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坊 ] 许振东:璀璨群星:名相固安张华的后人们
偶加探溯,就可发现,在西晋名相张华的身后,有一长串与方城(今固安县)相关的同姓人物,他们如耀眼的明星,璀璨闪亮于从西晋至唐中期近五百年间的正史典册中。这在我们国家整个的历史长河之中,都是十分少见的。
据史载,张华有二子,分别名祎、韪。张祎字彦仲,勤谨好学,谦敬有父风,曾历散骑常侍;张韪儒博多识,通晓天文,官拜散骑侍郎。西晋永康元年(300),接连发生了一些异事,张韪劝父亲尽快逊位,没有得到答应。四月,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拒不屈从,不仅己身及祎、韪二子皆遭杀害,而且还被诛三族。
有幸的是,张祎之子张舆和一些分散在各地的其他族人及时逃避,才使他们的血脉得以在后世延续。张舆,字公安,后来承袭了张华的爵位,被任过丞相掾、太子舍人等职。除去此人,在《晋书》四十八《阎缵传》中,还见载张华之兄的儿子张景远居汉中,阎缵在乱后上表请准其徙还。
名相张华的子孙们,在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官方史册——二十四史中载有较长本传、且明确说明是“方城”人的有南朝齐梁间人张穆之及其子女张弘籍、张尚柔和侄张弘策、孙辈张缅、张缵、张绾。张穆之以女张尚柔而显贵。张尚柔(?~471年)是梁武帝萧衍的生母,她自幼聪慧,于宋元嘉年间嫁给萧顺之,后即生衍等,卒后谥封“献皇后”。在《梁书》和《南史》的列传篇内,有载录说:“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范阳方城人也。祖次惠,宋濮阳太守。……父穆之,字思静,晋司空华六世孙。曾祖舆坐华诛,徙兴古,未至召还。”此处,对张穆之、张尚柔与方城张华的关系介绍得非常清楚。张穆之初官员外散骑侍郎,后为避祸,求为交阯(今越南境内)太守,有政绩。萧衍建立梁朝称帝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张穆之之子名弘籍,字真艺,齐初为镇西参军,卒于官,入梁被追赠廷尉卿。弘籍无子,过继叔父弘策的第三子张缵为嗣。
张弘策(约470~517)的本传见于《梁书》列传第五和《南史》列传第四十六,他三个儿子缅、缵、绾的本传除可再于上两传之中,还可见于《梁书》列传第二十八对他们三人的专传,全篇文字超过七千。张弘策,字真简,自小以孝闻名,母病不能食,己亦不食。他为人宽厚忠诚,因帮助萧衍建立帝业,加封散骑常侍、洮阳县侯。后随其西征,担任辅国将军,迁升卫尉卿。他的长子张缅(490~531)袭洮阳县侯,官至豫章内史;三子张缵(499~549),袭张弘籍爵,又拜驸马都尉,封利亭侯,官至左仆射(左丞相);四子张绾(500~562)官至右仆射(右丞相)。张弘策父子四人同朝共为显宦,尤其是张缵、张缅共为左右仆射,且常常同时入朝,并驾齐驱,为前代所未见,被广传为佳话。尽管出身华胄,他们一家人仍能修德笃文,勤勉上进。如张缅性爱典籍,聚书至万余卷,撰《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文集五卷;张缵擅赋,所撰《南征赋》长篇被收于《梁书》列传第二十八本传中,另还著有著《鸿宝》一百卷、文集二十卷;张绾善讲《制旨礼记正言》义,衣冠士子听者常有数百人。
一百余年以后,进入到唐朝,名相张华的后人仍有不少被载入二十四史内的列传之内,较有代表性的如张柬之、张说等。张柬之(625~706),字孟将,唐朝名相、诗人,《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五有传,大多数史书虽说其为湖北襄阳人,而道光二十二年(1842)于樊城所出土的张柬之父张玄弼墓志载,其父为范阳方城人,可见固安当为其祖籍。张柬之早年中进士后,又在永昌元年(689),参加贤良征试,同时策者千余人,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直接升擢监察御史。贤相狄仁杰先后两次向武则天举荐他,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故得升为秋官侍郎。之后,姚崇赞他“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再行荐举,又升任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为首设计诛杀张易之兄弟,以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未几,再进封汉阳郡王。晚年因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
“开元宗臣”张说 (667~731)在初盛唐转变之交,历任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书令”,曾被封燕国公,身兼朝中重臣和文坛翘楚的双重身份,在礼乐建设、文化事业、文学创作、提携后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于中国政治史与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先后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政令必俟其增损,图书又藉其刊削。”一生创作丰富,现存诗五卷、三百五十余首,存文十三卷、二百五十余篇,是有唐以来存世作品最多者,有“燕许大手笔”之称。他被认为是介于初唐四杰、陈子昂和盛唐诗人之间的过渡人物、是盛唐文学的开路人。张说的本传见于《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七、《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两者均记他的祖先源自范阳,他为其父张骘所作碑志《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称:“府君讳骘,字成骘,范阳方城人也”。因此,张说的祖籍在固安,也得到学界普遍认可。
此外,《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五,还记张知謇、知玄、知晦、知泰、知默兄弟五人均是“幽州方城人”,他们当亦为张华的后人。此五位除知默与酷吏来俊臣等为伍,为家族所羞,其余皆清介有守,被视为有为的良吏。
此文刊于《廊坊日报》2019年3月4日《廊坊历史人物》专栏,题目有更动。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