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与老河口,谁才是真正的楚始都丹阳所在地?

近日,《今日头条》等媒体刊载和转发了《大手笔 卧马先生要湖北设立“楚国市”申遗保护楚方城传承楚文化》一文,卧马先生李敦彦在文中称楚国古都丹阳在老河口,倡议湖北省简称“鄂改楚”。说实话,我与卧马先生李敦彦未曾见过面,此前我读过他的《屈原一生疑从来没去过秭归的乐平里》等文章,深深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其中有些观点我是赞同的。楚国昌盛时期都城在湖北,湖北省简称“鄂改楚”的倡议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卧马先生的楚国古都丹阳在老河口之说,笔者不敢苟同。文中诸多论据违背了历史文献,违背了地理地望,特别是此文基础论据“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存在时间上的谬误,好比是一幕“张飞大战秦叔宝”的闹剧。就是这样的文还被《今日头条》称为是“大手笔”,真的令人汗颜。

谬误之一:划分标准错误,历史事件时间错误,误把郢都做丹阳。

纵观《大手笔,卧马先生要湖北设立“楚国市”申遗保护楚方城传承楚文化》一文中,卧马先生的“老河口丹阳说”的一切论据都是建立在“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的基础之上的。卧马先生就是以这句话为基础,以老河口中心,与发现的楚长城遗址相印证,粗暴而又错误地画出楚国初期五十里楚国疆域和丹阳故城位置。其实,“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这句话不能作为楚国早期疆域范围的划分标准和丹阳故城的定位坐标。因为,这句话表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楚国迁都以后,与楚国早期都城根本就不是一个时期。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文如下:

四年春,齐候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准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这场战争发生在鲁僖公4年夏天,也就是公元前655年。《左传》中记载的“楚子”是楚成王。楚成王是楚文王的儿子,楚武王的孙子。楚文王死后,中间还有一个熊艰做了五年楚王(没有谥号)。楚人迁都从楚武王就开始准备,但至死没有成功。他的儿子楚文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郢都,具体时间是公元前689年。也就是说,齐候与屈完唇枪舌战的时候,楚国都城已经从丹阳迁到郢都35年了。屈完说的“以方城为城”指的虽然是楚长城,但当时防御的中心其实是楚国都城郢都而不是丹阳,更不是老河口,“以汉水为池”并不是说汉水就是郢都的护城河,而是说楚国有汉水这道天然屏障,这也是楚武王、楚文王迁都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道天然屏障,才是齐候率领的多国部队不敢轻举妄动。

既然“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发生在迁都以后,那就不能作为楚国早期疆域和都城丹阳的划分标准,卧马先生连最基本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没有搞清楚,误把郢都做丹阳,还死拉硬扯到老河口。由于卧马先生的整个文章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切论述都不攻自破。

谬误之二:无视重要文献,无视河流山川地望,误把汉江作丹江,粗暴乱点楚国早期疆域。

《史记·楚世家》:"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稍微懂一点地理的人都知道,丹江是汉江的支流,丹江在丹江口并入汉江。因此,老河口没有丹江,只有汉江。既然没有丹江,丹江之阳又从何而来?卧马先生在《屈原一生疑从来没去过秭归的乐平里》一文里,老先生为了自己的学说,硬是在地图上把丹江往南圈了100余公里,硬说汉江就是丹江;而在《大手笔 卧马先生要湖北设立“楚国市”申遗保护楚方城传承楚文化》一文里,卧马对《史记》这一楚始都丹阳的重要论据只字不提,只是一味地找楚长城,还把老河口距离邓县朱连山(实际在今淅川与邓县交接地带)等地的距离采用直线计算,把近百公里的距离说成20余公里。殊不知,楚长城的修建已经到了楚国的中后期。在楚国迁都前,楚国就根本没有能力来修建楚长城。看来,卧马老先生为了老河口丹阳说也是够拼的啦。

谬误之三:误把南北东西,把丹阳城画到了老河口的“丹江河”里

丹阳,顾名思义,就是在丹水之阳。古时候,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丹阳,就是丹水之北。随便在电脑上搜一个地图,不,从卧马先生文中的地图就不难看出,丹江只有在淅川境内的大石桥到小三峡段是东西流向;过了淅川境内的小三峡,就变成了南北流向。并入汉江后,自丹江口以下,一直到茨河镇,还是南北流向。这看起来是一条河流的流向问题,但是,丹阳在丹水之阳,也就是在丹江的北边。卧马先生在《屈原一生疑从来没去过秭归的乐平里》和《大手笔,卧马先生要湖北设立“楚国市”申遗保护楚方城传承楚文化》文章里,采用的地图根本就无视河流走向。如果真如卧马先生说的丹阳在老河口,莫非这座古城建在汉江河里不成?或者,按照卧马先生的论断,直接把楚始都丹阳改成“汉阴水城”好了。

那么,楚国始都丹阳究竟在哪儿?近代学术界主要有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等说法,现在公认的是丹淅说。关于这些历史公案,现在已经明朗,我就不再一一引述,只说两个方的公认证据。一是公认的地望。古时候,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丹阳,顾名思义,就是丹水之北。而丹水就是丹江。而丹江只有淅川境内的大石桥至小三峡段为东西走向,符合“丹水之阳”的地望。二是公认的文献。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正史。在《中国通史》第三卷第1007页第一段:“(丹阳)位于今陕西、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之处。丹水与淅水合流,进入汉江上游,与荆山山脉连成一片”。百度百科说的更直接,“关于古丹阳的位置,近代学术界有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等说法,现在公认的是丹淅说(即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一带)。”这个丹水与淅水交汇的地方现在隶属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杨山村,其具体遗址名叫双河镇,已经在1971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被丹江水淹没。

