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资格替我做决定!”儿子的怒吼,让陪读母亲彻底寒心

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困扰着很多家长,他们不断调整,以让自己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孩子。不过,也有一些家长,不重视教育方式,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由着自己的性子实施教育。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或许不会受到来自孩子方面的抵制,但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肯定接受不了父母的“肆意”,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渴望能自主决定,所以会选择与父母对抗。
陈女士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儿子自从上初中之后,就常常不听她的指令。有一次,她告诉儿子周末要去上英语辅导班,儿子表现出极度地不情愿,没好气地对陈女士说:“你给我报辅导班应该提前跟我沟通下”,陈女士听了这话不乐意了,回道:“你英语成绩不好,我给你报班,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有必要跟你讲?”。她的话让儿子火冒三丈,儿子怒吼:“我是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宠物,你没资格替我做决定!”
陈女士本来有一份工作,但为了孩子和家庭,她放弃了工作岗位,专门陪孩子读书,做起了全职妈妈。可是她感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上越来越力不从心。“儿子越来越不听话,动不动就发脾气”,她难过地说,“我为儿子付出了这么多,他不当回事还天天发火,白眼狼一个,我彻底寒心了。”
很明显,陈女士和上中学的儿子,关系并不好,她全职陪孩子,当陪读妈妈,孩子不领情,还抵制她对自己学习上的安排,看上去陈女士受委屈了,事实上,她的儿子也很委屈。十几岁的中学生,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他绝对不愿意自己的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得好好的,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生活。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上表现出成人感,独立意识慢慢增强,他们不愿意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在一些事情上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但他们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所以中学生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们既想独立又没有能力独立;既对父母过多的关心表现出厌恶,又希望父母能时刻关注自己。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矛盾状态,适时适当地施加教育。
首先,家长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当你开始对孩子吼叫,你的想法和情绪就会不断升级,你会感到愈来愈焦虑、失望、气愤,于是你说的话更加负面、极端,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的对话。而孩子在你情绪的影响下,也会变得越来越躁狂,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当孩子与自己对抗,或孩子准备与自己对抗时,家长要及时给双方关系降温,深呼吸,冷静下来。家长冷静下来了,孩子也会跟着冷静下来。冷静会带来理性的思考,而狂躁会让所有的理性丧失。
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的束缚,不仅无法促进孩子自身的积极成长,也会让孩子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家长要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观点,同时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事务,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需要说明的是,平等不意味着“完全相同”,是指所有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样的要求。成年人需要被尊重,孩子同样需要被尊重。如果家长不接受孩子和大人具有同等价值的观念,经常命令孩子或羞辱孩子,就与“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驰了。
第三,家长要学会如何平静地与孩子交流。倘若家长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又尊重孩子的意见,下一步就是平静地与孩子交流了。交流的最大困难是“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这表示家长必须要提前获得孩子的信任。
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在发脾气后不太情愿道歉,因为他们担心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软弱。恰恰相反,道歉需要力量和诚实,你的孩子会因为此更加珍视和尊重你,渐渐地就会向你敞开心扉。另外,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避免双方出现想法上的“南辕北辙”而无法交流下去。
家庭教育是一门技术活,家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经常用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言辞赞扬孩子,批评孩子要有限度,做事要征询孩子的意见。前面提到的陈女士,给孩子报英语辅导班,应该提前与孩子沟通,不应该私自决定,如果孩子丝毫没有补课的意愿,家长的强迫也是徒劳。
总之,孩子对父母行为不满,大部分责任在家长,家长要审视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说,改善亲子关系,主动权在父母,父母要放低身段,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总在孩子身上找问题、怨天尤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