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九十七首《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中唐·李益·七言律诗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拼音版:

lǜ yáng zhe shuǐ cǎo rú yān,jiù shì hú ér yìn mǎ quán。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jǐ chù chuī jiā míng yuè yè,hé rén yǐ jiàn bái yún tiān。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cóng lái dòng hé guān shān lù,jīn rì fēn liú hàn shǐ qián。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mò qiǎn xíng rén zhào róng bìn,kǒng jīng qiáo cuì rù xīn nián。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作品介绍]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主要是抒写诗人在春天经过收复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通过对饮马泉春色的描写,慨叹美好的五原几经沦陷,边塞无长剑倚天的英雄来镇守,并抒发了诗人容颜渐老而壮志难酬的情怀。全诗语言优美精练,节奏和谐鲜明,格调含蓄深沉。

[注释]

⑴饮马泉:指?鹈泉。诗原注:“?鹈泉在丰州城北,胡人饮马于此。”
⑵著水:拂水,形容垂杨丝长,可以拂到水面。
⑶笳:即胡笳,古代军中号角。
⑷分流:春天泉流解冻,绿水分流。汉使:诗人自指。
⑸莫遣:莫使。行人:旅途中的人。

  [译文]

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

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

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

这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

  [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一说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间。后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长于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赏析

壹/

李益“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自建中初,故府司空巡行朔野,迨贞元初又忝今尚书之命,从此出上郡、五原四五年”(《从军诗序》)。这段自述对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时间具有参考价值。“故府司空”指崔宁,“今尚书”指杜希全。李益当时以幕僚的身分跟随他出走五原。当时,五原这片水草丰盛的地方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之地,且离诗人的家乡陇西较近。所以诗人经过长途跋涉,重到这块被收复的失地后,国难、乡愁以及对个人前途、命运等感慨思虑都一齐涌向心头。在一种百感交集的复杂情绪的支配下,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赏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题目中五原是古称,即唐丰州九原,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这首诗是李益的代表作。

诗的头两句先写收复后的饮马泉的明媚春色。春天里的饮马泉,杨柳轻拂,绿草无边,呈现出一片静谧、迷人的景色。然而曾几何时,这片肥沃的土地,曾沦陷于胡人的铁蹄之下,任其践踏,根本没有这种冬去春来,劫后复苏的情景。“旧是”二字,含蓄婉转,既包含对今日收复的喜悦,也透露出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

三、四句写夜宿五原的见闻。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这一静一动,更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笳鸣,是古时的军号声,其悲壮苍凉的音调,最能拨动久于旅生活的爱国诗人的心弦,使他们心中刹时涌现出驰骋疆场的豪情,所以下句“何人倚剑白云天”的联想就显得极为脱落自然。

“何人”是不定指的反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切愿望。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含有喜悦的赞叹,又蕴藏着担忧的感伤。它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尚很紧张,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

五、六句写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从来”是指过去,说明作者随同节度使来到饮马泉已不是走了一天两天,而是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走过了一冬天。那时关塞道路,冰冻一片,坎坷难行;而今的饮马泉已是春天,寒冰解冻,绿水分流。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恰形成鲜明的对照。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有收束全篇的作用。五原饮马泉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诗人从饮马泉眼前的景色,回想到饮马泉的历经变迁,从饮马泉的历经变迁联想到自己多年从军的坎坷生涯。国势的衰颓,战乱的频繁,个人的失意,使忧国思乡的诗人在军旅中度过了大半生,消耗了美好的青春,而今面容憔悴,年华消逝。“恐惊”二字,写出了诗人怕回首往事功业未成的沉痛心情。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局势、边防的安危紧密结合,似水到渠成般地把全诗的思想感情收结起来。

摄取典型形象,运用多种手法,寄情于景,是此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全诗八句,几乎一句一个景象,象电影镜头一样连续放映出八个画面:春光明媚的大草原;碧波荡漾的饮马泉;笳声悲壮的空旷月夜;倚剑天外的守边将士;冰雪封冻的关塞之路;汉使面前的流水淙淙;以及怕临泉照影的憔悴老人和回忆中的当年之英武青年。这些画面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画面中有景色,有人物;有眼前的,也有过去的;有近处的,也有远处的;有看到的,也有听到和想到的。

这一系列的画面,虽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最终都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融汇在诗人对边塞形势的感慨中,从而生动和谐地组成了一幅“过五原”的大画卷。面对这幅色彩绚丽,含蓄深沉的画卷,不由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和回味。

