为天齐殿,两侧东西配殿、东西垛殿各三间。

天齐殿是寺内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前檐设廊,施方形抹角石柱四根,柱础为覆盆莲瓣式。大殿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破子棂窗。门周围的立颊、门额、地、门槛等都为青石雕花,图案为牡丹、宝相、荷花、化生童子等 。门额上有“大定岁次丁未(二十七年…1187年)巳月¨¨¨”题记。檐下斗五铺作双下昂,真昂,后尾偷心造,每间施补间铺作一朵。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前对乳通檐用三柱。神台为石雕束腰须弥座式,台上设置面阔三间木雕神龛,龛内塑齐天大帝及侍者像,均为清代重妆。

大阳汤帝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泽州县大阳镇西街

始建年代不详,据《山右石刻丛编》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967)我祖刘公之所建也”,现存为元、明、清时期建筑。汤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山门、中门、成汤殿,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楼、东西耳房、东西掖门、三殿、虫王殿等。

周村东岳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泽州县周村镇周村北门

始建年代无考,宋元丰五年(1083年)重建,后历代重修。一进两院,现存正殿、关帝殿、财神殿、钟鼓楼。正殿、关帝殿为宋代遗构,财神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坪上汤帝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泽州县周村镇坪上村东

始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现存一进院落。根据正殿内梁下题记记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 曾经进行了维修。正殿和香亭为明代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香亭、黑虎殿、正殿,两侧有山门、钟鼓楼、厢房、耳殿。

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殿前设一低矮月台。殿身檐柱使用大通额,前檐施八棱抹角青石柱,柱身有收分。前檐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杪,做琴面假昂头,令栱抹斜。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除当心间补间铺作出斜昂外,其余形制同柱头铺作。殿内厅堂造,六架椽屋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施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叉手,蜀柱两端施合沓固定,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承托脊槫。脊槫下襻间上存有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 重修题记。香亭,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平面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均为一间,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四角设青石八棱抹角柱,侧角、收分显著,下设覆盆柱础。檐下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横栱抹斜。

川底佛堂(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川底乡川底村

佛堂坐北朝南,一进院落,现存有正殿、山门、东厢房、西厢房。佛堂始建年代不详,据院内碑碣记载,元至顺三年(1335年) 重修。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他为清代建筑。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外檐斗栱为四铺作,琴面昂,蚂蚱头,里转偷心。四面当心间补间铺作均施一朵,用真昂,其中山面当心间补间铺作昂尾挑斡压于平梁之下。殿内梁架为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两柱。丁栿承于四椽栿下,四椽栿上施驼峰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斗栱、叉手,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直抵脊槫下皮。平槫下襻间为实拍捧节令栱。

碧落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南北朝至民国

地址: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山谷间

创建于北朝时期,后经多次鼎新扩建,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石窟分布在山崖间,东西走向。现存北齐石窟一座、唐代石窟两座。唐代及武周石龛10余龛、明代古桥两座。北魏至民国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

天井关(第四批省保)

时代:汉、唐至清

地址:泽州县晋庙铺镇

天井关,亦曰雄定关。为晋豫边境雄关,雄踞于山西晋城市境内,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关隘,史称"太行八径之一",因关南有三眼自然形成的深穴(天井)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上党高都有天井关,即天门也”,是有关天井关的最早记载。汉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天井关,击赤眉,至此战事频繁。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遗址。

高平市

(点击图片查看)

羊头山石窟(第六批国保)

时代:南北朝至唐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羊头山南麓

羊头山石窟开凿于北魏至唐。山腰至山顶共计有40余洞窟,雕凿于大型的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为方形,一般为一石一窟,个别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千佛造像碑一通,唐制石塔6座。山顶四面造像塔为北魏所造,塔座为伏羊,形制独特。

羊头山亦称首羊山,地处潞、泽两郡,长子、长治、高平三县、市的交界处,相传为神农得嘉禾之地。羊头山是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寺院、石窟等建筑成组成群地散存于山上。山脚下为中清化寺,亦名莲花池、六名寺。山腰为上清化寺,现不存,遗址可见唐代基址及石佛像三尊,其建筑规模宏大。

(点击图片查看)

高平铁佛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

据正殿青石门墩上题记“金大定二年(1167年)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寺创建于金代,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铁佛殿、南殿、东西配殿、厢房等。殿内保存有泥塑30余尊。

定林寺(第五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米山镇北七佛山南麓

原名永德寺,因寺侧有定林泉,故名定林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现存金大定二年(1162年)碑载,该寺至迟在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就已存在,又据寺内雷音殿脊刹题记“泰和四年十一月造”,金元两代曾兴工重建,以后明清屡有修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有:观音阁、雷音殿、止涓和门津二洞、七佛殿。两侧建有廊、庑、亭、阁和偏院。现存建筑除雷音殿为元代遗构外,其余大多为明、清建筑。

雷音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平面略呈方形,屋顶为筒板瓦覆盖,琉璃脊兽。大殿后檐门枕石上有“延四年四月初十日记”题记,前、后檐明间辟板门,前檐次间及两山置直棂窗,檐下施五铺作斗。殿内彻上露明造,梁架为六椽通达内外用二柱。殿前设长方形月台,月台前立有八边形宋代经幢2座,一为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造,一为雍熙二年(985年)造,现已被盗,只剩底座。

