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 | 一个文学影响力让莫言“嫉妒”的牙医

#关于成年人的梦想

---

“好了,我可以开始写小说了。”标点都不会用的他,大概翻了几页杂志就自信满满的决定弃医从文。后来,他真的写了一部全球最畅销的中国作品《活着》,他就是作家余华。

有人说:“如果你已经体会到命运的无常,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如果你还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那你更要读一读它,这会让你更懂得珍惜当下”。一部《活着》让余华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台湾"中国时报"10大好书奖等奖项。这本书更被翻译为10余种海外版本,畅销26余年,经久不衰。2019年4月18日,第13届作家榜名单中,余华的《活着》仅次于刘慈欣的《三体》,版税收入高达1550万。

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作品像余华的《活着》那样,会在世界上如此畅销。对于余华的影响力,连诺贝尔得主莫言都有点"嫉妒"的感慨道:"余华的书少我一半,但影响力大我一半。" 但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只有中学文化水平,当年高考落榜后,还被分配到镇卫生院做过5年牙医。所以,我们不禁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这位普通的牙医最后逆袭,写就了这么畅销的作品?

余华于196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父亲是名外科医生,在他10岁那年,一起跟着父亲举家搬离到了一个太平间对面的新家居住。这样的生活环境不算好,但也不算很糟,因为从小就听惯了哭天喊地,看淡了生离死别,这为后来他人生的转折埋下了伏笔。后来他高考落榜,无奈被分配到了镇卫生院当牙医,过起了按部就班的生活。5年间,他拔牙累计上万颗,每天手持冰冷的工具,但内心却一直有种声音在呐喊,直到彻底厌倦拔牙的工作,他决定弃医从文。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当他疯狂创作,连续投稿被拒后,他也曾一度怀疑这条路是否能继续坚持?

为了坚持理想,余华在北京9平米的小房子里,过上了他人生中最清贫的一段日子,因为奋笔疾书更和妻子渐行渐远最终离婚,直到他完成了《活着》。这本小说未等发行就被张艺谋买去版权拍成电影,这给生活本就清苦的余华带来了更多酬金的同时,也成功将《活着》推到了世界的舞台,继而也成就了余华。

梦想是一个永恒话题,有人终其一生,为自己圆梦;有人高瞻远瞩,为别人筑梦;有人不切实际,白日做梦;而有的人成就梦想,也被梦想成就。有时候我们在命运的安排下,无奈的做着并不热爱的事情,但只要心中还有梦想,迟早能燃起熊熊烈火,向更热烈的生命致敬。所以,有时候,我们成就梦想,梦想也塑造了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