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控制必读:“五驾马车”的“天平模式”!

“五驾马车”是糖尿病治疗公认的模式,一直是糖尿病宣教的中心内容。它的意思是说,糖尿病治疗就像一辆五马共拉的车,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糖尿病监测分别是拉车的马,患者本身则是驾御这五匹马的人,车行走的状况和五匹马有关,而五匹马的协调合作则决定于驾御的人。做一个好的马夫很难,能同时驾御好五匹马的车夫则更难!

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共同土壤“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治疗的模式由单一的血糖控制转移到对多种目标(危险因素)的联合控制。

“五驾马车”提出之始的认识,主要的还是针对血糖的管理。

鉴于上篇“健康天平”之大(包括着血压、血脂等内容),今就将这个“五驾马车”的“天平模式”做小来讲,那就是如何管理好血糖的“天平模式”。

这个“天平模式”就是我心中的“五驾马车”。

“五驾马车”提出之始的认识,主要的还是针对血糖的管理。

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糖尿病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血糖呢?糖尿病教育是“大局”,是使患者在思想上认识和接受糖尿病的方法,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手段和动力。糖尿病现代治疗模式的奠基人Elliott
 P.Joslin就坚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说“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融入整个社会极其重要”。

近20年的研究发现,教育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

2)、教育能改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状态;

3)、教育能改善代谢控制;

4)、教育能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5)、教育能降低糖尿病治疗的费用。

美国等国家曾制定了“糖尿病教育的国家标准”,成立了专业的糖尿病教员队伍并有认证制度,对教育的场所、时间、方法、内容以及评估都进行了要求,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的效率。

患者在思想上接受糖尿病以后,该如何稳定血糖呢?这里面更多的是知识。

关系天平平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学会正确分析异常的方法。这也就是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二、天平左边:生活方式因素影响血糖平稳!

我曾简单制定了分析问题的程序或顺序:

先分析天平中左边的饮食、运动、心态、睡眠以及其他疾病,其中饮食是最关键因素,饮食分析中要包括饮食的量、品种、结构等;对运动的分析要考虑运动的量、运动时间、运动节奏等等;心态问题则包含兴奋和抑制;睡眠的问题,则包括睡多长时间、什么时间睡、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等。对天平的左边这个生活方式综合因素的分析,应该是在血糖异常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糖尿病患者如果要想积极地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在开始阶段必须要严格规范生活方式中饮食、运动和睡眠的时间和量,并尽量使之相对固定。还要充分分析心情在血糖调整中的影响。

三、药物的选择,要和饮食习惯相匹配
药物的选择上,也要考虑相对应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要求。如,诺和锐和诺和灵R的使用,在饮食上就应该有理论上的区别对待。诺和锐起效时间迅速,达峰时间快,维持时间短,只有3~3.5小时,一个患者饮食中如果是吃常规的火锅类(肉、菜先吃,然后上主食,或主食不多),由于吃主食的时间较晚或着一餐整体血糖指数较低,血糖升高的峰值不能和诺和锐“短而快”的作用特点相匹配,则进食中可能就会发生低血糖;相反,对于诺和灵R,由于其起效慢而高峰延后,作用时间可达6~8小时,如果进食排空快的稀粥,而整餐结构又相对简单,这样就非常容易在进食3~4小时以后出现血糖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低血糖,此种情况如果使用诺和锐则可以避免或减少。这就是说明,相同药物的治疗下,不同的饮食结构可以引起进食后血糖升高时间和幅度的不同。
四、餐后运动多长时间运动,时间很关键
再如,运动对血糖的影响。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的运动时间安排上,可以考虑在进食后45~60分钟开始运动,而很多患者就有可能存在餐后小息的习惯,而选择餐后2小时以后运动,这样的运动时间安排,可能出现餐后高血糖而下一餐前低血糖,同样也影响着血糖的变化。
都说糖尿病要“管住嘴、迈开腿”,可见饮食、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尤其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当血糖波动很大的时候,药物因素常不是主要的,而饮食、运动、心态等因素最重要。所以,有专家说,“胰岛素是为智者准备的良药”,这个智者,就是要求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改变习惯,以致做能充分管理自己的人。

很多患者,尤其是胰岛素治疗的病友,常对自己频繁波动的血糖一筹莫展,其实,分析问题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饮食、运动、心态和睡眠。

五、生活方式固定下的血糖监测更有意义

在生活方式比较固定的情况下,血糖有问题,才再考虑药物的品种与剂量。假如您的主治医生不问饮食、运动等因素

,药物的调整只是一味看血糖变化,这个医生就有可以“分析”的成分,是否要换!当生活方式相对固定以后,检测血糖才更加重要和有意义,否则检测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充其量提示您吃多了,而对药物调整是没有多大帮助的。药物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天平左边相对固定的基础上,血糖出现了异常。