(点击图片查看)

七佛山石窟

时代:北朝

地址:高平市米山镇定林寺旁的山坡上

现仅存一个大窟和几个小龛,大窟在一座石头建的小房子里,保存尚好。周围几个小龛风化严重。大窟内一佛二菩萨造像,整体风格面容清秀、神态祥和、服饰华美,佛头和菩萨头被盗,如今看到的是近年补上的新头。佛陀的造型为站立式,双肩齐挺,里穿僧祗衣,外披通肩式袈裟,腹部系带,大袖长衫,左手下垂,施与愿印,右手高举,施大无畏印;二菩萨的造型亦为站立式,头戴宝冠,上身披帔帛饰项圈和短璎珞,下身着长裙。这个石窟当地称“锣鼓洞”。

三王村三嵕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金、清

地址:高平市米山镇三王村南坡地上

始建年代不详,庙宇坐北朝南,现存一进院落。据庙内已失残碑得知,三嵕庙重修于宋宣和(1120-1125年) 年间,主祭三嵕兼祀道教诸神。正殿应为金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建筑。主院自南而北依次有:倒座戏台的山门、献殿、三嵕殿、东西廊庑;三嵕殿左、右各置配楼;山门左右为垛殿、角楼各一座;偏院北侧建祖师殿,东侧排房,院南开门。其中三嵕殿及东西配楼、东西廊庑和偏院祖师殿等保存基本完整,其它殿堂已毁。

三嵕庙是祀奉后羿的庙宇,传说后羿射日的地点在屯留县三嵕山,而三嵕山神独具“司雹”的功能,能为这里的一方百姓消雹灾,保庄稼,以致三嵕信仰风靡晋东南地区,故在此地出现了大量三嵕庙建筑群延续至今。北宋崇宁年间后羿又被封为“灵贶王”,故三嵕庙又被称作灵贶王庙、护国灵贶王庙、羿神庙等。

南庄玉皇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东南河西镇南庄村东南的来凤山

庙宇坐北朝南,依地形分为上下两院,现存有舞楼、山门、献殿、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西看楼等。玉皇庙始建于东汉,自唐至清皆有修缮。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均为明清时期建筑。

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斗栱为五铺作双杪,单栱计心造,皆做假琴面昂,扶壁泥道单栱,横栱抹斜。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当心间补间铺作出斜栱,蚂蚱头斜杀内凹与龙形耍头共存。前檐用大通额,殿内无金柱,六椽通檐。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直抵脊槫,平槫下仅用替木,无襻间做法。山门面宽、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三踩单昂斗栱。两次间为琉璃照壁,东照壁台基处题记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七月初一日立”。

高平嘉祥寺(第七批国保)(第三批省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三甲镇赤祥村

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碣记载,寺庙历经元、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和清代几次重修。该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排列有天王殿、毗卢殿、大雄宝殿,中轴线两侧为钟鼓楼、观音殿、地藏殿、西厢房、西禅房、寮房、五观堂。大雄宝殿东侧辟跨院,内有厢房、东西耳房和藏经阁。寺内毗卢殿为金代建筑、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天王殿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毗卢殿内墙壁保存有壁画,殿前立有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佛说阿弥陀佛经幢。

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第七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西南 25千米马村镇大周村

大周村原名周纂zuǎn镇,相传北周时杨纂在此镇守,治理有方。为纪念杨纂,后人取北周和杨纂各一字,将镇名定为“周纂”。建筑群包括四座建筑:明代观音阁、宋至明的资圣寺、元明的汤王庙及真武阁(村西门),还有宋代地道。

清化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0公里的团池村

据寺内原有残碑记载,创建于唐代,元明均有重修。该寺为羊头山清化寺之下寺,整个寺院因地势而建筑于村中的高地上,坐北朝南,四进院落,规模宏大,殿阁高低有序,显得别致可观。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如来殿、三佛殿、七佛殿、两侧有钟鼓楼、罗汉、观音、地藏、祖师等配殿相衬托。

清梦观(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2.5公里的铁炉村东

据清《高平县志》记载:“金姬志真,号洞明子,皇统中游五岳,归语所亲曰'人生一梦耳,’舍宅作观名清梦”,清梦观即由此而得名。该观创建于南宋景定六年(1211年),现存主要为元明建筑。观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山门、三官殿、阎王殿、三清殿、玉皇楼,两侧有厢房、钟鼓楼、耳殿等。三清殿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内容为道教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而成。

(点击图片查看)

石堂会石窟

时代:北魏晚期至东魏

地址:高平市东北15公里的石堂会村

石堂会石窟现存6窟,依山势分东西二区,东区3窟开凿于明万历时期,根据题刻可知为三教洞,三义洞,高禖洞。西区3窟开凿时间应在北魏晚期至东魏之间,自西到东依次编为第一、二、三窟。是晋东南现存的北朝民间开凿的小型石窟中水平较高的一处,这三个石窟的规模和体制大致相同,窟内四壁及壁顶雕佛、菩萨、弟子等像,旁侧刻满题记。胁侍菩萨的风格较为飘逸,窟顶为覆斗型,经后世重装。窟门有门楣,门外两侧各塑一力土,造像风化严重,与天龙山东魏石窟造像的风格非常类似。

千佛造像碑(第二批省保)

