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3-名满天下第一名医--朱丹溪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小病不断?  罗大伦:因为污浊集滞在胃肠之中,都是垃圾食品。     怎样侍奉父母才算彰显孝道?  给母亲清淡饮食。     古代的中医治病到底能有多快?   罗大伦:经方不过三。穿越时空,认识古代中医。

跨跃千年,汲取养生智慧,中医博士罗大伦继续讲述古代中医的故事。

01

朱丹溪--倒仓法治疗肠胃污浊积滞

罗老师分享古代中医的话题,话说在上期讲到了朱丹溪因为他所生活的那地方,在今天义乌南边有一条河水叫“丹溪”,为了纪念他,能代表这地方的人,就叫他朱丹溪,所以足可见当地的人民对他有多么大的认同感。朱丹溪上次讲到一个话题,他学医出来以后,回来就开始给他老师治病了,其老师许先生是朱熹的四传弟子,就是说嫡传第四代,是属于正根正脉的。

当时许谦老师(许文懿公)得的这病特别怪,他自己说自己后来都几乎成了废人了,就是浑身疼痛。朱丹溪在杭州跟罗知悌学完以后,回来开始给老师治病了,那么他分析老师的病情,认为有一个奇特的思路,老师是因为有一些污浊积滞在胃肠之中。因为好多脏东西在胃肠之中没有排出去,导致了好多奇怪的病。朱丹溪说是病在中宫,中宫就是脾胃,然后导致了很多怪的病症,朱丹溪就用了一个非常怪的治疗方法。   【这个现代人常有的病症消化不良污浊积滞

说到此处各位看官一定要屏气凝神,因为现代人每天在吃什么食物,由于工业文明发展,现代的跟以前的牛不一样,现代的是都挤在小房间里面的,以前的牛都是散步走的,现在的牛都是关着,像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其实现代可能很多人都有朱丹溪的老师那样的疾病,就是中宫(中土)脾胃上面的一些脏东西都是垃圾食品

朱丹溪他用了一个怪的方法留名青史的方法,后来医家一直在引用叫倒仓法。  特别奇怪的方法,朱丹溪说这个方法是传自西域的异人,就是把牛肉熬,一直熬,注明要选择黄牛肉,这里面就有说法,中医认为黄牛肉是补脾的,取黄牛的黄色是属于脾土的,要取同样的颜色入同样的脏器

这个思路,然后取黄牛肉,然后去熬,熬得非常烂,熬得像粥一样,熬到最后像琥珀色以后,把熬的渣滓要给过滤掉,留下汤水,给他老师喝。喝了很多这汤水以后并不是让他消化的,是让他老师吐出来。 喝这个汤水到一定程度了,自己因胀得难受,就会开始吐

结果吐出来很多污浊类的东西,这方法非常奇怪,这是中医的一个治病思路,就是病在上者,欲其吐多。过去的“汗、吐、下”三法:1、病在体表的,要发汗,给其发汗物解出去;2、病在上焦的,尤其是中上焦,让其吐出去;3、病在下焦的,让其泻出去,从下排泄出去。中医里就叫汗、吐、下三法,是中医攻邪的三种方法。

那么让其吐的时候,为啥不用直接抠喉吐,因为此时病人身体虚弱,直接吐马上会导致病人身体更虚弱,那么朱丹溪用黄牛肉,一边补他的脾土,一边让他往外泻,这样吐出来的,而且正气不伤

也就是说“欲泻之先补之”,欲拿走她就先给她,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人生道理啊!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治病的思路。

待续:乙.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3-名满天下的第一名医.乙.[朱丹溪--名留青史的原因]

02

朱丹溪--名留青史的原因

朱丹溪用“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倒仓之法,成功治愈了老师多年痼,但这并不是朱丹溪名留青史的原因。是什么使得他成为一代医宗?为什么他的医案还会记录病人的性格呢?

