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迫击炮发明史

前言:一战两年之后,不断出现的战术需求让炮兵突飞猛进,双方炮兵不但在数量上大幅成长,野战电话、信号弹、前进观测所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让炮兵离开第一线躲到后方间接射击,恶化了与步兵的合作关系,听令于步兵指挥官的壕沟炮兵出现了,步兵们把自己隐藏在西线的壕沟中,操作着新发明的迫击炮,成为步兵的利器。

一:步炮关系

协调步炮关系是一战战术的重要课题,在传统的炮兵分类中,野战炮兵用马匹拖着火炮到处跑,而要塞炮兵的火炮口径大又重,只能安置在固定的阵地中,当攻击方所使用的野战炮口径愈来愈大、射程愈来愈远,要塞炮兵们所面临的处境是敌暗我明,如何找出敌人的炮兵阵地位置,就成了要塞炮兵的生死之战。炮兵发展出利用敌方火炮发射声响的大小来找出敌人隐藏的炮兵阵地的方法。由于这种技术需要平常就大量作测试,因此对野战炮兵来说并不是实用。

但当西线战事呈现静止阵地战时,交战各方的炮兵也习惯构筑永久性阵地,让这种方法再度活跃起来,另一种反炮兵技术是利用三角函数的方法,设立一系列已知位置的观测站,而由数个观测站纪录敌方炮兵射击时炮口火光的相对密位。而后方观测所人员在比较由多个不同观测站的火光纪录后,就可以在地图上交叉比对敌方火炮位置,最后确认敌人的射击阵地,当炮兵密度愈来愈高时,射击的火炮数量太多了,要去分辨哪个声音、哪个火光属于哪门火炮变得非常困难,当敌人所有的炮兵同时射击时,要分辨各别炮兵阵地位置也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第三种有效的方法是空中侦察,利用飞机或气球来找出敌人的炮兵位置。利用气球的好处是可以长时间停留在固定位置,详细观察当面敌军炮兵阵地;利用飞机的优点则是可以深入敌军后方,不受地形地物阻碍。在野战电话质量十分不可靠的时代,各个观测站要把观测到的数据传回后方观测所需要相当的时间,而当时的飞机也没有装设无线电,侦察机与地面人员最有效的联络方式是把看到的资料写在纸上,再飞回己方阵地后丢给地上的友军。到了1917年中期,在有、无线电通讯科技上的发展简化了通信上的困难,让反炮兵战斗成了单纯的数学问题,

各国陆军就开始指派了专业的反炮兵部队,而到了1916年凡尔登会战时,德军已经可以标示出大部分敌人炮兵阵地位置,可以摧毁大部分他们标示出来的法军炮兵阵地,想要减低敌方反炮兵射击危害时,首先是在攻击发起前所有的火炮都要尽量地保持缄默,只要火炮持续保持静默,就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把他们找出来,即使找到敌人炮兵阵地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步兵发动攻击前先把敌人火炮屠杀殆尽,

因此在指挥层级上通常是由步兵师或步兵军炮兵军官开设观测所,在各种通信条件都十分稳定的条件下指挥作战,而步兵营、团指挥官利用各种信号弹、火箭来表示弹幕的速度过慢或是过快,壕沟中的步兵也利用信号弹来要求炮兵在第一线壕沟前组成固定弹幕阻止敌方步兵往前推进,这样的方法在夜间尤其有效,而夜空中灿烂的火花更可让炮兵清楚知道目前发生什么状况,但白昼时明亮的阳光与空中各式各样弹药爆炸产生的烟幕,让炮兵与步兵间的信号协调变得不是那么有效,步兵本身炮兵误击造成的伤亡并未下降,虽然在西线上整体看来是处于停滞状态,固定化壕沟阵地让敌我之间阵地的位置清晰可见,但愈来愈密集的炮击让小小的一块地方中充满了烟雾、灰尘、火光与噪音,让有效的敌我与信号识别更加困难。