时代:北魏

地址:高平市东北部20公里建宁乡建南村智积寺前

该碑系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镌刻,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漫长历史。碑高2.5米,梯形,碑首半圆形,碑身四面皆雕佛像,约有1608余躯。碑的正面下部为一大龛,内置一佛二弟子,碑的阴面同正面相同,大龛两侧均有字迹。碑的左右两个侧面,底部雕刻有捐赐施主姓名,字迹清晰可辨。

(点击图片查看)

开化寺(第五批国保)

时代:北宋至清

地址:高平市东北20公里陈镇王村舍利山腰

据寺内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大唐舍利山禅师塔铭记》,寺创建于唐末年间(904-907年),初名清凉寺,宋改为开化禅院,后易名开化寺。宋、金、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前有大悲阁为明代建筑、中为大雄宝殿宋代建筑,东隅观音阁为金代遗构,后院东配殿及东西角楼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建筑。

大雄宝殿,宋熙宁六年(1073年)建,立于石砌台基之上,三间见方,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前后檐明间开门,前檐次间为破子棂窗。檐柱上刻有“宋熙宁六年”施柱题记,为建殿的确切年代。檐下柱头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斗后尾在华拱上施沓头,压在昂尾之下,这种做法开了后世华楔之先例。殿内除明间佛龛上设有平外,余皆为彻上露明造,四椽对后乳用三柱。殿内梁架斗上彩画亦为宋时原物,为古钱纹、海石榴、龙牙、惠草等图案,与宋《营造法式》中的彩画纹样极为相似。是我国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共96平方米。据碑文和画面榜题记载,与梁枋彩绘同为宋绍圣三年(1096年)作品。画师为郭发,内容多为佛本生故事和佛经故事以及当时世俗生活的写照。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笔力遒劲流畅,为研究宋代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观音阁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大悲阁为二层楼阁,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顶。

姬氏民居(第四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镇

又称姬氏老宅,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是迄今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左门砧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仲口口口姬宅置口石匠天党郡冯口冯口口”字样,可知宅主姬姓,建造年代为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

建南济渎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翠花山巅

济渎庙坐北朝南,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重修。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一道山门、二道山门,献殿遗址、济渎殿、后宫,两侧为便门、夹殿、耳殿、钟楼、鼓楼、配殿等。

一道山门,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五踩重昂,平身科五踩单翘单昂并出斜翘。二道山门,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柱头施用大额,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九踩单翘单昂并出 45°斜翘,斜耍头作龙形;平身科九踩无斜翘。济渎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四椽 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布瓦屋面琉璃脊琉璃剪边,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昂,补间铺作里转用挑斡和楔,柱头均用阑额、普拍枋连构。后宫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四椽压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布瓦屋面琉璃脊琉璃剪边,悬山顶。前檐斗栱四铺作双昂,补间铺作里转用挑斡和鞾楔,柱头均用阑额、普拍枋连构。其他建筑多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

长平之战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战国

地址:高平市东西梁山之间丹河附近河谷地带

遗址范围广阔,西起头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余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长约30余公里。遗址内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百里长城、营防岭、空仓岭、骷髅庙、尸骨坑等遗址遗迹尚存。骷髅王庙创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

金峰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高平市城西南1公里的西山东麓

亦名灵严院,创建年代不详,旧时为高平三大寺院之一,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四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山门、雷音殿、七佛殿、后殿、配殿、僧堂、厢房等共计80余间。

山门面阔三间,悬山式屋顶,门前有砖雕对联一副:“金峰月似灯,石室云为幕”。雷音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五铺作,殿内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后乳通檐用四柱。七佛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副阶周匝,柱头斗五铺作。寺内存元代重修石碑一通,背阴刻有崇果院历代祖师相传谱系,正面碑文记载:“高平是神农尝五谷之地”。

仙翁庙(第七批国保)(第二批省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

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元皇庆二年(1313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仙翁庙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建有山门、乐楼、过廊、献殿、正殿,两侧建有耳殿、配殿等。庙内现存明代道教壁画 143平方米。壁画内容为朝元图,所绘人物和真人大小相近。整个画面气势磅礴,画工精细,是明代壁画的上乘之作。

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筒瓦悬山顶,琉璃脊饰,正脊上有明 “嘉靖十七年”题记,檐下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前檐柱为方形抹角石柱,柱上架通长大额枋,延续早期做法。献殿紧邻正殿前檐,梁架方向与正殿前檐平行,进三间,面宽八架,明代建筑。献殿南连过廊,过廊八间,四架梁卷棚顶,向南连至乐楼。乐楼二层,平面呈方形,面宽、进深各三间,歇山顶。南端为两层山门,面宽三间,一层为通道,二层为倒座戏台,戏台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六架带前后廊。

二郎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

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己存,历代屡有修葺。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戏台、献殿、正殿、东西垛殿、廊房等。戏台为金代遗构,台基束腰处刻有“时大定二十年岁次……”的题记。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代戏台。

游仙寺 (第五批国保)

时代:北宋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南10公里宰李村西游仙山南腰间

寺因山而得名,曾名慈教寺。创建于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后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毗卢殿为宋代原构,三佛殿为金代遗物,其余均为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为山门、春秋楼、毗卢殿、三佛殿、七佛殿,两厢有配殿,厢房和廊庑。

