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为何救不了安庆?守将叶芸来妹夫叛变,城中兵士尽亡

【太平天国系列508,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安庆背靠长江,是长江中游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安庆是清政府安徽省省会,后城池被太平军占领,清政府被迫将省会迁往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安庆就成了太平军在安徽重要的根据地,同时更是首都天京在长江上游的屏障,如果安庆落入清军手中,天京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因此太平天国前期驻守安庆的是翼王石达开,后期则是英王陈玉成。

1860年夏,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随后李秀成占领苏福省,湘军则趁太平军西线松懈的机会,大举进攻,湘军兵临安庆城下。洪秀全遂安排第二次西征,希望用进攻武昌来转移围困安庆的湘军注意力,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然而,李秀成不听安排,陈玉成误信外国人,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根本没有攻打武昌,也就谈不上吸引安庆湘军的注意力。

陈玉成兵临武昌时收到了安庆的求援,直接带着精锐日夜兼程赶往安庆,然而,陈玉成终究没有救下安庆,安庆落入湘军手中。

安庆是太平军的主场,主场作战失败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陈玉成去寻找援军时,在集贤关留了大军,然而集贤关三将领投降,靖东主将刘昌林被出卖,集贤关落入清军手中,意味着安庆城内和外面联系的通道断了;洪秀全给安庆派去了援军,然而援军将领林绍璋贪生怕死,尽管陈玉成多次给林绍璋去信,言及援军的重要性,皆未能阻止林绍璋,林绍璋部贸然撤军;1860年湘军就切断了安庆守军的粮道,安庆只能和外国人联系解决燃眉之急,可惜曾国藩照会外国势力,外国不再和安庆有往来,到了1861年夏秋之时,“全城‘无颗粒’粮食”,城中人人挨饿……

安庆失守的原因很多,然而小佛认为这都不是致命一击,真正致命一击是带队扼守安庆北门外石垒的程学启投降湘军。程学启不仅仅只是北门的守将之一,更是整个安守官职最高守将叶芸来的妹夫,也就是说,安庆失守的致命一击其实是妹夫背叛姐夫的结果。

叶芸来参加太平军很早,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他靠着军工做到了中级军官,1854年10月,升任将军,调守安徽舒城,天京事变之后,陈玉成被洪秀全提拔,而陈玉成是十分看重叶芸来的,在自己离开安庆,前往天京与李秀成合兵进攻江南大营前,陈玉成把守卫安庆的重任交给了叶芸来,“玉成素知芸来之能,命诸将皆从调遣”,“为人极精明强干,多谋善战……(英王)以芸来谋勇兼优,坚忍不拔,特委以留守安庆的重任”。

安庆城中,有一个叶芸来十分看重的人,那就是安徽老乡程学启,程学启为人悍勇,叶芸来非常想拉拢程学启,于是做主将自己老婆的妹妹嫁给程学启,两人不仅有战友之义、同乡之情更有连襟之亲。湘军围困安庆之后,由于安庆东西南面靠水,两军主战场遂在安庆城外北面,北门就成了守住安庆的关键位置,叶芸来就将程学启派去守北门。

集贤关三将领投降,靖东主将刘昌林被出卖,集贤关落入清军手中后,安庆就成为了一座孤城,北门直接就面对着清军的进攻,程学启多次击退湘军进攻,让曾国荃十分气愤,在谋士建议下,曾国荃专门派人去桐城(程学启老家)调查程学启,发现他这个人对养母非常孝顺,“以程学启事其养母甚孝”,于是将程母和程弟到安庆城外的湘军大营,让程母去见程学启,一定要说服程学启投降,不然就杀了她亲生儿子,"学启不降,当诛尔亲子"。程母到程学启的营中,当见到养子之后,程母伏地痛哭要程学启投降救自己的亲生儿子。

程学启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养母拉扯才得以长大成人,怎么会忍心看到养母痛失亲子,加之孤城安庆断粮很久,太平军坚持不到多久,加之叶芸来多少也是防着他,宁愿每天让人送粮到城北,也不给他多余的粮食,为了养母,为了自己,程学启果断投降了湘军,“咸丰十一年,率三百人自拔来归”

程学启前脚投降清军,叶芸来后脚立刻杀了程学启在安庆城中的家人,程学启由是死心塌地跟随湘军。湘军把程学启及他带去的三百人当枪使,曾国荃在安庆城外修筑内外两道濠沟,让程学启带着自己的三百人和几百湘军驻守在两道壕沟之间,阻挡太平军的兵锋。不过由于熟悉城北情况,程学启很快就帮助湘军攻占北门外的,太平军堡垒,同时将太平军穴地攻城的方法交给湘军,湘军很快就用火药炸开安庆城墙,叶芸来率饥饿的将士们拼死反击,仍旧没有扭转战局,一万多安庆守军两万多人全部牺牲,叶芸来喋血沙场。

芸来被围殆一年,城中粮草俱竭,外援亦绝……芸来知城不可守,仍激励将士,誓死抵拒,然将士饥疲既久,援师复败,究不能久持,廿六日夜,湘军穴地为隧,以地道轰塌北门城墙,安庆陷,芸来、定彩以下万六千人皆殉国。

程学启凭借在安庆之战中的功勋,被清政府封为三品游击将军,“学启功最,擢游击,赐花翎”。淮军建立之后,程学启投靠李鸿章,成了李鸿章的左膀右臂、淮军中的悍将。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志》;陶短房,《天国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