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徐渭、董其昌与王铎草书的比较分析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徐渭、董其昌与王铎草书的比较分析。综观明代草书诸家, 在艺术成就和影响上得到历代书家与书论家比较一致盛誉的, 除了王铎, 还有祝允明、徐渭及董其昌, 他们都堪称草书大家。祝允明草书取法大令、永师、张旭、怀素、黄庭坚等, 功力深厚, 在字间连接、行间穿插等空间布白方面颇有新意, 草书作品线条坚劲、豪肆。
但其挥翰迅疾, 再加上常用短锋硬毫笔, 因而起、收笔常见开叉和粗糙的笔触, 尤其当所用的纸张为熟纸时, 作品常稍显浮躁之气, 如《致元和道义札》、《自作诗词卷》等。即使在他的代表性的作品——11米长的《箜篌引等诗卷》, 也未能克服有时用笔过于粗糙的缺点。莫云卿说:“京兆师法极古, 博习诸家。楷书骨不胜肉。行草应酬, 纵横散乱。精而察之, 时时失笔。当其合作, 遒爽绝伦。”
“当其合作, 遒爽绝伦”是其草书精彩的一面, “行草应酬, 纵横散乱”则是其草书粗疏的另一面。“精而察之, 时时失笔”当是夸张之词, 但运笔有时好作驰骋, 少作调锋、换锋, 当为事实, 其作品用笔往往优劣掺杂。娄坚亦云:“京兆草书, 笔力非不矫矫。求之伯高、藏真, 尚多乖少合, 况于晋人之远韵乎?”
因此, 挥翰间某些用笔的粗疏与失误, 阻碍着京兆草书大家境界的进一步拔高。
徐渭是个天才的书法家, 其作品元气鼓荡, 撼人心魄。他对草书创作的各种形式要素都有独到的理解, 对笔法的精研, 使他能以正锋行笔。但是, 创作时在爆发式情感的驱动下, 有时也出现某些失控 之笔。陶元藻说:“其书有纵笔太长处, 未免野狐禅。”
徐渭草书作品面貌独特, 很难看出依傍, 作品上点画狼藉, 时有出人意外的离奇发挥, 所以, 他的草书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书法军”中的“偏军”。袁宏道评价他:“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 “散圣”、“侠客”也给人以“偏军”之感。因此, 徐渭是明代草书大家, 但是, 他的草书艺术还无法把他支撑到明代草书最有代表性书家的位置。
与徐渭草书呈现作者郁积情感的喷发相反, 董其昌草书追求的是远离俚俗情感的空灵、淡远的禅意。对书法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功力深厚的书法实践, 使董其昌在草书的笔法、结构、章法和用墨上都有独到的建树。其草书的笔法精微入妙, 结体似欹反正, 章法疏空萧散, 用墨浓淡润枯相杂。这些书法创作的各种表现形式, 共同的目的只有一个:表现淡远、空灵的禅意。
他的作品在晚明、尤其在清初的影响超过其他明代草书各家。然而, 简远、空灵禅意的极致追求, 给董其昌的草书带来高层次境界展现的同时, 也给他带来笔力、气局羸弱的弊端。康有为说:“董香光虽负盛名, 然如休粮道士, 神气寒俭。” 他又说:“香光俊骨逸韵, 有足多者。然局束如辕下驹, 蹇怯如三日新妇。以之代统, 仅能如晋元、宋高之偏安江左, 不失旧物而已。”
董其昌书法因笔力、气局的柔弱, 形成“如休粮道士, 神气寒俭”的弊端。但说他书法“局束如辕下驹, 蹇怯如三日新妇”, 则言过其实。在董其昌的行草作品中, 还是有不少的奔放和老辣处, 如《节临怀素自叙帖卷》等。但是, 笔力的羸弱、神 气的寒俭, 的确是他草书作品高远境界追求的羁绊。
与祝允明、董其昌、徐渭相比, 王铎草书显得更加完善一些。
首先, 王铎草书师承的面非常宽广, 时间跨度从东汉、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 所涉及的名家有张芝、大王、小王、沈嘉、杜预、怀素、米芾等几十个。根据笔者统计, 王铎传世的草书临帖作品有126件之多 (包括墨迹和刻本) 。如此大量的草书临作传世, 在明朝的草书家中无人匹敌。因此, 王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十分深厚。
其次, 在用笔上, 王铎草书既得到传统的高质量的溉泽, 又有自己创造性地发挥。张旭、颜真卿一系正锋用笔和二王一系中、侧兼用的汇合, 再加上“拓而为大”、“不规规模拟”等个人创新的淬砺, 使他的草书线条具有精致的细节、雄健的笔力和极强的运动感。启功说:“如论字字既有来历, 而笔势复极奔腾者, 则应推王觉斯为巨擘。譬如大将用兵, 虽临敌万人, 而旌 旗不紊。且楷书小字, 可以细若蝇头;而行草巨幅, 动辄长逾寻丈, 信可谓书才书学兼而有之, 以阵喻笔, 固一世之雄也。”
启功此段文字论理深刻, 既肯定王铎的传统功力, 又概括其“笔势复极奔腾者”。启功又在诗中盛赞王铎书法说:“王侯笔力能扛鼎, 五百年来无此君”,“五百年”刚好可以涵盖中晚明、清、民国和当代。王铎草书的用笔, 基本避免了祝允明的粗率、徐渭的失笔与董其昌的柔弱。
其三, 在结体与章法上, 王铎也有创造性地发挥。结构上的疏密并置、正奇对比, 尤其在结体的欹势上, 他的行书最大倾角是25度, 而草书达到了35度, 因此, 其欹势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草书作品。他的草书字间连接异常生动, 特别是遥接甲骨文、王羲之的从南北朝以至明代极少书家运用的“奇异连接”, 还有他独创的“二重轴线连接”。
所有这些, 都使王铎草书作品的行轴线表现出强有力的弯折, 这就是他草书“飞腾跳掷”、“不极势而势若不尽”、“挥斥八极之势”的主要动因。线条强烈的运动感, 结体的倾斜, 字间的“奇异连接”、“二重轴线连接”, 这些书法创作形式的拥有, 支撑其草书章法布白呈现出生动多变的特征。
其四, 在用墨上, 王铎草书表现出对传统墨法的总结性继承和出类拔萃的创造才华。成片的涨墨与大片的枯墨的强烈对比喻示了他雄奇、豪肆的艺术个性。在某些作品中, 淋漓流动的涨墨与只剩灰白色调的渴墨, 似乎也在喻示着他已把书法用墨涨渴对比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 我们并非说王铎的草书已经很完美了, 他的草书还是存在着一些缺点。我们只是说, 他的草书创作比祝允明、徐渭及董其昌稍加完善而已, 尤其他在线条的运动感、结字的正奇对比、章法的字间联系、墨法的润干对比等, 这些特别能表现明代书法时风的形式技法上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极致, 因而颇具代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