一般医生看病的时候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给其用药,把身体调整过来以后,往往当时好了,可是过一段时间,这病人又回来了。因为其病是因为他的心理有问题病由心生的,心智模式决定的。

例如绝大部分糖尿病人吃饭都吃得很快,都是很饿的样子,再比如说有很多人失眠,中医用药后很快可以让其能睡着觉。但过两个月发现他又回来了,一问他为什么说是因为股票又跌了。 大家的心思完全是跟着股票行情在走。

那么心没有治好,虽然身体调整好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一旦心碰到同样的环境的时候,马上就发病。其他医生没有做到给病人调整身体的同时,还要给患者调整其心理。而朱丹溪看病,实际都是身心同治

身心同治就是朱丹溪看病的最大特点。在朱丹溪医案有个最奇怪的地方是这样的:一定要写上这个人的外貌特点,比如面色,身体形状,然后一定会写上这个人性格特点,例如写上这人性急躁。说明朱丹溪看病的时候,非常注意观察这个人的心性如何,他的性格如何,他是怎么做事儿的,包括有时写上这人狡猾,会记住这个人性格特点。朱丹溪在给人开方子、看病、调理身体的同时,还要跟人讲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医生其实真是很少很少。梁冬老师认为医生本来就应该这样。每一个中医都起码应该做成这样,应该去给患者调心的,但是大多数医生都会忽视这一点

但是朱丹溪能做到了,他是把好多好人好事都用笔记下来,随听随录,记下来后给患者看病的时候讲给他们听,看谁谁谁哪个地方人家做了什么好事儿,做了什么善事,然后其心情平和了,再教人家如何正心、收心、养心,做到这三点,再继续不断地讲,这些患者慢慢性情就会改变了。做到什么程度,文献记载是:朱丹溪“杖履所至,人随之化”。意思就是说他拐杖、他的脚步走到哪里,这地方的乡土人情都跟着改变了。

患者在朱丹溪这看完病以后,不但身体好了,然后做人性情都变好了,开始恭谦有礼,而且这个地区环境都变得“路不拾遗”了。“身心同治”使朱丹溪步履所至均成祥和之地。作为现代人可以从这位古代的中医身上汲取怎样的智慧?什么是孝道?

待续:丙.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3-名满天下的第一名医.丙.[中医的医德和医术]

03

朱丹溪的医德和医术

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继续探讨中医的医德和医术之间的关系,梁冬老师分享他的一个故事,梁冬同学当时刚刚接触李可老先生的时候,在旁边的家人告诉说李老一年300多天天,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还有100-200多天还是晚上12点钟出诊。如果一个人晚上12点钟还来敲门的话,一定是很急的病。所以李老都会出诊去,且有些时候病人家里面要是没有钱的话,李老他带着药去的,还带着师母一块儿去给人家做饭,带着米带着面给人家做好吃完。

因为李老用药有些时候是比较奇特的,所以他要自己亲自煎,自己喝看着没问题了,才给病人喝梁冬同学目睹了李可老先生是这样做的一个人之后,才觉得老先生的这种品格给我们的感染。

现代人可以远程教育学习,可以远程听老师传授知识,也可以买本书、买张碟自己看。那为什么学医必须要跟师父梁同学觉得其实跟师父根本不仅仅是学知识,是能看到他老师全息的医术细节、他的医德、和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心理模式完全是统一体。通过这个跟着师父学习过程里,梁同学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学到的东西

朱丹溪侍奉其母亲,也非常有章法。因为朱丹溪讲究。他说侍奉老人要清淡饮食。这个跟我们一般给老年人的做法想法有点相悖,可是朱丹溪不这么做。朱丹溪告诉给老人要吃清淡的饮食,给其自己的母亲就特别清淡饮食。有一次其母亲大便干燥,然后朱丹溪就用点滋润的。他就给其母亲喝牛奶,用一些猪油,滋腻之品,最后大便就通了,但朱丹溪说:“哎哟,这油进去了,油太多了,进去恐怕要不好了。”

牛奶、猪油一起往下漱,就是等于是下去起润滑作用。但是朱丹溪说,这个猪油进去恐怕不好,因为太滋腻了。果然第二年母亲的肋下长了一个疮。朱丹溪认为说,这个可能是吃猪油的结果,因为吃进去的营养太多了。然后他就开始又给母亲清淡饮食。当时别人都质疑朱丹溪,很多人问他,说你这么做可不对,给母亲应该吃好吃的东西,怎么能给吃这么简单的菜,这样子做不好。

朱丹溪就跟大家说了有一个道理,如果给母亲吃好吃的,让母亲一时口快,觉得特别舒服,但是日后有病了,这算是孝吗?自己给母亲吃清淡饮食,而母亲的身体很健康,这样子才是孝顺,所以孝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朱丹溪的母亲确实是高寿,活到了八十几岁,最后是无疾而终的,睡觉睡了三天以后去世的,当时已经是非常非常地长寿,身体算是非常地好。所以说朱丹溪侍奉其母亲的方法是非常好的。给各位朋友提了个醒,给家里老人千万不能吃得太油厚,应该清淡饮食清淡饮食

