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猴实验:给婴儿足够的安全感,是筑建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石
很多育儿专家都说6个月前的婴儿,一定要给足够的完全感,可是很多父母却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给婴儿最好的安全感,有些母亲甚至为了养身材而不给婴儿喂母乳,有些父母怕睡觉时压着宝宝,让宝宝独立睡在自己的小床上,还有的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生下宝宝后很快就去上班。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培养婴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在婴儿哇哇大哭时都不立即安慰孩子。这已经让婴儿的安全感大打折扣,让幼小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妙妙出生时妈妈的母乳不多,一直都是奶奶给妙妙喂奶粉,坐完月子后的妙妈觉得自己没有母乳,妙妙又有奶奶照顾,就和妙爸爸商量,干脆去上班好了,妙爸爸觉得妙妈妈说的也有道理,和奶奶商量后,妙妈妈就去上班了。妙妈妈总是早出晚归,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妙妙还没睡醒,晚上下班妙妙已经睡觉了,妙妙很少被妈妈抱。时间很快过去,妙妙已经学会走路了,每次家里有什么响动,妙妙都会紧紧的抱着奶奶,开始家人都觉得妙妙还小,胆小很正常的。有一次妙妈妈休息带妙妙出去玩,发现妙妙一直都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只是静静的呆在妈妈的身边,妙妈妈才觉得妙妙有点不对。找专家咨询后才知道,原来妙妙不是胆小,也不是不善于跟别的小朋友沟通,而是缺乏安全感表现,已经有了明显的孤僻行为,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发育迟缓。妙妙由于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呵护,缺乏完全感,所以表现出了这种孤僻和沟通障碍。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用恒河猴(恒河猴与人类的基因有94%的相同)做了一个:代母实验。哈里·哈洛做了两个假母猴一个是用钢丝网做的假母猴,在假母猴的胸前安装了一个奶瓶,可以24小时供应母乳。另一个是用绒布做的假母猴,摸起来类似猴毛,比较舒适和柔软,但没有安装奶瓶。
一个钢丝妈妈,一个绒布妈妈小猴每次在钢丝妈妈那里吃完奶后就跑去抱住绒布妈妈,始终不愿意呆在有奶吃的钢丝妈妈身边
小猴吃完奶后就去绒布妈妈那边哈里·哈洛把隔在两个妈妈中间的木板拿掉后,小猴连吃奶时都不愿意离开绒妈妈,只是把头伸过去吸吮。仅仅提供食物并不能给孩子建立母爱关系。建立强烈的母爱还需要抚摸和拥抱。
即使是面对饥饿,小猴子都不愿离开绒妈妈的身边小猴看到吓人的玩具后第一时间就是把(没有奶的)绒妈妈抱得紧紧的,头还紧贴在绒妈妈胸前。只是提供食物的钢丝妈妈并没有给小猴子建立起安全感。安全感需要母爱的抚摸和拥抱。
被吓的小猴子紧紧的抱着绒布妈妈或者吃自己的手指。
缺乏安全感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他们与人类有94%的基因是相同的哈里·哈洛又把小猴放在一个没有妈妈的房间,给小猴制造恐怖的响声,没有妈妈的小猴无助。害怕的趴在地上蜷缩成一团。
小猴子因为害怕蜷缩成一团哈里·哈洛又把钢丝妈妈和一块绒布放进房间,继续制造恐怖的声音,小猴却始终不愿去钢丝妈妈的身边,而是蜷缩在绒布上。仅仅是给小猴子提供食物并不能给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更不能让小猴子在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去寻找提供食物的钢丝妈妈。
提供食物的钢丝妈妈并不能跟小猴子建立依恋关系和给小猴子安全感恐怖声音一直延续着,哈洛给小猴打开一个小玻璃窗,小猴听到恐怖声音后一直趴在窗户边非常可伶地看着绒布妈妈。只有拥抱和抚摸感觉的绒布妈妈才能和小猴子产生了特别浓的依恋关系
最后,哈里·哈洛把绒布妈妈拿进房间里面,在继续制造恐怖的声音,这时小猴看到绒妈妈后,第一时间就去抱住绒妈妈。
当哈里·哈洛把这批假妈妈陪着成长的小猴子放进正常的小猴群体中时,发现这些假妈妈带大的小猴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抱有敌意,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也不愿跟其他猴子接触。有的还出现了自残性,有的攻击性特别强,不合群。缺乏母爱和安全感的小猴子比较孤僻、抑郁和自闭。
孤僻,沟通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哈里·哈洛通过实验发现:小猴在出生后跟母猴分离超过3个月,对小猴的伤害就无法弥补,即使再跟母亲或其他伙伴相处,也永远不能成长为正常的猴子,因为完全感建立的关键期已经错过了。于是得出了结论:孩子出生后的6个月(猴子的3个月相当于人类的6个月),是建立良好母爱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母亲,要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会对孩子造成巨大心灵伤害。
缺乏母爱的小猴子更容易自残哈洛继续用这些假妈妈带大的20只母猴做繁殖实验:当成功繁殖出小猴子之后,这20只母猴中,有7只母猴产下小猴,剪断脐带后便不再理睬小猴子。
不理自己的孩子有8只母猴经常使用暴力殴打和虐待自己产下的小猴子。
暴力殴打和虐待自己的孩子有4只母猴更是残暴地杀死了小猴子。只有1只母猴非常笨拙地尝试给孩子喂奶。也就是说,假妈妈带大的孩子几乎不会繁殖后代。哈洛苦思很久,觉得是缺乏运动的关系,于是重新做了一个可以摆动的绒妈妈,
