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和通心络,通过4方面“心脑同治”,助力改善冠心病和脑梗
近年来,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机制逐渐被阐明,中成药以其多靶点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相对于西药较单一的作用机制,再加上中成药副作用小,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功不可没,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
脑心通胶囊
脑心通胶囊,顾名思义就是“脑心同治”理论的代表方,既可以用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冠脉堵塞狭窄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痉挛引起)、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所谓二级预防就是指已经存在这些疾病了,为了预防它的复发。
也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中风中经络、中风后遗症(伴有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脑心通主要通过4方面来起到相应的作用。抗血栓、抗炎和抗氧化、调节血脂代谢和稳定斑块、抑制血管和心脏等器官的重构。
抗血栓,主要体现在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选择素这3种物质的表达,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还能通过增加基因型为P450CYP2C19的肝药酶,改善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的抗血栓效果,因为氯吡格雷必须要通过这个基因型的肝药酶代谢为活性形式才能发挥作用。
抗炎和抗氧化,主要体现在通过抗炎,缩小颈动脉斑块,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延缓斑块进展,预防血栓形成。另外通过减轻白细胞浸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保护大脑组织。
抑制血管和心脏等器官的重构,主要体现在通过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缩小和稳定斑块,改善血流参数,延缓血管重构,通过细胞自噬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促进血管新生,恢复心肌梗死。
多项联合脑心通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的临床试验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联合脑心通组可进一步优化血脂代谢,改善相关的各项指标。
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高危老年患者来说,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全因死亡率方面,与华法林相似,且可以显著降低出血的发生率。
对于心脏支架术后的患者,常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联合脑心通可显著改善氯吡格雷抵抗,减少心血管事件。
通心络胶囊
通心络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代表性中成药,方中配伍了多味虫类中药,具有搜风通络的功效,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通心络也是主要通过4方面来达到治疗心血管病的目的。包括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调节血脂代谢和稳定斑块、抑制血管和心室重构。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减轻脑的微循环障碍。
抗炎抗氧化,主要体现在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调节血脂代谢和稳定斑块,主要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抑制血管和心室重构,体现在抑制血管炎症和内膜增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脏重塑。
对于心脏支架术后的患者,氯吡格雷+通心络能显著改善氯吡格雷的抵抗,疗效与氯吡格雷剂量加倍相当。
在冠心病患者中,常规治疗+通心络,可显著减轻心绞痛症状,逆转心电图异常。
对于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来说,常规治疗+通心络,2年后能安全有效减小颈动脉内中模厚度、斑块面积、血管重构指数,减少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大大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