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新四军巨头,交完党费后举枪自尽,唯一的儿子今成国家栋梁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看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关注小编在文章底部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啦,我是[名字],请多多指教。
战争年代,湖南是红色革命策源地之一,革命早期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平江起义都发生在这里,所以建国后很多开国将军都是湖南籍,位于湖南东北的平江县,是中国四大将军县之一,建国后这里产生52位开国将军,光是开国上将就有四位之多。
而位于湖南西南部的邵东县也走出两位开国将军,一中将一少将,而战争年代这里还出了一位大人物,曾为新四军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可惜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他就是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
1906年,袁国平生于湖南邵东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但是袁国平很争气,凭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靠着奖学金读完小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当时徐特立、田汉等进步人士都在省立一师执教,在他们引导下,袁国平开始接触马列思想,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并立下报效祖国的大志。1925年他顺利考入黄埔四期政治科,学习期间他还加入我党,此后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斗争,多年的实战中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相比优秀的军事干部,我军更缺乏有能力的政工干部,袁国平当年在黄埔读的就是政治科,所以自1929年起他基本负责政治工作,当年6月他还是红5军的政治部主任,仅一年时间就升为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此外还兼任红8军政委,后来升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由此可见他出色的政工能力以及组织对他的信任及肯定。
长征时期,他还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湘江战役时,他曾亲率第十团为前卫军,跟随红一军团率先抢渡湘江,控制界首到脚山铺的渡河点,架设浮桥后,在回渡湘江返回军团指挥部前,安排红十团在光华铺构筑工事,保卫渡河点的安全。
工事刚刚构筑完毕,桂军第7军独立团和第45师就已赶到发起进攻,红10团从11月28日坚守到12月1日上午才奉命撤离,全团牺牲了400余人,团长沈淑清和接任的团长杜中美(红四师参谋长)都壮烈牺牲,只有团政委杨勇活了下来,多年后成了开国上将。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袁国平参与创办红军学校,历任西北红军大学政委、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抗战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为叶挺,副军长为项英,参谋长张云逸。1938年3月,主席亲自向项英推荐袁国平“国平开展政治工作多年,经验非常多,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务”,不久袁国平就成了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当时他与项英、叶挺、张云逸并称新四军“四大巨头”。
袁国平一上任就在抗日誓师动员大会上讲话,多年后新四军老战士回忆“各种发言、报告听了很多,但从没有向袁主任这样的演讲,声音洪亮、口才也很好,大家听得明白很受鼓舞,很有煽动性!”而陈毅也曾称赞其“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宣传鼓动者”。
可惜这样一位优秀的政工干部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了。
当时新四军军部及九千余人被围后,经过七昼夜的血战,损失惨重,叶挺在与对方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危难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率领余部向北突围。
突围中袁国平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傍晚时分,警卫连副连长李甫带队经过这里,发现浑身是血、气息尚存的袁国平,由于没有担架,大家就轮流背着袁主任继续突围。
凌晨时分,他们来到青戈江畔的章家渡,在大家渡河时,哗哗的水声惊动了敌人,在密集的子弹中战士们纷纷中弹倒下。由于河水齐胸,所以大家将袁国平抬着肩上渡河,有战士中弹倒下,就有人赶快将袁国平从水中捞出来继续渡河,这样一来耽误很长时间,待过河后,原本近百人的队伍只剩下30多人,看到这一切,袁国平心里很痛苦。
渡河后大家在附近一个破庙中休息,这时袁国平劝说大家不要管他继续突围,并挣扎的从身上掏出七块银元交给李甫,说这是党费。看到袁主任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仍不顾自己的死活,不愿给大家增加负担,战士们都难过地留下眼泪。
但谁也没有料到,袁国平趁大家熟睡时,掏出自己的配枪举枪自尽,时年35岁。
袁国平死后,妻子邱一涵将唯一的儿子袁振威抚养长大,多年后袁振威成海军作战指挥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为我国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海上作战指挥人才,成为国家栋梁,而且他还是一位解放军少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