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四六级英语,中国汉语言文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1 

英语四六级考试终于结束了。

过度劳累之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好像身体被掏空。

小学妹还跑来问:

——“考完以后有什么感想?”

——“我能说脏话吗?”

——“不能!”

——“那就没有了。”

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剩下700分全靠蒙。

据说,这个把莘莘学子折磨得死去活来的710分英语等级考试,最早是华东石油学院的内部校考,后来不知怎么被教育部看中了,认为这是折磨广大学生的一个有力武器,1986年开始在全国推广。

相见时难别亦难,拿到试卷好心寒。

窗含西岭千秋雪,阅读完了不理解。

醉卧沙场君莫笑,其实你也不知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我坚决抵制。

如果有机会参加考试,我一定在试卷的空白处,用优美古老的汉字,骄傲地写下:

对不起,我看不懂,请使用中文。

 2 

仰望夜空,浩瀚的宇宙,神秘莫测,无边无际。

再低头看看我们自己,人的心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确信,每个不动声色的外表下面,都隐藏着一个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

在上古时期,当我们心中所想需要表达的时候,就抓住一个人巴拉巴拉说个不停。

然而,说过的话很快被人们忘记,包括我们自己,就像沙滩上的脚印一样难以留存。

直到黄帝时期,一个叫仓颉的人,根据民间各种象形符号发明了文字,才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

史书记载:

“仓帝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毫无疑问,汉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比那些丑陋的,曲里拐弯的洋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必须承认,汉字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仅仅依靠不同文字的排列组合,就能产生奇妙的震撼人心的效果。就像音乐一样,一共就7个数字,作曲家一捣鼓,一曲曲美妙的音乐就诞生了。

人们从自己的名字开始学习写字:“王二小”;

会写的字够多了,就开始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句话:“王二小大王八”;

再然后就把许多句话连在一起,形成一篇文章:《王二小的故事》。

写给自己看的文章叫日记,写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叫作文,写给很多人看的就叫作品。

 3 

上小学的时候,一度很喜欢过清明节,学校会在清明停课一天,组织大家去烈士陵园扫墓。

在缅怀革命先烈的时候,同学们都低着头假装悲痛,个别演技出众的还能在合适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抽泣几下。

但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强忍着的巨大喜悦。因为按照惯例,扫墓之后下一站就是顺便去公园春游,这个才是重点。

坐滑梯,看猴子,喂骆驼......这些简单的项目,一点儿也不比今天的孩子去迪士尼乐园所收获的兴奋和快乐更少。

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返回的路上,同学们在车里耷拉着脑袋一个个垂头丧气。

累倒是其次,主要是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惯例是,回去要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同学们要记住,不是写《快乐的一天》,要写《清明节缅怀先烈》。”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同学都害怕写作文。

起初我也怕,后来就不怕了。因为聪明如我逐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和奥秘,对作文越来越驾轻就熟。

比如写清明节扫墓(敲黑板,后面的同学注意了)。

第一段:4月5日清明节(交代时间),阴。(太阳多好都不能说阳光灿烂,阴天更有利于烘托气氛,突出主题)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记住,不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把领导放在前面)我们五年一班全体同学(交代人物)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非常好,点睛之笔),去烈士陵园扫墓。(交代地点和事件,完美)

第二段:说说烈士陵园看起来多么庄严肃穆,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了些什么,老师又跟我们讲了些什么,同学们听完以后又做了些什么。(不要提在墓碑中间追逐打闹捉迷藏那些事,会冲淡主题)

第三段:说感想。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受到很大教育,我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红领巾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后,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该结尾适用于任何读后感,观后感等正能量作文)

基本上,这就是40年前的范文。成功的秘诀是,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外,多说空话套话,千万别说一句真话。

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作文还是不是这样。

 4 

这种情况到了中学就好一些了。

以南郭先生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同学们都批评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全班只有我视角独特,批评齐宣王制定的规则不合理。

出现问题,首先从制度上找原因,从领导干部自身找原因,是我一直以来的思维模式。我觉得这才是分析问题的正确途径,许多人至今糊里糊涂,可想当年,这种视角是多么可贵。

当然,还有部分同学视角更加独特,通篇批评南郭先生不应该善恶不分去救那只狼。因为搞混了东郭南郭,得了零分。

而我的作文,则在班上被老师当做范文狠狠表扬了一通。

多年以后,教育界推行过一种做法叫赏识教育,简单说就是甭管多坏的孩子,绝不批评,只管使劲儿夸。

“孬蛋同学平时一天干8件坏事,但是今天只做了7件,而且居然没有欺负女同学,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啊!孬蛋孬蛋你真棒!”

全班同学一起对着孬蛋伸大拇指:“棒!棒!棒!”

这他妈让孬蛋还怎么好意思再干坏事啊?从此,孬蛋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每天不做坏事专做好事。20年后,当选为我们社区的道德模范标兵。

这,就是表扬的力量!