三佛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筒板瓦顶。前檐插廊,斗只用于前檐,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计心造。梁架结构为四椽对乳用三柱,平梁上用蜀柱、合沓及叉手,结构简练。毗卢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覆顶,平面方形。前檐当心间置隔扇门四扇,两次间设坎墙,装四抹隔扇窗,窗额上装障日板,后檐当心间也为隔扇。檐柱有侧角和生起。檐下斗五铺作,柱头为双抄偷心造,补间为单抄单下昂偷心造,昂为批竹式,耍头为短促的昂形。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对乳用三柱。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梁架结构全部为宋代原制。

古中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0.5公里的下台村西北的高地上

该庙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院,建筑规模宏大。下院建筑有舞台、看楼、香积厨等。上院有山门、太子殿、正殿、耳殿、厢房等。

山门为三道门洞,在西面的拱券式门洞上方,有明代石刻一块,上面刻有“古中庙”三个大字。太子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殿内无梁,所以亦称无梁殿。周檐施大额枋,殿内施八角藻井,中悬垂莲柱,柱头斗为五铺作双下昂。建筑形制独特,是我国有关祭祀始祖炎帝现存最早的建筑。正殿为清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殿内东山墙上,有一块清康熙年间的碑刻,记叙了始祖炎帝开粒食之源的伟大功勋,其碑云:“帝亲尝百草,乃得味于天造晦冥之初,是帝之德,在养生立命而帝之功,在亿万斯年也。”

中坪二仙宫(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北诗镇中坪村西北翠屏山南麓

创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70年)。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后历代均有修葺、增建,现仅存正殿,主体结构为金建元修。

正殿座于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屋面,琉璃脊饰,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柱头施五铺作双昂斗,前檐用抹角方形石柱,素方形柱础。殿内有砖雕须弥座式神台,束腰处有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题记。

董峰万寿宫(第七批国保)(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原村乡上董峰村北

董峰万寿宫又名圣姑庙,据庙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中轴线上从南至北建有山门、三教殿、倒座戏台、玉宇石亭、圣姑殿,两侧现存东配殿(东云亭)、西配殿(西云亭)、西厢房、东西耳房、东西角殿。三教殿、圣姑殿为元代建筑,其余皆建于清代。庙内现存元代壁画,历代重修碑 14通,其中元碑 4通、明碑 3通、清碑 7通。

山门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牌楼,主楼斗栱十一踩,次楼斗栱九踩。三教殿平面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梁架结构为前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内柱网减柱造,只在后檐用内柱两根。前檐柱头铺作五铺作单抄单昂重栱计心造,耍头亦作昂式。当心间补间铺作为五铺作双杪计心造,里转用挑斡撑于下平槫斗栱之下。次间补间铺作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里转出双杪计心造,用讹角栌斗,耍头亦作昂式,其下昂与耍头里转呈挑斡。殿内东西墙壁上遗存有元代壁画。圣姑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昂,用讹角栌斗,梁架结构为三椽栿栿通搭用二柱,金柱间用大额枋及绰幕枋承托。清代在殿前檐及两山续建围廊,主体结构仍为元代。庙内其它附属建筑皆为清代小式建筑。

良户玉虚观(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占地面积约为 1600平方米。现存有:正殿及西耳殿、中殿、西配殿、南房、魁楼。其中,正殿、西配殿为元代建筑,中殿为明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建筑。观内保存有壁画。

魁楼重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南房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正殿台基上有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题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新修玉虚观记》 记载,全真派道士申志谨是在原道观基础上修建了玉虚观。此后,明清两代亦留有修缮记录。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补间铺作隐刻,华拱做琴面假昂,梁头出做足材耍头,外檐使用大通额,当心间和次间外檐装修用壶门。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檐下斗栱为五铺作双杪,补间一朵,驼峰承一朵三升。中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后檐四铺作,前檐补间一朵,施斜栱,出龙形耍头。梁架结构为六椽 通檐用两柱。

(点击图片查看)

高庙山石窟

时代:北朝至唐

地址:高平市西南10公里唐庄乡南陈村高庙山腰

规模较小,仅有1个洞窟和几处摩崖小龛。主窟开凿于北朝晚期,雕有佛、弟子、乐伎飞天等,窟顶为莲花藻井,四周飞天环绕。窟内诸像头部被砸、盗,其他尚存。窟外小龛基本为隋代和初唐的风格。

西李门二仙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东南西李门村

庙创建年代不详,金、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其中中殿为金代遗构。庙坐北朝南,两进院。现存建筑有山门、中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殿及廊庑等。

中殿居院内中央,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殿身坐落在高1.15米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门窗移置于前槽金柱上,门框为青石雕造。殿内无柱,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殿前月台宽敞,在其束腰处刻有力士、兽头,并有两幅珍贵的线刻画,一为“金人巾舞图”,一为“宋金对戏图”。

