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抑中漂泊的青春思绪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都有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大家把主要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学校也公开反对学生谈朋友,特别是辅导员表态凡是谈朋友的都不会分配到同一个城市。那时候大学毕业全国统分,个人几乎没有选择权,铁路的运行速度只有五十公里左右,我从承德到重庆单程要花费56个小时,而且要在北京和成都倒两次车,所以异地交往十分不便,辅导员的恐吓非常有效,让同学们的多彩青春几乎演绎成黑白片,只有极个别的同学敢于私下谈恋爱,但是好像没有人敢在校园里公开牵手拥抱。
读大三时同学们大多20出头了,再强的理性也无法阻止内心深处的青春骚动,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都在思考着,要不要谈一场恋爱,以便将来不后悔青春虚度。如果和身边的同学谈可能毕业就两地相思,如果和故乡的女孩谈现在就是两地相思,一时心中难以抉择。就在这时,家中来信说是有邻居牵线推荐同一个胡同的女孩沐沐春风,虽然从小相识,但是彼此并不了解,而在校友中也有自己比较满意的女孩,与谁交往更加稳妥呢?暑假就要来临,我要不要开始谈朋友、我该向谁表白?犹豫、徘徊,难以决断,于是写了一首小诗。由于本人对旧体诗词比较敢兴趣,所以自由诗也写的规规矩矩。
期待
1983.7.3上午
那是一根不该拨动的琴弦
我无意听她那生活的颤音
那是一缕不该牵动的情丝
我不愿唤醒那颗沉睡的心
在那竞折腰的古老土地上
烧不尽的野草舒展着腰身
在那尚未开垦的处女地里
鲜花等待着勤劳勇敢的人
没有比沙漠更加渴望甘露
没有比鱼儿对水更加忠贞
就像笼中的鸟儿神幻蓝天
那颗假寐的心期待着知音
我珍惜情感但更尊尚理智
怎能请求贝亚德揭去纱巾
期待中有人生真正的幸福
跳动吧——我那纯洁的心
那一年的暑假与沐沐春风擦肩而过,以前曾经叙述过。我也没有向满意的校友示好,在煎熬中步入大四,开始撰写人生新的一页。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有的终会有,命中无的莫强求。虽然有些宿命,但可以解释很多历史事实。
晚间与朋友小酌,谈到子女婚事与命运,于是回家书写以上文字。(注:贝亚德是但丁的精神恋人,也是书写《神曲》的灵感来源和动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