 5 

上初中的时候,差不多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摘抄本,上面记满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之类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当然,我指的是生于六七十年代的那拨人。

谁的青春不迷茫?每当我苦闷彷徨觉得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时候,这个神奇的笔记本就仿佛基督徒手里的《圣经》一般,总能拨云见日,在迷途中为我指引人生的方向。

除了充当人生导师鼓舞士气催人奋进之外,摘抄本的另一个用途是方便写作文。不管什么题目,只要你能在文中引用几个名人名言,比如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雷锋同志说过,鲁迅说,爱因斯坦说,诸如此类,老师通常会有加分。

如果是写议论文,我们完全可以拿名人的话作为论据来论证某一论点的成立,不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不需要逻辑推理分析,仅仅因为其地位显赫,说出的话也就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要一句:某某某曾经说过,就足够了。

这当然不科学。但可笑的是,初中生作文里这种匪夷所思的论证方法,时至今日居然仍在某些领域里盛行。

 6 

一般来讲,大多数人的笔记本里以“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之类的名人名言为主,可能是名人们平时话说得比较少吧,抄满一本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这时候,有人开始抄录港台流行歌曲的歌词,然后附上周润发张国荣的贴画作简单的装修,于是,摘抄本在后期便有了些许文艺的气息。

通常大家都很乐意把自己的本本拿出来跟别的同学交流,但是我们班有个家伙的笔记本从来不舍得给别人看,每次都是鬼鬼祟祟生怕被别人发现,这更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难道里面抄录的是不想让我们知道的人生秘诀?

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从他书包里把那个神秘的本本偷了出来,打开一看,吓了一跳,赫然是当时我向往已久的著名黄色手抄本《少女之心》。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这是教育了整整一代人的名著,我打赌随便哪个流氓都至少看过八遍以上。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历史地位完全可以紧紧排在古典四大名著之后(80、90、00后的童鞋请自行百度补课)。

我估计谁也没见过印刷版,一本书的流传竟然全部依靠民间手写传抄,据说在抄写的过程中还不断有人自行添枝加叶按照自己的趣味修改完善,所以,由于该书作者不详,说它是广大淫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并不为过。

我刚才说到哪儿了?你看,一说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就刹不住车。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满青春记忆的中学生摘抄本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开始看杂志,当时不管什么杂志,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名人名言或者叫人生格言的版面,依然很受欢迎。

但名人毕竟有数,而且好多人也不怎么爱说话,值得让我们抄录的名言越来越少。

没有名人名言,如何指引方向?于是,一种普通人讲述人生哲理的短文开始出现,并最终演化为今天盛行的心灵鸡汤。

这其中,各种鸡汤的集大成者当属《读者文摘》(后来改名叫《读者》)。

当时是这样划分的:文艺青年看《读者》,普通青年看《知音》,二逼青年看《故事会》。

想当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期刊杂志也是红火过的,满街报刊杂志亭,热门杂志晚去几天就卖光了。如今风光不再,当年伴随我们成长的那些青年杂志,我估计80%以上都停刊倒闭了吧。

但鸡汤文字的魅力并没有随之消亡,相反,改版后的杂志拥有更加广泛和庞大的读者群,传播力更强,影响力更大,它的名字叫——微信朋友圈。

 8 

对许多人来说,生活中假如没有了微信,没有了朋友圈,简直不知道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虽然现在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忙着卖东西,还没有做微商的则忙着晒自拍,晒美食,晒旅游,晒娃儿,晒幸福,淡泊修身,岁月静好啥的,但更多的是以公众号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文章。

自从传达室的张大爷胡同口的李大妈和隔壁老王也开始玩微信发朋友圈以后,这里就成了读者文摘健康之友大众医学古今传奇娱乐梦工场政坛内幕军事天地世界旅游中国国家地理摄影指南美食家体育画报婚姻与家庭育儿知识电影世界时装与美容都市丽人证券与投资购物向导等上千种杂志的集合体。

包罗万象,但有一个主题永远雄踞榜首,对,就是带给我们无限力量的心灵鸡汤。

作者用华丽的文字说出许多人心里明白但自己又说不出来的话,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从而获得大量的转发。

虽然鸡汤文饱受非议,但如果这些文章能够偶尔填补一下你空虚的时光,为你带来哪怕一丝一毫的启迪和快乐,获得你所需要的慰藉和力量,都将是写作者最大的欣慰和荣耀。

真正糟糕的是,劣质伪鸡汤的泛滥和没头脑们不加思考的盲目转发,跟各种谣言一起,大大拉低了朋友圈的平均智商。

有人预言,微信朋友圈跟所有社交软件一样,终将始于约炮,盛于炫耀,衰于鸡汤,亡于电商。悲观的论调甚至说,公众号将很快淡出自媒体的舞台。

我不这样认为。就像一直有人说电视终将消亡一样,但电视机依然顽强地占据着每个家庭客厅最显要的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