石末宣圣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清

地址:高平市石末乡石末村

据庙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为妆楼、配殿、耳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顶黄绿琉璃脊饰。殿内柱网减柱造,只在后檐用内柱,内柱间用大额枋及绰幕枋纵向联构。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昂重栱计心造。各间用补间斗栱一朵,明间一朵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并出 45°斜栱;次、稍间一致,五铺作双抄重栱计心造里转出双杪。补间斗栱里转皆用挑斡和鞾楔。山门亦称倒座戏台,面阔五间,五间无廊,悬山顶。一层为进出庙宇的通道,二层为戏台。东、西配殿,面阔七间,六架前檐廊,悬山顶。正殿东、西耳殿,面宽三间,五架无廊,硬山顶。山门东、西妆楼二层,面宽三间,五架无廊。庙内现存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泰定三年(1326年)碑 2通。

崇明寺(第五批国保)

时代:北宋至明

地址:高平市南郊15公里圣佛山东麓

俗称狼谷寺。创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元代曾予扩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中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现存山门、钟鼓楼、中佛殿、后佛殿及东西配殿。

后佛殿元建明修,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布瓦覆盖。东西配殿为元代所建,清代改为硬山顶建筑。中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顶覆以筒板布瓦。殿身檐柱均砌入壁内,柱头无普柏枋。大殿前檐明间辟门,次间为直棂窗。檐下斗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偷心造。补间铺作一朵,比柱头减一跳。转角铺作外跳在45度角线上出角、角昂各两层,上置由昂一个。斗后尾六铺作三抄,跳头置令罗汉枋一层,罗汉枋与顺串相交,四周纵横搭交,形式古朴。无心柱,梁架为两段六椽对接,外端伸出檐外,由于檐出负荷较大,殿内半截梁的负荷全部由檐头挑承,形成“断梁构造”。断梁正中缝下,用顺串承托,两端架于前后檐柱斗后尾上,并将屋盖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上。大殿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建筑规制仍沿袭着唐、五代风格。

南庄玉皇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金、明、清

地址:高平市河西镇南庄村

创建于东汉,后经唐先天年、金大安年间重修,明弘治年间补修。庙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院,现存建筑有山门、献殿、正殿,东西配殿、厢房、舞楼等。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明清建筑。

陵川县

崇安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陵川县城中心的卧龙岗上

崇安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创建年代无考,从现存建筑结构看,大部分为明、清遗物,部分构件仍保留着宋、金、元特征。主要建筑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西插花楼。

山门系明代建筑,明间青石门框为宋代嘉年间制作。过殿为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建筑,殿前有大型月台。西插花楼为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宽、进深均三间,二层三重檐,歇山顶,具有元代风格 。大雄宝殿为五间单檐悬山建筑。殿龛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浮雕石刻,为隋唐作品。寺内保存宋庆历、金贞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十几通;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所铸铁钟一口。

西溪二仙庙(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县城关镇西溪村

据碑文记载,寺创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59年),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年)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后殿、东西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整个院落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拜亭、中殿、后殿,山门和中殿之间的东西两侧设廊,中殿至后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建梳妆楼及配殿,后殿两侧各置耳房三间。

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前廊式悬山顶,上建戏楼三间。中殿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间重修。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拜亭,拜亭较大,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顶。后殿建于高0.89米的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顶,上有琉璃脊兽、吻饰等。檐下斗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乳用三柱。东西梳妆楼是二仙庙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建于后殿与中殿 的东西两侧。均为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东梳妆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副阶周匝,平面呈方形。上下两层间皆有回廊,上层廊下置有平座,于檐柱间设勾栏,并融缠柱造与叉柱造为一体,结构独特,具有早期建筑的特征。檐下斗为四铺作和五铺作,形制同后殿。西楼虽经民国年间重修,基本保留着金代楼形制。寺内还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

北吉祥寺(第四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西街村

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宋太平兴国、元至元和明洪武、天顺、成化年间及清代均屡有修建。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现存建筑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重建。

南吉祥寺 (第四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陵川县城西17公里礼义镇平川村

原名吉祥院。据《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载,唐贞观年间奉敕修建。该寺原在平川的宋家川,宋淳化三年(993年)十月三日敕赐院额,宋天圣八年(1030年)迁至今址。元至元六年(1269年)和至治三年(1323年)都进行过重修,明、清两代均有增建和补葺。寺坐北朝南,布局完整,呈前后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过殿、圆明殿,东西两侧分布钟楼、鼓楼、东西配殿、禅房、夹楼。现存建筑过殿为宋代遗构,其余为金、元、明、清时所建。

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顶正中为琉璃方心,吻兽、脊刹、脊饰全为琉璃烧制。檐下斗一周,除柱头外,补间斗各一朵,均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并出45度斜。梁架结构为六椽通达前后檐,通檐用二柱。柱头卷杀圆和平缓,侧脚生起明显。明间前后设隔扇门,次间置窗,屋顶高大厚重,出檐深远。圆明殿创建于金代,元代重修,面宽五间六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柱头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主体结构为元代遗构。山门虽经明代改建,仍保留有元代风格,其余钟鼓二楼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寺内还保存有宋、元碑各1通。

崔府君庙(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至明

地址:陵川县城西20公里处的礼义镇北街

又名显应王庙。据庙内民国年间《重修府君庙碑》及《长治县志》载,庙创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国初年均有修葺。现存山门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

小会岭二仙庙(第五批国保)

时代:北宋至清

地址:陵川县城西南17公里附城镇小会村

庙创建年代不详,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献厅、正殿,东西两侧分布有垛楼、廊庑、配殿、耳殿。庙内奉冲惠、冲淑二仙女,故名。现存建筑正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北马玉皇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金、清