第二次试验,可以摇摆(运动)的绒布妈妈哈洛又把一批婴猴放了进去,让可以摇摆的"绒布妈妈"养育它们,并保证婴猴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一起玩耍。这个摇摆的实验非常成功,拥有运动和能够与同伴玩耍哺育长大的小猴子,长大后基本都正常了。于是哈洛根据自己的一系列的实验得出结论:伟大的母爱还有运动和玩耍两个重要的因素,只有食物和拥抱,缺乏与孩子充分的互动和运动玩耍,孩子的大脑感官系统与情感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缺乏互动和运动玩耍的孩子脑功能会失常,表现出暴力、孤僻以及精神分裂。抱着孩子做运动有的老人看到年轻的父母听到婴儿哭了,就抱起婴儿轻轻的摇动,就说怕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摇成习惯后婴儿更依赖于摇动才会安静的睡觉,哈洛的实验结果证明,适当的给婴儿轻轻摇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加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和健康成长。从心理学家哈洛的系列实验中,我们能够得到以下启示1、 缺少母爱的孩子严重缺失安全感,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际关系障碍2、 对孩子的抚养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需要抚摸,拥抱,亲昵,互动沟通,运动玩耍。3、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的孩子将来对新生家庭的幸福有很大的影响。4、 任何人对婴儿的细心照顾都不及亲身母亲的照顾更能给婴儿完全感。缺乏完全感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1、咬指甲、吃手指婴儿期间会吸吮小手指是正常的情况。但如果孩子已经会走路会说话了,还在吃手指、咬指甲,说明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通过吃手指和咬指甲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2、非要摸着妈妈的身体或者抱着玩偶和被子才能睡觉。孩子睡觉时蜷缩的姿势好像在襁褓中一样,抱着玩具,抱着被子,或者喜欢摸着妈妈的身体,抓住大人的手等才能睡觉的孩子也是严重缺乏安全感。3、不能接受批评,易哭,情绪不稳定比较较敏感,对外界戒备心强,不自信,害怕被父母抛弃,被批评就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哭闹不休。4、每次和妈妈分离都会哭闹很久上幼儿园时哭闹不休,不肯离开父母。或者父母不在身边时特别听话,很乖巧,看见父母就调皮捣蛋,异常活泼开朗。5、害羞,胆小,孤僻,被动在陌生的的环境里不愿表现自己,总是躲在大人的身后。在户外不敢主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给孩子更多的完全感,父母们该如何做1、 婴儿最好是母乳喂养,不能让婴儿单独睡觉,多与婴儿互动,玩耍。从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猴实验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婴儿出生6个月内是建立安全母爱时期,婴儿的食物最好是用母乳,不仅仅是营养好,更重要的是跟孩子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母亲也要避免长期与婴儿分离, 3个月的产假后去上班的母亲,下班回来后一定要亲亲孩子,抱抱孩子,与孩子良好的互动。更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睡在小床上,晚上的时候要由父母陪着睡才能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2、 对孩子的抚养最好是长期固定一个人,不要换来换去婴儿会对固定的看护人产生强烈的依恋关系,跟抚养人在一起会很开心,抚养人离开会感到恐惧,会哭闹。所以,固定一个抚养人,培养孩子长期的依恋关系,慢慢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如果更换抚养人非常频繁,刚建立了一点依恋关系,抚养人又离开了,会让孩子经常处于分离焦虑的恐惧中,无法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是非常不利的。3、 跟孩子分别时要对孩子说清楚,不要偷偷离开。迫于生计,父母没有办法一直陪在孩子身边,但有些父母跟孩子分离时怕孩子哭闹,不给孩子说清楚就偷偷离开。这样虽然省心,却给孩子带来了恐惧感。2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恒定感,突然发现父母不见了会非常恐惧,会以为再以见不到父母了。这种恐惧感就一直围绕着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非常不好。所以在与孩子分离时要给孩子说清楚,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时候回来。4、 不要吓唬孩子孩子哭闹的时候,千万为了让孩子听话,安静下来就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快点睡觉,再不睡打老虎就来吃你了。"一般2岁的孩子心智发育还处于低级阶段,没有检验判断能力,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当真,他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恐怖很危险,离开父母就会很容易失去安全感。总结:安全感的建立主要是在孩子6个月前,婴儿的安全感是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获得的,父母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在孩子哭时要积极的响应。不要在孩子哭闹或者生病时不管孩子,更不要过早的让孩子一个人单独睡觉。与孩子分开始一定要给孩子说清楚,不能偷偷溜走。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里要经常跟孩子视频沟通,或者经常去看望孩子,陪孩子聊天互动,拥抱和亲昵。更不能吓唬孩子说不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