楚国国姓为芈(mi)姓,熊氏。自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册封楚国为子爵诸侯国,至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亡,楚国先后经历了42位国君,819年。楚国曾在丹阳(淅川)、郢(荆州)、陈、矩阳、寿春等地建都,其中,在淅川丹阳建都时间最长,大约在353年左右。楚国42位国君,有18位国君在丹阳生活和工作过。关于淅川在楚国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笔者已经在《丹阳古城,沉没在丹江湖下的大楚风云》(刊发于2014年《中华遗产》11期,后被收录为百度百科)一文中表述很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

  • 行走在淅川的屈原

    屈原,一尊伟岸的独行者,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拷问,超越了所有的智者和理念.其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悲壮,自然的美终归始于平静.这份平静,不正是一个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所在. 行走在淅川的屈原 文/朱吉红 ...

  • 楚方城

    楚方城,是楚国在频临汉水的楚北边塞崇山峻岭上修筑的众多以方形城寨为主,具有城池防御功能的军事设施. 中国古代曾实行过分封制,方国众多,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有筑长城的习惯.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为了防止 ...

  • 屈原的故乡在淅川县丹阳古城

    淅川丹阳不仅是楚国始都,而且是楚国的宗庙所在地,更是屈原的故里. 屈原的故乡在淅川县丹阳古城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1 屈原的故乡 ...

  • 丹江河畔寻屈原

    端午节前夕,匆忙之中一个人背上行囊,坐上汽艇,沿着丹江,顺流而下,开始一天的丹江之行.与其说是山水之旅,倒不如说是追寻屈原的足迹之行. 丹江河畔寻屈原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 ...

  • 赵晓雨​ | ​渠首赞歌

    渠首赞歌 文|赵晓雨 我的家乡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邻汉水,是一处三面环山.中间开阔的盆地,恰又处在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上,气候宜人,雨水丰沛,人们世世代代在这 ...

  • 屈原丹阳行

    汤汤丹水,苍苍幽谷,就这样,他一路颠簸,寻觅着先辈们的足迹,吟唱着心中的忧结,沉浸于古风飒飒的诗歌原乡,在诗的梦寐中思考着,诉说着-- 屈原丹阳行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 ...

  • 【淅川史话】之五十一:淅川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战争?重要的都在这里!

    丹江地处长江与黄河之间,是沟通中国南北的黄金水道.丹江和淅水冲积而成的淅川.板桥川和顺阳川等三川平原,土地肥沃,宜人居住,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收集整理:田野,图片来源于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油 ...

  • 【淅川史话】之七:淅川老县城那些事儿

    淅川县城(指老城)建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淅川县老城镇是淅川老县城所在地.明成化6年(公元1470年)设置淅川县,翌年就开始建设淅川县城(老县城).1948年解放后,老城镇隶属城关区,1958 ...

  • 不要搞错,“淅川老移民”的名字原是一个特定的称谓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淅川移民16.5万人,至此,淅川移民总数达到36.7万人.因此,人们把新搬迁的16.5万人称之为"淅川新移民",而把丹江口大坝建设时期的20.2 ...

  • 【田野原创】 淅川老县城有五个神奇的地方,你知道几个?

    编者按:大坝锁丹江.有500多年历史的河南省淅川县城,沉没于碧波荡漾的丹江湖底.2004年,笔者采访了8位老人,讲述关于淅川老县城的故事.而今,采访对象或已迁移他乡,或留守在丹江岸边,或已经作古.但他 ...

  • 沉没在丹江湖下的淅川老县城

    淅川县城(指老城)建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淅川县老城镇是淅川老县城所在地.明成化6年(公元1470年)设置淅川县,翌年就开始建设淅川县城(老县城).1948年解放后,老城镇隶属城关区,1958 ...

  • 【田野新作】淅川十大故城连载4:丹江明珠淅川老县城

    [序]古代水路交通发达,人类自古就是依水而居.丹江作为汉江的支流,作为南北重要的水路交通,形成了诸多码头和城池,也书写了丹江悠久的文明史.笔者挖掘.整理了楚国始都丹阳城.淅川之始白羽城.楚国中兴龙城. ...

  • 一位老人记忆中的老县城杨泗爷庙(淅川文化探索之九十二)

    全景玉,男,58岁.在淅川县老城街开一理发店.他,白发,平头,擅长修面.一把剃头刀,在人的脸上.耳上滑过,轻飘飘,麻酥酥,特惬意. 我是地地道道的老县城人,祖宗八辈都住在城里.自小在老县城跟师傅学手艺 ...

  • 丹水淹故园 何处是吾家————淅川老移民名字的来历(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三)

    1961年,丹江口大坝开始围堰壅水,国家决定库区内124米高程以下的居民全部迁走.淅川县该批移民涉及三官殿.埠口两区所辖的4个公社,32个大队,195个生产队,26725人. 水逼人走.昨天还是一片葱 ...

  • 淅川老县城的城墙究竟是啥样(淅川文化探索之五十四)

    编者按:本文采写于2004年,刊发于7月5日<南阳晚报>,有删改.那时候,我在老城镇政府工作,张文清老人就住在镇政府附近.他讲述的淅川老县城城墙的几次变迁,其实就是一部小城春秋.(本文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