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八记之六:心净即佛
自法海寺西侧门出来,迎面便是遮天蔽日的竹林。这里的竹林,不同于香严寺的竹林。香严寺的竹林里宝塔林立,埋有诸多大德高僧。法海寺的竹林里,泉水翻涌,清清爽爽,使人心旷神怡。
沿着林间小径,与友人结伴前行。忽闻泉水叮咚,流水哗哗。循声而觅,先见一溪流,清澈,欢快,奔涌向前。沿溪行,在竹影婆娑中,觅得一泉。这是一口八棱形的山泉。泉水丰盈,伸手可及。泉水看似不深,底部泥沙清晰可见。为了验证自己的视觉,向泉中扔一硬币。硬币着水后,旋转着,数分钟才落到底部,这才知道泉水很深。泉内,泉水咕咕地从底部向上涌,像一锅翻腾着的沸水,又像是谁在泉底吐着气。岸边的翠竹倒映在泉里,竹影随着翻腾的泉水,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旁边有一小亭,红柱,石凳,飞檐挑拱。坐亭内,听竹声,听泉声,听鸟声。像谁在唱歌,又像谁在大笑;像谁在诉说,又像谁在哭泣。
友人介绍,很久以前,荆紫关有一商人,遭遇火灾,倾家荡产。春节前,债主讨债,逼得他走投无路。大年三十中午,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过大年,而他却藏到法海寺竹林里,不敢回家。他想一死了之。于是,他便跳入八龙泉中。谁知,泉水不仅没把他淹死,还好似有人从底部托着他,把他举到岸边。商人自认为有神灵保佑。于是,便下了山。他重整旗鼓,短短几年,便成为荆紫关首富。其实,这八龙泉泉水极大,每秒达2个流量。泉水翻涌,把商人托到岸边,已不足为奇。
在竹林里漫步,翠竹勃勃蓬蓬,充满无限生机。不知不觉,到了法海寺后墙。墙上有一小门,低矮,狭小。门楣为青砖砌成,雕有花纹。门为木门,花格图案。上书“般若门”三字。佛教中,有一本经书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金刚喻坚固不可摧毁,般若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而佛道的精髓是智慧。般若门就是智慧之门。在寺院里参佛,在竹林里悟禅,猛然醒悟:心净即佛,我心即我佛。
游过法海寺的竹林,这才明白:香严寺的竹林是僧之林,法海寺的竹林是佛之林。其实,人间并没有佛。人无杂念,立地成佛。回头遥望,僧与佛,塔与泉,在竹影婆娑中永生!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