实际上孝顺不是为了自己孝,不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不是说心里要给他多点钱,给他多点吃的,而是要他结果好。其实朱丹溪的理论在今天也有验证,比如说广西的巴马地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百岁老人特别多,那么巴马地区的饮食特点,就是吃得特别清淡,一年很少吃肉,基本上在过年的时候才吃点肉,平时都是玉米粥、青菜,非常清淡巴马百岁老人就是多,有好多百岁老人在全世界排第一的。

朱丹溪侍奉母亲的故事告诉我们:顺应身体所需戒除过分享受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04

“存天理,灭人欲”的真正内涵

其实这个程朱理学理念后世一直有争议,如果简单地把其说“灭人欲”就把人的性情全部去掉,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是要控制其欲望,因为朱丹溪就认为:很多病都是自己的欲望导致的。比如说贪吃朱丹溪就主张要节俭,不要吃太好的食物,肥甘厚腻对身体没好处。比如说有很多欲望要控制,今天要做这个明天又要做那个,要做无数的事,但需要控制欲望,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是朱丹溪教给的道理。

其实现代人很多身体的失调,都跟日常情绪不良有关,欲望太多了,想做的事太多了,往往人会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都会过度。只要这七情一过度,就会导致身体气机乱走则气上,则气下。这些过度的情绪导致身体气机乱走,身体就不健康了。朱丹溪告诉的除了治病要治身体之外,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了,要控制着欲望,尽量控制着它,然后身体才能彻底的健康。这就是朱丹溪看病特殊的地方。他是从程朱理学受到启发,然后发展了中医的学说,中医在此之前对这个情绪方面不是很重视的。

对心灵情绪,中医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很重视的,《黄帝内经》里说有七情致病,但是后世治病的时候往往着重治身体心灵治疗就是从朱丹溪开始,朱丹溪在中医历史上他善于治疗内伤杂病

中医治病分成几种,一种是外来的病/外感的病,比如说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来的邪气导致的病叫外感的病。另一种是自己内部造成的,暗爽到内伤,常常这样说有些人暗爽到内伤,看到邻居家里面居然车子被别人撞了,暗爽到内伤;其实女同事长最近长得变丑了,暗爽到内伤。中医说内伤往往是由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七情引起,七情一旦过度气机就会乱走,就会逆乱了,就会导致生病,这叫内伤

朱丹溪就特别擅长治内伤杂病,就是乱七八糟的病,说不上这病哪儿来的很奇怪,但仔细一追究,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失常引起的,或者自己吃得太多了,造成痰湿积滞引起的。朱丹溪的身心同养”告诉现代人,过滤习性中的杂质,趋近天性的善良,是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真正内涵,也是远离疾病的根本所在。

05

心灵健康的标准--朱丹溪给的启迪

对于生活在现代人来说,怎样才算健康的心灵呢?继续探讨心灵健康的标准。罗大伦老师分享了中医的养心和养生之道,对一个中医师来说什么叫做健康的灵魂罗大伦老师定义健康的灵魂,是一个人一定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然后明白慈悲一定要有慈悲之心,这是中国文化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首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这是古人一直在告诉我们的,孔子等这些先师一直在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然后,同时应该去如何帮助别人,这些古代大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怀有大慈悲之心怀有大慈恻隐之心,都把天下人的痛苦装在自己心里,然后才能去做事,才能做好事,才能登上此领域的最高境界

上面就是朱丹溪的故事,罗大伦老师觉得朱丹溪给现代人启迪太多了,朱丹溪从一个非常任性的少年,然后慢慢成长,然后经过对中国古典的哲学思考,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成为一个大儒,然后又从大儒出发,开始学中医,最后终成大才。朱丹溪的人生过程,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成才,如何走上一个事业的最高境界,给我们启迪特别多,所以朱丹溪的故事,任何青少年来讲,都应该去好好学一学

    梁冬老师觉得自己所受到的教育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赋予了某种的阴影或者有人不断地告诉自己说,你是一个自由的灵魂,你应该要对得起自己,你要让自己舒服,你不要折腾自己,不要对抗自己,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就应该去实施,因为你是自由的人。诸如此类的话本来没错,但是说的多了,后来发现人容易落于散漫