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相比,李益这首诗忧伤重于欢欣,失望多于希望,情调大相径庭。这是不同时代使然。同时,正由于诗人具有爱国热忱,因而明知前途难测,希望微茫,却仍然要给人以欢欣和希望,这是诗人思想感情使然。这就使这首诗独具一种风格,欢而不乐,伤而不哀,明快而婉转,悠扬而低回,把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现得和谐动人,含蓄不尽。明人胡震亨概括李益边塞诗的基本情调是“悲壮婉转”,能“令人凄断”,这首诗正可作为代表。

名家点评

《唐诗选》:玉遮曰:末句极言其清,兼影边塞意。

《唐诗直解》:三、四中唐壮语,结亦趣。

《汇编唐诗十集》:结极有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云:通篇慷慨悲壮,结就题上生感慨,有趣。周启琦云:此诗可谓探源昆仑,雄才浩气,更笼络千古。

《唐诗评选》:才称七言小生,不知必且以“几处”、“何人”、“从来”、“今日”讥其尖仄。

《五朝诗善鸣集》:诵此诗如执玉擎珠,不敢作寻常近玩。

《删订唐诗解》:三、四感慨殊深。

《唐七律选》:赋题能把捉,且尚有高健之气,稍振单习。

《唐三体诗评》:落句不能振起全篇。然诗以各言其伤,不妨结到私情也。

《唐诗贯珠笺释》:的确是中唐面目。气度色泽,自然另是一神。若令晚唐为之,令人泪下而气索矣。

《唐诗成法》:“行人”即自己,容鬓已衰,空有“倚剑白云”之心,而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四有时无英雄之叹。

《近体秋阳》:如丝垂珠贯,继续生姿,结句感慨致别。

《唐诗别裁》:“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言备边无人,句特含蓄。

《大历诗略》:三、四飏开,慨守边之无良将也。后半仍扼定“泉”字,语不泛。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首句七字,先将鸊鹈泉上太平风景一笔描出,想当年饮马之时,安能有此?次句倒落题面,何等自然!于是三四遂用凭吊法,遐企古人开疆辟土之功,笳吹月中,剑倚天外,写得十分豪迈,千载下犹堪令壮士色飞也。“从来”一纵,“今日”一擒,此二句是咏叹法;而“冻合”、“分流”,觉犹是泉也,南北一判,寒暖顿殊,天时地气,宜非人力所能转移,而转移者已如此,写得何等兴会!七、八只就自己身上闲闲作结,妙在不脱“泉”字。

《网师园唐诗笺》:亦悲壮,亦流丽。

《唐诗笺要》:中唐最苦软直无婉致,此首人皆称中二联之明快悲壮,予独赏其起结虚婉,与君虞五绝“殷勤驿西路,此去是长安”一样体格。

《昭昧詹言》:起句先写景,次句点地。三、四言此是战场,戍卒思乡者多,以引起下文自家,则亦是兴也。五、六实赋,带入自家“至”字(按诗题一作《盐州过五原至饮马泉》)。结句出场,神来之笔,入妙。此等诗,有过此地之人、有命此题之人、有作此题诗之人之性情面目流露其中,所以耐人吟咏。

佚名

赏析

贰/

这首诗抒写诗人在春天经过收复了的盐州时的复杂心情。盐州,州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诗的首联是写诗人在春天来到盐州,这里杨柳拂水,丰草满目,一派含情脉脉的迷人景象。然而它却曾沦落为胡人饮马的地方。这联中“旧是”二字,既含有庆幸收复的欣慰,也透露着抚今追昔的感慨和国难家愁的忧思。次联写夜宿盐州的见闻。诗人用“几处”、“何人”的不定语气表示感叹,用月夜笳声显示悲凉气氛,用倚剑天外形容英雄气概,表露出盐州形势依旧紧张,感慨边防尚未巩固。三联回顾了“从来”的历程是“冻合关山路”,而今日则是“分流汉使前”。过去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这既显现出希望和信心,也流露着诗人心中的兴奋和喜悦。这联的寓意是希望朝廷乘胜前进。末联把历史的顾往瞻来引作镜鉴。这“胡儿饮马”恰似一面历史的镜子。诗人不愿再用盐州这面镜子来照自己失去的青春,不愿回顾已往。面对这边防尚未巩固的现实,采用了不让行人临水镜鉴的讽劝方式,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和忠告。诗写得明快而婉转,把复杂的思想表现得和谐动人而含蓄不尽。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