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的鄂城迷踪

葛洪的鄂城迷踪

老家江苏为何来鄂城
  葛洪(283年—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晋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和炼丹术士,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医学家之一。《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等重要著作,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个江苏人怎么就远涉千里来到鄂地,而且又怎么会在老鄂城的葛店成“仙”?并在此地留下诸多“仙踪”。
  葛洪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贵族家庭,先祖葛浦庐曾在西汉末年起兵响应刘秀,以军功被光武帝封为骠骑大将军。其祖父葛系在三国时代历任吴国吏部尚书,辅吴将军,并封为寿县侯。葛洪的父亲葛悌出任过吴国的中书郎、中护军、五郡赴警等要职,吴亡后被晋朝任命为邵陵(今湖南省宝庆县)太守。

  据史料考证,东晋永嘉年间,葛洪弃职从游,从荆、襄云游到鄂州寓居五年,遍访城乡,足迹踏遍纵横百里的野店荒村、重山密木和江湖沼泽。他发现这里生物群落极其繁茂,尤其是葛山,不仅风景绝佳,而且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还有许多稀有矿物,正是烧炼丹汞和研究医药学的丰富资源之地。他选定洪通乡(今石山、新庙、燕矶、泽林镇一带)、神山乡(今葛店、华容、左岭、庙岭镇)的葛山、葛店,构庐搭棚,掘井引泉,结炉置鼎,炼丹修道。
  读书之人怎有“仙术”葛洪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终日骑马、射箭,习武玩耍。然好景不长,13岁时,其父葛悌受晋朝南迁势力排挤,最后死于邵陵太守任上。由于其父一向为官清廉,毫无积蓄,一下子就使身后的孤儿寡母陷入困厄之中。
  葛洪与母亲扶柩还乡,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农樵生活,他起早贪黑,靠耕田打柴奉养老母。艰苦的生活使葛洪明白一些道理,开始思索自己的前途,逐渐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在农樵之暇,常背着书箱,借书阅读,问学解疑。数年如饥似渴地苦读,从正经、诸史、百家之言直到各类短杂文章,读书不下万卷,为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葛洪长大成人,博学的名气已传遍乡里,对前途充满美好的憧憬。他想到祖辈们都曾在仕途上挣扎出身,大都官居要职,自己又何尝不想有朝一日也大展宏图呢?然而,西晋统治者的昏庸,严酷的社会现实,很快打消了他进入仕途的念头。
  葛洪逐渐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道教的养生长寿的方术。认为这是一种实用的济世救人之术,因而广泛涉猎医学典籍,搜求古方,探讨各家学说。
  葛洪的堂祖父葛玄,是三国时著名的道士,道教徒尊称他为“葛仙公”。葛玄有一套炼丹的秘术传给了他的弟子郑隐。郑隐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深通道家修炼之术。葛洪拜郑隐为师,学习诸子百家典籍。郑隐有弟子50余人,独对葛洪青睐,不仅把平生所学传授给他,还让他博览道家秘藏200余卷,使葛洪对道家的修炼之术尽得要领。
  继而葛洪又师从南海太守鲍玄,鲍玄也是当时一位大学者,精通养生、医药及占卜预测之学。幸遇名师,得其真传,使年轻的葛洪踌躇满志,他暗自发誓,决心“立一家之言”,在学术上承前启后,开拓创新。
  傲物轻俗为何自号“抱朴子”葛洪学成,回到故里。太安初,吴兴太守顾秘,征召葛洪为将兵都尉,率兵讨伐石冰起义。作战之中,葛洪不仅足智多谋,而且他幼年时所精练的骑射也使他身手矫健,遂将敌军击溃。葛洪仗义疏财,将赏赐的财物,分赐部下众将士和送给故交好友中的贫穷者。
  石冰之反平定后,葛洪解甲还乡,无意仕途。
  回乡后,葛洪终日闭门读书。这时,他的院子像无人居住一样,庭院长满了草,篱墙也都破损不堪。他自己更是衣着不修边幅,衣装式样也与俗流不合。他对当时流行的斗鸡、跑马、摔跤等娱乐一概不感兴趣,偶尔结伴观看,常在旁边打瞌睡。葛洪给人的印象是沉静孤傲,不苟言笑,行为怪癖,与人交谈且话语率直,不会迎合他人,因此一般人都慢慢疏远了他。其实人们哪里知道,葛洪正是以这些大智若愚的举动,超然脱俗的行为,赢得读书养性的心境,使之后来成为一名大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葛洪傲物轻俗,与趋炎附势的士人形成鲜明对照。他对官宦权贵鱼肉百姓深恶痛绝,自诫:车马之迹,不经贵势之域;片字之书,不交在位之家。这样一来,自然要引起一些士人与达官贵人们的嫉恨,对他常加诋毁,而葛洪对此漠然置之。
  乡亲百姓对他的举动也不理解,把他看作怪人。时间久了,人们知道,这是一个善良的怪人,只要他家中存有粮食,必定要分一半接济穷人;乡亲们患有病痛,他都细心诊治,有时药资分文不收。周围很多穷苦百姓受到他的恩惠,所以乡亲们都称他为“抱朴之士”,意思是抱定朴实自守之志的人。葛洪欣然自号“抱朴子”,以明安贫乐道,立“一家之言”的心志。
  葛仙踪迹仍可寻清代《武昌县志》记载了“葛仙踪迹”。
  “葛山,在县南十里,相传葛洪炼丹处,山东南有石洞,箕踞之迹宛然,山阴名夕阳红,有琴床石数武,有洗药池,山巅有石如斗,凿而旋生,上有葛仙寺……葛仙镇在县西九十里,市廛可三百余户,西距省城九十里,北滨江三里,南通梁子湖。相传仙人葛洪尝炼丹于此,因名。”葛仙镇,现为葛店镇,镇上有一座寺庙,名叫“斗牛观”,正堂中供有葛仙人骑鹿飞升的塑像。
  为纪念葛洪这位著名人物,鄂州人以他的姓名和职业标志给多处地方命名,除“葛山”、“葛店”外,清末武昌县行政区调整,在八个乡中予以安排两个席位,即“洪道”和“神山”乡;今城区东新庙镇境内有一条港,命名为“洪港”。上世纪八十年代,葛店镇扩建一条大街,此街命名为“葛洪路”。
  葛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名为“葛山寺”,寺内供有葛仙人的塑像,故又名“葛仙寺”,几百年间香火不绝。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一把火将此寺烧了个片瓦无存,寺内老道人也愤然投井自尽。
  1988年,当地老百姓又集资重建了“葛仙寺”,黄墙碧瓦,殿宇巍峨,至今游客纷至沓来。
  2003年9月中旬,《鄂州市葛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与控制性详规》通过专家评审,该《详规》突出以葛洪道教文化、养生保健为主题,以山林生态为背景,以城郊休闲度假为特色。葛山将作为鄂州市重点发展的道教文化及旅游景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