所以过了35岁之后,人要开始往里收了,朱丹溪实际上是一个“人板”,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用自己的行为给大家很好的一本书。“事有取舍,心怀慈悲”是所有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王道,这是一代医宗留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最宝贵的人生启迪

06

经方派创始人-许叔微

中医里有一个门派叫经方派经方派在中医里的地位,相当于练武术的人里的少林派,就是武术的正宗。那么经方派在中医里就是绝对的正宗。因为经方就是我们中医的医圣--张仲景所开的方子,一般称这些方子为经方(经典药方子)。中医后世还有时方派、验方派、温病学派等等很多学派,而经方派一直是中医的非常正宗的党派

经方就是经典的张仲景的方子,用上去以后效果非常好中医里有好多话,比如叫经方不过三,就说张仲景的方子治病,如果用经方三副药下去以后,没有任何感觉的话,赶快要换思路了。因为张仲景的方子效果非常好,三副药一定会有效果的;如果没有效果,三副药一定考虑思路不对,肯定是策略性的错误。

许叔微就是经方派的创始人,经方是张仲景的方子,经方派却是许叔微创立的。因为张仲景的方子,后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广泛应用。比如在唐朝药王孙思邈在他的书里就写道:“江南诸师,匿仲景之方不传。”说江南医生们,有张仲景的书,可是不告诉大家自己藏在枕头底下孙思邈早年都没看到过张仲景的书,可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当时并没有广泛流传。到后世宋代的时候,被许叔微医学大学倡导,最后成了经方派,才开始广泛地应用张仲景的方子,然后尊张仲景为医圣。宋代时候才成了一个医家大派叫经方派

许叔微,南宋医学大家经方派鼻祖创始人,著有《普济本事方》,医术高明的他为什么毕生不取诊费分文?又为什么他将不传之秘方公诸天下?在那时候的,许叔微自己也是非常有魅力的,有他非常独特的地方许叔微是扬州仪征人,现在江苏仪征市许叔微在11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家乡发生了一大场瘟疫,结果许叔微的父亲就感染了瘟疫,很快就去世了,一百天之内的一个晚上,许叔微的母亲感觉头晕,然后昏迷,然后牙关紧咬,有痰涎流出来。当时许叔微才11岁,急坏了马上去请医生,把医生找来以后,医生一看说:“哎呀,这个是中风,我要用泻下之法给她泻肚子。”就开了一种药,这种药吃下去以后,结果他母亲哗哗泻肚子,泻了好多次结果当天晚上,许叔微的母亲就去世了。文献记载许叔微是百日之内并失怙恃,就是父亲母亲都去世了,于是许叔微在11岁时就发下一个大愿

每次听到故事的时候发现模式是很相似的,一个悲惨的历史,然后一个宏大的志愿,重点在于许叔微没有随便批判,只是说庸医害人,自己要去学正统的医学,而不像有些人庸医害人天下武术出少林,天下医道之正宗则在经方,而经方派鼻祖许叔微却有着幼年便并失怙恃的坎坷机遇

07

许叔微--从小发下大愿

罗老师刚讲到一个年轻的小孩子--许叔微,在一百天内父母双亡都被庸医治死,于是自己就发了个大愿:一定要自己学习正确的好的医术。这说明问题不在于中医,而在于某些庸医现在很多人中医治不好病,首先否定整个中医,这境界的差别就很大了。许叔微发了一个大愿就是:要去攻读医学许叔微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想一想一个11岁的小孩,有多大的毅力,就开始捧起书本,刻苦攻读医书

许叔微是个毅力非常强的人,非常了不起。当时正好北宋政府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宋朝的皇帝做了一些好事,比如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给刻印发行了,北宋皇帝还特别地在封面写道这是为了老百姓去治病用的,所以不要有利润。只要有纸张的印刷费用就可以,让老百姓去学。结果许叔微就得到了《伤寒论》这本书,就开始攻读,到底是什么让许叔微去攻读《伤寒论》,谜底就在张仲景的序言里