地址:陵川县附城镇北马村中

北马玉皇庙原名仁里馆,坐北朝南,一进院落,该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西耳殿、东西廊房。据庙内碑石记载,明万历年间、清乾隆时期均有重修,据现状判定正殿应为金代遗构,其他为清代建筑。

正殿坐落于石砌须弥座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斗栱七铺作单杪三下昂,重栱计心造,琴面昂,昂形耍头,横栱抹斜,扶壁泥道重栱。殿内斗栱里转三杪,重栱计心造,下昂后尾压于六椽 下。补间铺作隐刻,后檐铺作减两跳。殿内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六椽 通檐用两柱,托脚过平梁头抵槫,叉手与双层丁华抹颏栱相交直抵脊槫。

玉泉东岳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

创建年代无考,明清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拜殿、正殿、配房、配殿等。其中正殿为金代遗构,山门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龙岩寺(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明

地址:陵川县城西10公里礼义镇梁泉村

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寺原名龙泉寺,为当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寺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院,上下两院拾级而上,各院建在平台之上,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仅存基址)、过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垛楼、耳殿、禅房。

寺内主体建筑过殿为金天会七年(1129年)所建。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形,单檐悬山顶,屋顶灰布瓦覆盖。殿前砖砌台基高0.9米,前檐明间设门,次间置窗。四周檐柱石质,柱础均为覆盆式,刻有宝装莲瓣花饰。檐下柱头斗一周,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批竹昂,无补间斗。主体梁架四椽对后乳,通檐用三柱。正殿前檐下保存有金碑2通,一为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一为金天会三 年(1163年),记载了龙岩寺的历史沿革,碑文以草、篆、隶、楷、行等多种字体镌刻,书写流畅,刻工精湛。

三圣瑞现塔 (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

地址: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西的昭庆院内

俗称积善塔,据塔内第三层所嵌碑文记载:“大定六年,舜都骷髅和尚行化至此,曾从昭庆院西掘出一只石龟,中藏肉鬓珠一粒,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复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于是骷髅和尚便将旧得舍利和石龟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面。大定九年工程告竣”。

寺润三教堂(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

地址:陵川县杨村镇寺润村

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大殿一座为金代遗构。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平面正方形,建在长13.5米,宽11.9米、高1.4米的石台之上,石台前刻有“重修石台袁世节施舍石窝”题记。

南神头二仙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县潞城镇石圪峦村

创建年代无考,清代进行过大规模修葺。庙为一进院,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廊房、垛殿。正殿为金代遗构,殿内两山墙绘有20余平方米壁画,为清代作品。

白玉宫(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县潞城镇郊底村

金大安至崇庆年间重修,后历代均有修葺。共分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倒座戏台、过殿、正殿、东西配殿、东西配房等。

正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屋顶琉璃剪边。斗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前檐柱为方型抹角石柱,似白玉一般,故称“白玉宫”。

石掌玉皇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县潞城镇石掌村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明、清时代。一进院落,依地势分为三层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耳房、配房。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南庙宫(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陵川县潞城镇东掌村

创建于北宋,明、清、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地处大山深处,西靠佛子山,东邻棋子山,南通黄围山,北扼桤树岭。现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戏楼、东西看楼、五瘟殿、石佛殿、高祠、三仙殿、东西垛殿。

南召文庙(第七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陵川县平城镇南召村

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文献记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万历十六年(1590年)、清康熙年间、光绪十四年至十八年(1888-1892年)曾进行过维修,根据现状推测:正殿应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具有明、清风格。该庙现保存有山门(舞楼)、正殿,两侧还有影壁、妆楼、看楼、耳殿。

阳城县

文庙(第三批省保)   阳城县文物博物馆

时代:明、清

地址:阳城县城内东南隅

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灾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行了修缮,现仅存孔圣庙、房屋二十余间,为明清建筑。

开福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明

地址:阳城县城内

始建于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后历代均有修建。开福寺原为三进院,现存大雄宝殿、献殿、戏台。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献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

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后乳通檐用三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檐,单檐悬山顶。柱头斗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后乳通檐用三柱。

陈廷敬故居(第七批国保) 皇城相府

时代:明至清

地址: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建于明宣德四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429-1714年)之间。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依山就势而筑,占地面积 2万多平方米,另有花园及陈廷敬墓地等附属建筑。

陈廷敬故居内城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71.5米,南北长 161.75米,设五道城门。城东筑五层125间藏兵洞,城北中部建一高大堡楼名曰河山楼,分七层,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暗道,备有磨碾生活设施,是皇城最早的标志性建筑。外城紧依内城西城墙而筑,修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至四十一年(1702年) 之间,平面呈正方形,东西宽 106米,南北长 100米。外城有四门,西门为主大门,上设城楼。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邸,又名大学士第,其他有御书楼、书房、花园、小姐院、管家院等建筑。陈廷敬墓地位于皇城村北 2千米,占地 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书挽诗碑亭、10通高大的神道碑、石像生、祭亭和陈廷敬墓等,保存基本完好。

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阳城县北留镇

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遗构。郭峪城是为避难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祯八年。城中央有防御建筑“豫楼” ,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西城门内有元至正年间创建,复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的汤帝庙;现保存较好的40多幢明清古宅。

