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境界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中文名

    • 读书三境界

    • 提出者

    • 王国维

    • 年    份

    • 清代

    • 提出文章

    • 《人间词话》

    介绍

    王国维眼中的读书三境界
    读书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简述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人物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王国维少年时代心悦《汉书》等历史著作,不喜举子业和《十三经注疏》,但十八岁之前所接受的仍是传统的旧式教育。甲午战争后,使他“始知世尚有所谓新学者”(《静安文集·自序》)。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会书记校。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因病辍学回国,读康德哲学而爱之,又转研叔本华哲学。后觉得哲学“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静安文集·自序》),便从哲学转向文学、史学、考古学和金石、音韵学方面。在此期间,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清华研究院教授等。1922年在溥仪的紫禁城小朝廷内当五品官“南书房行走”,并得到了“食五品俸”,“赐紫禁城骑马”的封赏。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地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哲学方面

    王国维早年受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在《静安文集·自序》中说:“余之研究哲学,始于辛壬之间,癸卯春始读康德之纯理批评,苦其全不可解,读几半而辍,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自癸卯之夏,以至甲辰之冬,皆与叔本华为伴侣之时代也。其所尤惬心者,则叔本华之知识论,康德之说得因这以上窥。然于其人生哲学,观其观察之精锐,与议论之犀利,亦未尝不心怡神释也。”此后他又重读了康德的哲学、伦理学以及美学著作。1904、1905这两年间,他先后撰写了《论性》、《释理》、《原命》、《论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叔本华与尼采》等哲学论文,全面介绍叔本华与康德的宇宙观、知识论和伦理观、美学观,特别是对“性”、“理”这两个中国古代哲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基本问题,作了批判分析。他用康德的理论来解释“性”,认为性超乎人的知觉之外,只有超经验的性是真性,而真性又是不可知的。他用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给“理”下了这样的定义;广义上的理,即理由,以宋代学者陈淳的“理有确然不易底意”来作证明;狭义上的“理”,即理性,是从直观概念中制造出来的抽象概念。王国维认为,无论广义之理还是狭义之理,都“不存在于直观之世界,而惟寄生于广漠暗昧之概念中” (《静庵文集·释理》)。在“命”的问题上,他接受叔本华因果律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的意志中的观点,认为没有什么自由意志,意志受动机支配,意志是不自由的。

    美学方面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把康德叔本华等西文的美学观点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诗词和戏曲方面,卓有贡献。他的美学思想由“游戏说”、“天才说”、“古雅说”、“境界说”构成,而“境界说”则是其中的精华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美学理论,认为境界包括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二者的融合;词的高下以有无境界为衡量标准;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可分“有我之境”,其特点是“以我观物”;“无我之境”,其特点是“以物观物”;在艺术创作方面,又有“造境”与“写境”之分。

    古史方面

    王国维在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方面的治学方法,继承了清代乾嘉孝据学的传统,也汲取了西文实证科学的精神。首先,与前人不同,他治学善于运用比较法,熔古今中西于一炉。一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王国维研究甲骨文、上古史,是拿地下实物与文字记载互相释证;研究边疆地理,辽、金、元史,是拿中外古籍进行互相补正;写《殷周制度论》、《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这些著作,则是把西文传来的观念同中国传统的思想互相参证。这比起乾嘉学派的学者来,视野确实要宽广得许多。
    王国维一生著述宏富,著作达六十种之多,大部分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

    含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第一境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原文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0)

相关推荐

  • 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人生功成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 ...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获益匪浅

    王国维,一位旷世全才,一代国学大师.他学贯中西,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领域均有深诣和创新.梁启超赞许道:"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王国维出 ...

  • 读书三境界-上:尽信书,不如无书

    干货 · 良知 · 情怀 文章脉络 1. 书看得多,就有用吗?(曾经你是否交过智商税) 2. 哪些书根本没必要读?(垃圾书的特点) 3. 书分哪几种?-(科学和文艺书籍的界定) 4.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

  • 读书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书籍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积累,是屹立在历史洪流中的灯塔,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去认识人类自身.认识大自然,从而推动人类的整体进步. 然而,进步到现在,不知怎么了,人类很少读书了,读书时只追求快速.简洁.是 ...

  • 亦堇的读书三境界

    从2015年到今年,前后五年多的读书经历,深切的感受到了阅读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些值得看的书,迫不及待的想推荐一波 LET IT BE 2015 2015年之前读书几乎都是随缘,遇到啥书看啥书.期间有段 ...

  • 十五期征文||张国平 :读书三境界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读书三境界 张国平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更有甚者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来彰显对知识的膜拜,读书固然是人们获取知识.走向成功的金钥匙,面对浩如 ...

  • 读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有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 了解读书三境界,主动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效果

    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离开学校的成年人,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阅读. 刷视频.刷微博.刷朋友圈,看公众号,看书,这些都是阅读. 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阅读又分几个层次,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阅读, ...

  • 读书三境界:吞、啃、品

    读书三境界:吞.啃.品 作者|佚名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 ...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开始学习钻研的阶段,要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钻研耗尽心血的阶段,即便累 ...

  • 读书:追求“三境界”,掌握“三要诀”近年...

    读书:追求"三境界",掌握"三要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文化繁荣,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乡镇,书店.书屋.书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连商场.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