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奇诗·同字诗

同字诗,也称复字诗,就是在诗中重复使用相同的一个字,差不多每句都有,甚至每句不只一个字,但读起来不觉罗嗦,反而有一种新鲜感,像无名氏的《春诗》

  

春水春池满,春诗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二十个字里有八个春字,整个一幅新春图。

  

杨柳织春愁,锁愁眉,倚画楼,红愁绿惨花枝瘦。

未休,新愁再投,几番愁杀黄昏后。

挂愁钩,将愁问月,愁将楚云收。

明·杨慎《黄莺儿·和张月坞》,每句用愁字。这里把抽象的愁字写的具体化了,正好和王昌龄的《闺愁》“闺中少妇不知愁”对读。

有一位无名氏写的《花月诗》,更耐人寻味。

  

有花无月恨苍苍,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似美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前,携酒花前带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这是文人雅士对月与花的体验。花似美人,月明如水,花丛漫步,饮酒赏月,何等悠闲,何等潇洒。如与元代明本和尚的《松月诗》对读,则会有一种更深层的理解,因为这是一首僧人对月与松寄托了佛教禅理的诗。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

  

还有一首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沈周所写的一首《田字诗》,不但写出了有了田地之后的忧愁,更有趣的是用田字的形体结构来表现自己的感受。田字在不同位置构成不同的字,田为足则富,田为头则累,在心头则思,在心中则慮,田多则为疊。文字结构与思想感受二者结合的如此完美,令人叹为观止。这早已超过了“同字诗”的范畴。

  

昔日田为富字足,今日田为累字头。

拖下脚时成甲首,申出头来不自由。

田按心头常思想,田在心中慮不休。

当初只望田为福,谁料田多疊疊愁。

 

(资料来源:个人图书馆  http://ccy460102.360doc.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