海会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阳城县北留镇大桥村西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据后周显德三年(955年)《大周泽州阳城县龙泉禅院记》碑考,寺始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十月二十五日赐额为“龙泉禅院。”海会寺双塔,是现存主要建筑。

海会寺双塔,其一是宋式砖塔,六角十级,高约二十余米,檐作迭涩式,每层交叉辟有洞门,塔身外壁嵌满小坐佛(现仅留洞龛)。《大周碑》记:“愍公著名律学,为众推重……唐天佑十九年(922年)七月五日,顺寂于本院,建塔于院之右,”可知此塔原是敏公僧塔,宋代又经修改。其二为明代建舍利塔,八角十三级,高约五十米,功德主李思孝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建。第一层前端出单面抱厦,第十层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为高塔中的一层悬空楼阁。塔身各面仿宋塔设有佛龛。寺内重要碑记、名人诗刻甚多,现存三十余块。

砥洎城(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

地址:阳城县润城村

始建于明祟祯十一年(1638年)。整座城池建于一个土岗之上,周围沁河环绕。因沁河古称洎水,故称砥洎城。城内建筑至今保存完整,均为明代遗构。

城平面呈椭圆形,建筑多以砖、石、炼铁钳锅为材料修筑而成。城设有水、旱二门。旱门位于城南,由此可通往润城村;水门居于城北,直达沁河中。城内主街分十大街坊,沿城墙筑有环城路,其余通道则为住宅巷道,所有巷街口皆为“丁” 字形。城墙上筑有望楼、炮口、女儿墙、藏兵洞等防护设施。城内建筑门类齐备,有庙宇、厅堂、宅院、花园、水井,还有过街楼点缀于小巷之中。城内宅院建筑多为四合院形式,院门偏于一角,院内多为二至三层的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重檐硬山顶。楼的二层皆伸出平座、腰檐,或为木柱支顶,或由楼下梁头支撑。明间隔扇,次间设窗棂。整个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细。城内文昌阁现存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载简所记“山城一览”碑一通,上刻此城建设规划图,是了解城池原貌的实物资料。

润城东岳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阳城县润城村

据庙内碑载,始建于宋代,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庙坐北朝南,现仅存献亭、天齐殿、后宫等建筑。

献亭为明代建筑,建于一方形台基上,台基四周围以石雕栏杆,栏杆的石柱上雕石狮、石猴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逼真。殿身面宽、进深各三间,十字歇山顶。天齐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顶,殿顶脊饰及两山博风板、悬鱼、惹草皆琉璃制作,色彩艳丽。后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脊饰,吻兽齐备,皆为明代所作。

下交汤帝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阳城县河北镇下交村

据碑文所载,下交汤帝庙始建时间应不晚于北宋政和年间,金大安三年(1211)重修,明清两代均有大规模修缮。其中石柱上线刻化生童子、儒士、神话故事及花鸟图案,非常精美!有一根石柱上刻有“龙头、凤身、鱼尾”线刻十分罕见。

寿圣寺及琉璃塔(第二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阳城县城西北20公里芹池镇阳陵村

据清同治年旧志记载,寺建于后唐,原名福庆院,宋代改为泗州院,毁于真宗年间。天禧年间(1017-1021年)僧人法澄等重建,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赐额为“寿圣禅院”。寺内布局为二进院落,现存主要有大雄宝殿和琉璃塔,大雄宝殿为清康熙36年所建。

琉璃塔为寺内主体建筑,八角十级,高约27米。塔身平直,收刹甚微。塔基为两层,皆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塔内中空可登。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上刻“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阳城琉璃匠人乔永丰男乔常飞乔常远”。

屯城东岳庙(第二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阳城县屯城村东的卧虎山脚下

庙创建于金,明清时期均有修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庙坐北朝南,为单进四合院落布局。庙内建筑现仅存中轴线上舞台、正殿,两侧存垛殿、西廊房、钟楼。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殿顶筒板瓦覆盖。建于一须弥式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高1.9米,长10.7米,宽8.6米,中间束腰石上浮雕人物、桥梁、花卉、云龙等图案。间柱石上各雕侏儒力士,为金代原物。大殿前檐廊柱为方形抹楞石柱,上遍刻游龙花卉图案。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直棂窗,斗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在东面第一间束腰石上刻有“泰和戊辰年(1208年)已未月”的题记。

沁水县

玉帝庙(沁水县文史博物馆)

地址:沁水县城西街

玉帝庙即玉皇庙,由山门、中殿、献亭、正殿和左右厢房组成,明清建筑。现为沁水县文史博物馆,院内有北朝造像碑、宋塔、明碑、清墓志铭等。

上阁龙岩寺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上阁村中

现存有前殿、后殿及配楼等建筑,其中前殿为宋金风格,后殿明代风格,其余配殿为清代建筑。

湘峪古堡(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

古城依山而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内主要建筑由东西向两条街和南北九条巷道将其分割有序。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居建筑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孙居相墓等。

郭壁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嘉峰镇郭壁村

郭壁古建筑群,现存明、清民宅3400余间,窑洞数百孔,庙宇7座、阁楼10座,有进士宅院13处,行宫建筑1处,祠堂二处,古井18眼。整体建筑素有“三城”、“三寨”之说,主要建筑群有府君庙、镇行宫、古渡口、张姓、赵姓民宅群、三槐里等。

