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岳麓书院的最新“发现”

参观岳麓书院的最新“发现”

作者│管怀伦

下午有课,上午得便,授课单位根据我的愿望安排我游览岳麓书院。1967年串联时来过,但嘴上无毛,无知浅薄,甚至还没完全脱盲,当然看不出名堂,所以现在才想再来看看,权当补课。

果然不虚此行,真的有所发现。恕我孤陋寡闻,不知——当然也没特别关心有无前贤论说,反正我是把自己获得的感觉当作一种“发现”。《大学》有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的“发现”就是“近”了“道”,这个“道”,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源头,感觉就在这里,就在岳麓书院。

国务院确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

关于毛泽东思想,中共党章说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从事实来看,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确找不到任何一个理论学说能像毛泽东思想这样,对于社会变革、历史发展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

当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起码具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理论。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说,贯穿于上述理论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方面。因此可以说这三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在这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因此成为中共根本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因此成为中共根本的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进行中国革命的基本原则,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独立自主,中共很难内反教条主义、外“抗”共产国际,最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胜利之路。但在三者之中,实事求是则是前提,没有这一条,一切免谈,当然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

过去,我只知道实事求是与汉朝河间献王刘德和今人毛泽东具有密切的关系,来此方才发现,原来实事求是还是岳麓书院的院训。凝视苍劲古朴的“岳麓书院”和霸气凌然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名联后,迈步走向正厅,正厅门楣之上,就高悬挂着一块“实事求是”匾额,仰望着它,不仅标志我已经进入了这座极负盛名的“千年学府”,也随之进入它的精神世界,而且开始刷新我的“实事求是”观。

正厅门楣上的“实事求是”匾额

此话怎讲?就是在我的“实事求是”观念中补上了“岳麓书院”这个关键环节。换个说法,“实事求是”先从刘德后经岳麓书院再到毛泽东,总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汉代河间献王刘德那里,它是对一个文献学家的学术品格的写照;它在岳麓书院这里,已经成为一个传道授业训徒的群体宗旨;只是到了毛泽东,它才成为训育涵养中国共产党优良学风的最高训诫。三者一脉相承而又层层递进,明白这点后,顿时觉得脑洞大开。

那么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与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讲解员说毛泽东在此求学期间,得杨昌济先生特别关照,住在右侧的学舍,就在“实事求是”的一侧。我目测了一下距离,毛泽东站在学舍,只要推窗抬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实事求是”。想想这四个字,就是这么一次次地在毛泽东的心里刻磨,反复雕琢着毛泽东的心灵,当他的革命实践与马列主义相结合之后,终于把实事求是升华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进而成为亿万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武装。

当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的寓室

试想,如果毛泽东没有岳麓书院这个求学环节,没有得到岳麓书院的特殊熏染,纵然天赋异禀智慧超拔,也很难成为文韬武略雄冠千古的历史巨子。正是有了岳麓书院,并以其独有文化底蕴与精神导向,给予毛泽东以特殊的学术教养与品格培育,才使其不仅最终成为超越党内群贤的领袖与导师,更成为藐视千秋百代风流人物的旷世雄才,而且创立了饱含经世智慧的毛泽东思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从追根溯源的角度讲,我才敢于断定岳麓书院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源头。当然,经过这次浮光掠影式的参观,我对岳麓书院的丰富内涵仅仅获得初步印象,但这已经足以使我坚信毛泽东在此不仅得到实事求是的真传,而且获得全面的精神滋润与学术浸染,以至毛泽东思想的方方面面似乎都与这里具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联系。对此,待有更多书院资料后我再继续漫谈。

:本文作者为南京市委党校资深教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