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嫠簋铭文,46,司
铭文的第46个字是司,司令的司。
司字在铭文中出现二次,二个字的主体部分差不多,但表示手的部分有区别,左的司字,手写在整个字的下方偏左;右边的司字,手写在右下方。应该是有意这么处理的,显然当初的那个工匠认为这样安排更加美观。西周的金文已经开始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注意整篇铭文的结构安排,这应该是最早的书法雏形了。
司的演变
前面介绍王字的时候,提到过后字与司字同源,是一个握着权杖的人在说话,只不过方向相反,司字或者后字的字形代表的是权力的象征。
金文继承了甲骨文的字形,但有的金文司字很复杂,比如这篇铭文中的二个司字。“司”在这二个字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位于整个字的右上角,而这二个司字的主体部分,上面是一个手爪的形象、中间象是打了结的乱丝、下面或者右下部是手的形象,整个结构表示用双手解开乱丝,比喻用权力、权威去理清、理顺,更加强调掌握、掌管的含义。这个和西周时期设立的那些六卿一级的官职有关系,象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司农、司士等,是具体执行任务的官员,所以需要理清、理顺。小篆以后又重新回复到简单的字形。
《说文解字》:“司,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意思是:司,是在外办事的官吏。字形像反写的“后”字。
本篇铭文中第二个司字,有可能是通“嗣”,有继承的意思,也讲得通。
司为掌握权力之义,引申为掌管。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以司为名的官职,简单介绍几个:
司徒:周时司徒掌邦教,东汉司徒为丞相,后世用作吏部尚书。
司马:周时司马掌军政和军赋,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周时司空掌水利、营建,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司寇:周时司寇掌管刑狱、纠察,后世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司士:周时曾经与上述四官并列,为五官、六卿相当,掌纠察百官,其职掌划分入御史和礼部等,也可能是司工的误读。
司农:上古时代是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后世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司直:汉武帝设置,属于丞相府,协助丞相检举不法,后世为大理寺属官,司级官员。
司隶校尉:汉武帝设置,是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两汉时权力很大,东晋以后不再设置,明朝的锦衣卫与此类似。
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有一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这儿的有司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讲的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