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撇捺,别有洞天(米芾捺画见俯仰)
学米笔记六
文 | 安祥
五、米芾捺画见俯仰
到今天这一篇,米芾的“横竖撇捺,别有洞天”应该画上了句号。我们今天重点来看看米芾的捺画。
网上流传一个米芾专心练捺的故事:
米芾早年特别喜爱王羲之的字,天天照着写,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但是捺画怎么也写不好。一天,他又一遍又一遍地练“捺”,胳膊练酸了,手指练痛了,还在一笔一笔地写。他的夫人来催他吃饭,叫了几声不见答应,就上前拉了一下他的胳膊,笔正好落在纸上,米芾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拉得好!拉得好!”夫人被弄得莫明其妙。米芾感激地说:“我练了这么多年的'捺’,都没有长进,你这么一拉,可帮了我的大忙啦!”他连饭也不吃了,借夫人这一臂之力,继续练起“捺”来。不久,他的“捺”越写越好了。
不管此故事真假如何,但米芾在书法练习上确是很用功的(参见:从《元日帖》看米芾临书态度)。我们纵观米芾在《方圆庵记》、《苕溪诗》、《蜀素帖》等早期和中年的作品,对捺画的拓展体现了其对传统的深刻把握,以及自我个性的充分张扬。在继承楷法捺画一波三折基本特性的基础上,米芾捺画更显示出了自我的风貌,新奇而又充满变化。可以说,捺画也是米芾行书的一大特色。
为整理方便,本文主要从《蜀素帖》中将捺画予以归类,用这些方法去总结《苕溪诗帖》中的捺画应该也大体不差多少。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至少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米芾捺画写法特征以及捺画法理的理解,从而在我们临创时加以借鉴,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米芾捺画的总结:
细查米芾的捺画,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是,根据字体的个性特征寻求变化和对比,因而你可以在他的任何一幅作品中,看到千姿百态的捺画。
平捺与平反捺
平捺也可以理解为横捺,一般逆锋行笔,运行到中部时稍微提笔,收笔时重按,体现一波三折的笔意。
为了体现用笔的丰富性,米芾平捺往往还有反向的收笔方式。平反捺的起笔较重,行笔到中段时笔锋稍提,收笔时略顿,笔意向下。这个捺画具有很明显的米芾特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平捺,一波三折明显,收笔前重按,后提笔向上回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平反捺,一波三折明显,收笔重按向下。
但是,为了体现更多的变化,除了收笔的顿笔向下方式外,这种平反捺,还会以重起笔,轻收笔的形式呈现,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直反捺与曲反捺
写直反捺时,起笔略有谢度,但保持中锋,入纸后向右下行笔,收笔时略顿回锋。米芾在处理直反捺时,往往就势捺出,不做明显提按。如下面的“衣”“激”等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写曲反捺时,多从上一笔的收笔处顺势带出,线条上表现出曲度变化,充满了米芾张扬的个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短捺与变捺为点
米芾的短捺写来可谓轻松随意,他常常将长捺一点成捺,潇洒自然。笔画或顿笔如点,或形短而粗。尤其值得赞叹的是,即使是一个短捺,米芾也表现出或方或圆、或长或短、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千变万化,,体现出他在造型上的孜孜追求。试看几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斜捺与斜反捺
米芾斜捺多以露锋起笔,向右下角行笔,一般在收笔时重按发力。但也会根据每个字的不同,做出轻重缓急的变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对应的斜反捺,则反向而行,行笔中渐行渐轻,自然收笔而不做作。这种收笔特征在米芾的捺画中变现得也很突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米芾捺画的俯仰之变
米芾捺画的变化之多,简直令人叹服。在整理这篇文章时,我将《蜀素帖》所有的捺画字都整理在一起,观其形貌之变,可谓气象万千,无法用一文概括。而如果仔细分析,我想用俯仰之变来概括一下,似乎也能囊括不少。
俯仰开合,是书法结体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如果在一个字里出现两个以上捺画,我发现米芾基本是用俯仰的规律来化解这一问题的,我们看看如下几个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出现了两个捺画,第一个捺画收笔向上,起到仰的作用,而第二个捺画用的是反捺,笔意向下,起到俯的作用。一俯一仰,做了恰当的变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逢字也是两个捺画,且都是平势。第一捺收笔向下,第二捺下笔后由重到轻,收笔略向上提,体现出呼应的俯仰关系。
千变万化的米芾捺画形态
可以说,米芾捺画之丰富,形态之多变,无法以一文尽述。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米芾更多的捺画写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然,更多的欣赏和体会,还是要结合其作品,我们最后选取《蜀素帖》中捺画变化比较多的一行,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