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表现派,体验派,方法派,你对演技知多少

不好意思,我就是这样一个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尖酸刻薄着。我尤其见不得两种影评:

一:通篇配图加文字解说,从电影第一个镜头开始讲起,在故事梗概的基础上稍作发挥,复述一遍电影情节……你这哪叫写影评呀,你这叫图说电影好不好。图说电影这套路早有网站这么干了,而且人家干的相当出彩,用得着你费尽心血搁这复制粘贴一遍?

可这些影评作者就是生怕读者老爷们都是地主的傻儿子一般,生怕人家连《囧妈》里那头熊因为啥出现都不懂,硬要复述一遍,再配以‘深度解读’‘吐血推荐’这样的字眼,反正肺炎期间大家时间多,流量多,能骗一点是一点。

二:用一些莫名其妙,故弄玄虚的字眼糊弄读者。我前两天看某篇头条号大V发的文章,说《杀破狼》中的某位影星是方法派动作巨星。方-法-派-动-作-巨-星!

听听,多么高大上的词语,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这么说没有贬低的意思啊,各位读者老爷请明鉴,那位影星是动作巨星不假,这我承认。但是作为一位影评作者,硬往人家巨星前头安个‘方法派’,是几个意思?

仅仅是彰显你的专业知识?果不其然,该篇文章底下有评论就和我抱同样的疑惑:大哥,什么样的表演叫做方法派?

该作者回答:就是用方法去演戏!

……

我服了。我不但五体投地,我还顶礼膜拜了。对于这样坐拥几十万粉丝的大V,再瞅瞅我自个那3188位读者老爷,我只能抱怨抱怨命运不公了。

闲话休叙,今天我们就好好来解读解读表演专业上的三大流派:表现派,体验派,和方法派。事实上,关于演技分派的划分远不止这三种,但是在如今的戏剧表演、电影艺术和演员中,这三个流派是最广泛和最被公认的。

1.

我个人并不是表演专业毕业,也基本上从没学过表演。三十年人生中和表演有关的唯一一件事是念小学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全校同学一起,在大路两边列队,手捧鲜花,脸上画的跟刀马旦一样,等领导的车缓缓驶来,边蹦边跳,声嘶力竭地喊道: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但是幸得天生热爱,后生又感兴趣,不但浸淫电影圈多年,阅片无数,又因为兴趣使然,翻过几部与表演有关的书,其中就包括周星驰手中那本《论演员的自我修养》。所以,对这个话题,我还是多多少少略懂一点的,今天就分别解释一下。各位读者擦亮眼睛,以免以后再遇到骗子,还骗你流量。

先说表现派。

演技中的‘表现’这种说法最早应该是法国演员科格兰提出来的。他写作过一本书叫做《演员的艺术》,论及表演的各个方面,但大部分讲的是戏剧中的表演形式。他推崇表演中的创造和再生,认为演员自身是一回事,而角色又是另一回事,角色应该是演员创造出来的艺术。就好像画家画画一样。

他的名言是:艺术不是合二为一,而是表现。

这大概就是演技流派中‘表现派’这种说法的最早由来。

我这么说,读者们肯定还是不明白,到底什么样的表演才是表现派啊。

举个例子。中国的京剧及各种地方剧种。角色从化妆,到穿着打扮,动作举止,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京剧中演员扮演某位角色,就尽量把自己的形象贴合的和所要饰演的角色形象差不多,然后通过道具,声音,肉体,特定的表情和动作等外在的事物来处理表演方式。《霸王别姬》中张丰毅和张国荣扮演的霸王和虞姬就是那样,从走路的形式,到该走几步;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每一个兰花指的运用……等等,这就是表现。

是演员本身创造出的一种艺术。观众们知道他们本人是演员,但是他们扮演的角色是戏剧中的人物,这个界限泾渭分明,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即便是袁四爷那样以假乱真,想要假戏真做,并非因为他是地主家傻儿子,分不清程蝶衣和虞姬谁是谁,只是因为他确实被程蝶衣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折服了,入迷了,魔怔了。

这就是表现派的演技,我演谁像谁,你一看便知道。再比如春晚上赵本山大叔的小品,之所以他那东北幽默黑土大叔的形象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他在小品这种舞台上惟妙惟肖,钱广帽(也叫解放帽,干部帽)一戴,中山服一穿,形象逼真。

观众们知道他是在扮演一个角色,甚至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他也看作那种形象。这就叫‘表现的超级棒’了。再比如周星驰的电影,我们都知道,周星驰老师擅长演一些无厘头很夸张的角色形象,不管是早期的赌圣,卧底神探,苏乞儿,唐伯虎……等,还是其后的至尊宝,零零发等,都是一种很夸张很搞笑很无厘头的形象出现。

这已经成为他的标签了,同样的,观众们都知道他是在表演,也认可和接受他的这种表演方式。这是另外一种‘表现派’演员成功的典范。

总而言之,表现派最核心的地方在于,他不讲究人戏合一,不讲究演员本身和角色的统一,只讲演员对角色的扮演是不是够有说服力,是不是会让观众认同。即便观众会出戏,会明确地知道你在表演,可他在乎的只是他的表演好不好。

从这一点看,表现派的表演方式往往是夸张的。但这种夸张绝无贬义,而是一种正统的艺术形式。明白了吗?要是不明白我再举个例子,因为情境需要,我们让一位直男扮演一位同性恋角色。那么在表现派这种演绎形式下,他应该浓妆艳抹,打扮穿着像个妖娆的女人一样,走路扭腰挠首弄姿,见到帅哥就两眼放光,直流口水。

2.