张仲景在序言里说自己为什么去写《伤寒论》,是因为张仲景的家族,是一个大家族,有二百多人,但是建安建年“犹未十稔”,就是建安建年以来,没有过十年的时间,家里死亡的“三分有二”,就是三分之二的人都因为疾病去世了。所以张仲景发誓开始攻读医书博采众方,勤求古训,然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许叔微看了这序言时,一定心里很有感触和共鸣的。因为许叔微家里就是三口人,父亲、母亲和他,结果三分有二都去世了,就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在看医书。所以许叔微感受到了张仲景当时那颗痛苦的心。所以说共鸣(共振)才是宇宙能量的本质。

许叔微感受到张仲景大慈悲心,张仲景为什么会为了救人去写这本书,许叔微感受到于心有戚戚然,自己家也是这种状态。所以许叔微就开始发誓,攻读张仲景的医书。于是当许叔微青年时,就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经方家了。机缘巧合,相似的人生际遇,使许叔微与张仲景相隔百年而产生共鸣。一本《伤寒杂病论》使勤奋的许叔微在青年之时便成为经方大家

08

许叔微--经方的力量

经方是什么?经方又有着怎样的力量?经方就非常经典的方子,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给留下的方子,非常的经典。这些方子的效果只要是对症了马上就见效。从许叔微留下的医案里就可以看到,往往是这个病一剂就好了。

罗大伦老师举个许叔微给人看病的例子,比如有一个人伤寒,患病了,伤于寒实际是外感病,来找许叔微看。许叔微给他一诊脉是平常的伤寒,受了寒邪,需要给发汗。要发汗比如用“麻黄汤”一类的方子,把汗发出来,把寒邪解掉就应该好了。但许叔微一诊他的脉,说尺脉弱,迟且弱,就说气血不足,这患者正气不足,所以发不出汗来了。许叔微说,不要着急,先给其补正气,所以开了一个“建中汤”,实际是“小建中汤”来补气血。当时大家都不理解,只要发一下汗就好了,可以马上用药就好了,但是许叔微说不着急,给其先补正气。于是许叔微就每天给其开方补正气,喝了几天后,患者家属急坏了,不是发点汗不就好了嘛,为什么还给他补正气呢?许叔微说,不着急补正气。第二天还是不着急补正气,最后病人家属“出言至不逊”,开始用伤人的话来说许叔微了,医患纠纷历来一直都有。

但是要知道许叔微当年在父母去世,其行医之后,立下一个大志发大愿。他要一辈子看病,不收患者的钱,一辈子免费给患者看病。 许叔微平时给人教书赚钱,一辈子看病了。他教书赚了钱,然后补贴给患者,碰到穷人,都要倒贴钱。然后一般人看病,都不收钱的。想一想不收钱给你看病,然后你还出言不逊,还伤害我,一般人一想不给你治算了。但许叔微不这样,其还是坚持给他看病,坚持给这患者补正气,其家人都不理解。等到正气足了,有一天许叔微一诊这人的脉,正气足了,尺脉已经有劲的时候,许叔微给他开了一个方子叫“麻黄汤”就是发汗的药。结果“麻黄汤”喝下去是一剂而愈汗一出病马上就好了。

许叔微最了不起的就是他一辈子为患者奉献,这种人这样的医生太少了。比如说能够做一段时间为患者奉献,但是许叔微是一辈子。像许叔微这种高手治病往往是一副药见效三副药病好了,举世有名的高手。这种高手给人看病,觉得是多少银两都值得的,但许叔微不这样,因为当时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他发誓要拯救世人。其在自己书里写过,他说“余即救误为心”。就是说我给人看病就是为了救误。所以他就想去救世人不收钱,给人一直看病

当碰上瘟疫来临的时候,大家可能想不到许叔微是拿上药,挨家去敲门问:“你们家有没有患者?如有患者我马上给你治。“这太难做到了。一般中医是坐在家里等着来叩门的。本来应该大家来找大夫看病才好。可许叔微是主动遍视邻里,挨家敲门问有没有患者,有患者就给你治。许叔微一辈子救人是无数的,这灵魂真是太伟大了。当真正地能够为苍生为人民做事情的时候,人民是会真的能够记住你的。

然后许叔微知道自己一个人给人治病,其实是很有限的,所以他还普及经方,写了好多关于普及经方的书

今天先到这下一期请罗老师继续分享许叔微,他到底普及经方普及了什么?那许叔微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更有趣的就是到底许叔微罗大伦老师又如何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时空的心灵感应呢?下一期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下一集】: 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4--谁是伤人脾胃的罪魁祸首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文章分享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