这里曾是山西对外的重要通道,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富甲一方。历代文人辈出,明、清两代进士多达十几人,也因此曾为古镇建置所在地。郭壁古镇民居以家庭为纽带而建,以阁楼宗庙加以城墙相连为寨堡或城,寨与堡或城与山水相融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建筑群体。郭壁古村落,集居住、商贸、文化、防御、祭祀等建筑于一体,建筑种类繁多,是一处明清时期乡村集镇的代表作。

窦庄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窦庄古村落,西依山,三面环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于崇祯二年( 1629 年)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

柳氏民居(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土沃乡西文兴村

柳氏民居为陕西华昌府通判祖籍沁水的柳遇春的故居,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代屡有修葺、增建。院内存两座石牌坊,迎风板两块,有明嘉靖二十九年修建题记。

赵树理故居(与太原赵树理旧居合并)(第四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中北部

由东西院落组成。西院为两进院落,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前院有门楼、东西厢房;穿过庭可入后院,东、西、南、北房均为两层三间,为清中期建筑。赵树理出生于此院北房内。东院为清乾隆乙酉年 (1790年)所建,木构件雕刻精美。为赵树理祖父居所。

石室村西庙

时代:明、清

地址:沁水县郑庄镇石室村

庙坐北朝南,由正殿和东西偏殿组成。其建于清顺治3年(1646年),里面三壁留有70多平米壁画。东西两壁绘二十四诸天。北壁原有塑像已毁,旁绘壁画为僧俗信众。

南阳村玉皇庙

时代:明、清

地址: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

玉皇庙坐北朝南,前有乔氏琉璃照壁,建筑由倒座戏台、大殿及跺殿、东西配殿组成。

石塔(第二批省保)

时代:唐

地址:沁水县城东70公里玉溪村东庙墙根

塔创建于唐,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塔基砌筑三层,中层基座束腰部四周刻建塔缘起并施财人姓名。塔身高五层,密檐式。

经幢

地址:沁水县张村乡张村张村中学院内

八里坪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沁水县城东35公里郑庄镇八里村东北台地

遗址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阶梯状。东接荒沟,西至晋禹公路,北靠圪聚沟,南临沁河。

下川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

遗址主要分布于中条山东端的垣曲、沁水、阳城三县毗连的纵横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文化遗存以下川盆地最为集中。

以上部分照片来自法于阴阳、同路人、疯旅人、感悟山西、来福居,若愚、热热、唐晋、宜宾客等,特此感谢!

晋城推荐线路

晋城博物馆-青莲寺-府城玉皇庙-府城关帝庙-小南村二仙庙-高都东岳庙-高都二仙庙-崇寿寺-三教堂-碧落寺-羊头山石窟-高平铁佛寺-定林寺-高平嘉祥寺-清梦观-石堂会石窟-开化寺-仙翁庙-二郎庙-游仙寺-董峰万寿宫-西溪二仙庙-阳城县文物博物馆-陈廷敬故居-润城东岳庙-下交汤帝庙-湘峪古堡-柳氏民居-石室村西庙


文物看山西之长治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忻州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大同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朔州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晋中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运城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阳泉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太原地区


新书推荐 |

独冠天下:山西·高平铁佛寺造像

即将开售

(0)

相关推荐

  • 山西长治:马厂崇教寺,一根巨树劈开两半成为双梁

    随北京古迹群海淀三人组在山西长治访古,来到马厂崇教寺,第七批国保,位于长治市郊区马厂镇故驿村,也叫故驿崇教寺,或者长治崇教寺.原来没有计划开篇记录,因为村里拿钥匙主管的一句话"我们村在搞旅游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6)

    本篇要目: *************************************** 851.原平惠济寺 明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852.石室蓬莱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4)

    本篇要目: ************************************* 831.上冯圣母庙 元.明至清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832.南阳法王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文物看山西之运城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海甸慈云 探访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 天后殿 天后(又称天妃.妈祖.天上圣母等)是以我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在海外尤其是南洋地区也极具影响力:北宋建隆元年(960),天后原型林默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雍熙四年(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1)

    本篇要目: ******************************************* 101净土寺 金            山西省应县 102义居寺 元至清            山西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目录: ************************************** 231.普救寺塔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5)

    本篇要目: *************************************** 841.北甘泉圣母庙 元.清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842.李庄武庙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3)

    本篇要目: ************************************************ 121真泽二仙宫 元至清               山西省壶关县 122普净寺 元至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3)

    本篇要目: ************************************** 821.董峰万寿宫 元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822.建南济渎庙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8)

    本篇要目: **************************************** 871.仙翁庙 明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872.干坑南神庙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要目: ************************************* 791.高平嘉祥寺 金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92.尹西东岳庙 金 ...

  • 泽城汤帝庙

    泽城汤帝庙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固隆乡泽城村东约50米处.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43米,东西宽36.99米,占地面积1591平方米.据成汤殿梁架题记记载,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清代屡有修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2)

    本篇要目: **************************************** 811.长宁大庙 元至清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 812.南涅水洪教院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2)

    本篇要目: ********************************************** 111汾阳五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汾阳市 112清梦观 元至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本篇要目: *************************************** 861.太原大关帝庙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862.太原清真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目录: ********************************************** 255 61.大王庙 金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