体验派。

写作了《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的前苏联戏剧和表演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是体验派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体验派的演技要求演员和所要饰演的角色形象合二为一。

演员要想角色所想,感受角色之感受。把自己完全当做角色本身来演绎。

这种方法是如今电影圈内好演员的基本操作。演员拿到剧本之后,首先会勾勒出角色的具体形象,然后把自己本身代入进去。他会梳理出那位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会揣摩遇到那种情境时角色应该怎么想,应该怎么表现,完全把自己当成角色本身去体验。

体验派认为演员表演应该不留痕迹。演员就是角色本身,演员从自我出发,同时自己必须相信自己就是角色本身,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能出戏。

继续举例子来说明。我们需要让一位男士扮演一位女士,那么对于体验派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这位男士要相信自己就是那位女士,相信自己确实拥有女性的一切生理特征,相信自己会撒娇会动不动哭鼻子,相信自己每个月会来大姨妈。当然了,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现实中一般还是尽量要求角色形象和演员本身形象统一和接近。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这个说成是‘从自我出发’,然后‘奔向角色形象’。这种专业和书面的用语很难使普通读者理解,简而言之,体验派就是要求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时刻与所要扮演的角色完全统一。这对演员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比如说,即便是演员刚吃过饭,很饱,但是饰演的角色饿了,那么演员就不能简单地模仿‘饿’这种概念,而要真切地融入进角色的感受中,‘我’就是饿了。

这里的‘我’即是演员和角色的高度统一。

最后再举个例子。还是让一位直男扮演一位同性恋,即便是这位直男根本对同性不感‘性趣’,但是他必须去完整地体验出作为一位同性恋者的感受和体会。即使内心里有一点点对同性的好感也要想法设法激发出来,相信自己确实在性取向方面只喜欢男性,不喜欢女性。

《断背山》中两位演员就为我们贡献了一场教科书般的体验派表演,完美契合我举的这个例子。相信生活中的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但是在电影中,他们完美地把自己融入进了角色之中。完全像角色本身所需要的那样处理所有的情感,然后给出真实的不露痕迹的表演。

3.

方法派。

方法派在我认为,是对体验派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方法派这个概念来自于1947年成立于纽约的‘演员工作室’。

这个演员工作室大名鼎鼎,对之后戏剧和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最初,它的理论依据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表演手法。后来经过众多表演理论大师的重新诠释和演绎,同时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电影工业,被改称为‘方法演技’。

李·斯特拉斯伯格。说到方法派表演,这位大师是一位不得不提的大人物,美国表演教育界的头号人物。他曾在演员工作室成立不久后便担任艺术总监,并广收学徒。

他门下的学生如今随便提一位都大名鼎鼎,都是演技派的泰斗大师。比如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达斯汀·霍夫曼、梅丽尔·斯特里普……等等。这些演员在上世纪后半段几乎支撑起了整个美国电影业市场,也包揽了大部分的奥斯卡表演类奖项。

可能很多人对这位李·斯特拉斯伯格不熟悉,他曾在电影《教父2》中饰演海门·罗斯一角。

方法派虽然传承自体验派,但是有一点和体验派截然不同。体验派要求演员将自我完全融入进角色,也固定而严格的交流对象;方法派也也这种要求,但是方法派允许演员本身臆想交流对象。

继续举例子。还是直男扮演同性恋。方法派允许演员将要和你扮演同性情侣的对象想象成一位女性,也就是说,《断背山》中,方法派允许两位主演将对方想象成女性,继而来挑发起演员本身该有的欲望,配合一些情节和镜头的拍摄。但是体验派不允许。

所以说,方法派是对体验派的扩展。我们都听说过达斯汀·霍夫曼在为《午夜牛郎》试镜的时候,导演和剧组成员左等右等,这么这位霍夫曼同志迟到这么久。街道边有一位乞丐打扮的人正在车流中来回穿梭,托着帽子向司机乞讨。过了好久,才有人认出那位乞丐正是达斯汀·霍夫曼。

首先,霍夫曼把自己打扮成一位乞丐,这是体验派的要求。但是之后他走进车流,拖着一瘸一拐的腿,拿着帽子讨钱,这就是方法派了。他用亲身体会和行动的方式,来达到角色设置和表演的目的,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叹服。很多方法派演员都有过这种经历,比如罗伯特·德尼罗在拿到《出租车司机》的角色后,去亲自当了好几个月的出租车司机;有媒体报道段宏奕在参演《白鹿原》时为了演好黑子割麦的场景,专门去麦田里练习了好几天,割的满手血泡。这都是值得提倡的敬业精神。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开方法派强调在假象情境中展真实的行为。方法派演员排斥模仿,并通过从自我出发的方式,来亲身体会角色的感受,再用替代或假象的方法,对演戏进行人戏合一的处理。

但是体验派和方法派真的很难区分。

很多理论学者在对比这两种表演方式时,都会提到马龙·白兰度和费·雯丽主演的《欲望号街车》这部电影。认为两人的表演方式截然不同,白兰度是方法派,费·雯丽是体验派。但是两人的表演又能完美融合在一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来试着区分一下。

事实上,总体来说,体验派要比方法派更难一些。方法派允许借助一些道具和技巧,包括臆想出来的根本与现实不同的情境来创作角色。但体验派一般不允许。

4.

好了,基本上就是这些,因为篇幅和本人认知的局限,基本上就解读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