当生活方式相对固定且比较合理的情况下,药物也比较固定,此时血糖变化是比较有规律的。如,在这种生活和药物治疗下,总是中午餐前血糖良好而晚上餐前很不好,那就要考虑是否更换治疗药物的品种了。如胰岛素治疗者就要分析中午的餐时胰岛素剂量是否足量,如果是早晚餐前使用30R或50R,就要重新考虑这种预混型胰岛素是否合适。

六、控糖方案,不能仅根据血糖随意调整!
在开始调整治疗方案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上面谈到的顺序:天平的左边(饮食、运动、心态和睡眠),然后是血糖检测,最后是药物调整。不考虑左边的因素,只根据血糖随意调整药物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分析问题的“1-2-3顺序”,是胰岛素初始调整时候的顺序。是寻找一种相对固定生活下的胰岛素品种和剂量。也就类似于买菜,先将菜放到秤盘子里,不再增减了,然后看秤杆水平调整秤砣的位置。

但是这是一个相对很“死板”的生活状态。

当对这个规律掌握比较理想的时候,对临时改变饮食、运动后的对应性药物调整也就应该考虑了。

七、控制掌握“3-2-1”、“2-1-3”法测生活才丰富多彩
此时采取的顺序就不再是“1-2-3”,而先是“3-2-1”,即假定胰岛素剂量不变,摸索不同生活下(饮食、运动)的血糖变化范围。然后再按照“2-1-3”分析,即要得到一个良好的血糖,改变生活的时候胰岛素如何应对。即多吃东西的时候,需要额外再增加多少胰岛素,相反少吃了要减少多少?运动了要增减多少?如何吃?这个顺序就不再是开始的“1-2-3”了,当将这种关系了如指掌的时候,血糖就是“囊中之物”了。生活就变得相对“丰富多彩”。
上段文字,再用更通俗的解释一下:即抛开运动和心态、睡眠对血糖的关系,只说饮食、血糖和胰岛素三点的关系。开始的“1-2-3”分析模式得出的结论就是“吃2两粮食---血糖是6---对应胰岛素是10单位(都是假设)的固定关系”,后续的“3-2-1”分析模式得出的结论是“不增加胰岛素剂量,吃3两粮食血糖就会到12”,血糖到12肯定不行,那就需要第三步的“2-1-3”分析了,这个分析模式掌握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假如让血糖到6,还想要吃3两粮食,就得需要增加胰岛素到12单位提前注射”。这个时候,生活就真得“丰富多彩”了。
八、胰岛素泵使用,“500、1800”的控糖法则

胰岛素泵使用中的“500法则”、“1800法则”可以作为此时分析问题的一个思路。

对“固定”生活方式下的胰岛素和血糖的调整比例尚不很了解的话,那对生活方式很不固定下的血糖波动的应对调整就肯定更加困难。胰岛素泵是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推进装置,餐前胰岛素可以随意增加和减少,但是,如果不能掌握“固定”生活下饮食和运动,尤其是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量与胰岛素、血糖的关系,就根本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碳水化合物系数(500法则或450法则)”、“胰岛素敏感系数(1500法则或1800法则)”等知识,随意加餐和随意的补充胰岛素更是难以进行。
上面谈的只是一个分析模式,而胰岛素有很多种,胰岛素使用也有很多种方案,不同的方案应对的检测方案也不尽相同,而且,年龄、低血糖风险、饮食喜好、个人性格,等等,都决定者治疗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说,“胰岛素是为智者准备的良药”,需要能同时驾驭好五匹的优秀车夫。而胰岛素泵更是为智者准备的高级设备!

下图为本文章作者陈刚医生做糖尿病健康教育

基本上我就是这样理解“五驾马车”的“天平管理模式”的。对糖尿病人,尤其是胰岛素使用者,它就是如何理想控制血糖的一种最佳分析方法,掌握得好的人,可相对随意进餐,生活也会更加丰富精彩,相反,则日夜被血糖高低所困,甚至导致“治疗疲竭”(心里希望积极控制而实际上难以应对和接受血糖、药物、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从而在与血糖的“大战”中彻底败阵,身心疲惫不堪)。
糖尿病控制良好是可以正常工作、正常婚育、并可以享受正常人生寿命的。关键的是,能成功驾御五匹马的车夫是需要在心理上有准备而行动上要积极学习(糖尿病教育)并积极实践的“智者”。

糖尿病控制良好是可以正常工作、正常婚育、并可以享受正常人生寿命的。关键的是,能成功驾御五匹马的车夫是需要在心理上有准备而行动上要积极学习(糖尿病教育)并积极实践的“智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