炮兵指挥官在炮兵阵地与步兵前线中间开设了自己的指挥所,一方面看看步兵们在干什么,另一方面对远处火炮阵地下达射击指令,并派遣一些理解步兵战术的前进观测官们在野战电话的帮助下与炮兵指挥官联络,但派出前进观测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陪着步兵用双脚前进的是些少尉或士官,这些前进观测官们素养不足,不能提供火力运用建议,法军与德军最后都发展出炮兵连络官制度,让步兵营营长身边有个炮兵出身的参谋人员,不仅可以去协调数个不同炮兵单位的射击,更可以依据战况发展来指派射击单位、射击目标、射击方式来满足步兵作战需求。在德国陆军中,每一段前线都会一位战斗群指挥官,通常是步兵营营长兼任,有权指挥这个战斗群作战地境线内的所有部队,不但包括他的建制下辖单位,也包括所有的炮兵,战斗群指挥官身边的炮兵联络官是他最重要的火力协调参谋,

德军战斗命令从原始的某一门火炮在某时间射击某个目标,演进成了一套复杂的射击命令文件,而步兵除炮兵的射击要求也从涉及某--条壕沟,变成某一系列的壕沟,到变成某--段壕沟,射击方式也从在某段敌人壕沟上射击若干发,变成在敌人阵地上形成弹幕,到后来变成以某某速度形成爬行弹幕,以若干速度前进以掩护步兵前进,使步兵与炮兵间形成了更紧密的协调,但事实上是弹幕前进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步兵的速度。如果步兵被战场上的意外事情阻止了,弹幕就会自己前进,没有弹幕掩护的步兵就会在空旷地上任人屠杀,而当步兵前进得太快就会发现受限于己方炮兵弹幕而不能前进,弹幕射击很有用,但是在对付小目标时则显得是杀鸡用牛刀了,最后各国不约而同地朝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出现包括了从迫击炮到高速加农炮等各式各样的发明,

二:早期迫击炮

为了解决野战炮兵这种两难,就要让第一线步兵拥有更多的建制火炮,以降低步兵对炮兵的依赖。德军迅速发展了一系列的迫击炮来替步兵开路,而在当时德军把这类的武器交给了战斗工兵单位,以便在铁丝网中开拓一条攻击路,德军最原始的迫击炮在1910年于极机密的状态下配发至部队,250毫米口径的可以将97公斤重的炮弹射到400米远的地方,170毫米口径的可以将51公斤弹头射到750米远的地方,到1914年德军共拥有116门170毫米和50门250毫米迫击炮,

在一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星期解决法军与比利时军要塞的行动中证明了非凡的价值,两军在浓密的森林中掘壕对峙,德国炮兵发现自己很难在混乱的战斗中为步兵提供有效的支援。在近距离战斗中,德法两军速射炮很难击中躲藏在树木与散兵坑中的敌人,而当德军炮兵把阵地后移,希望有更多空间可以让弹道更高一点的时候,却又发现自己会暴露在射程更远、射速更快的法军75速射炮弹幕中。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德军尝试着找来一些170迫击炮,

德军步兵们很快地发现迫击炮的优点,迫击炮的高角度射击不但可以击中躲在树木后面的法军,更重要的是就在步兵身边,让步兵可以随心所欲地攻击自己中意的目标,当炮兵射程愈来愈大、阵地离步兵愈来愈远的时候,他们也就愈来愈不在意步兵们在意的目标,步兵手中有迫击炮的时候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这样的优点很快被第5军团司令威廉亲王所发现,亲王说服他皇帝老爸,把自己的助手安插到参谋本部,主管克鲁伯公司与莱茵金属公司发展新型迫击炮,让新型迫击炮迅速地从工厂中源源不绝地交到步兵手中。

被迫击炮打得落花流水的法军在1914年9月下令要不计代价找出一种可以跟德军迫击炮匹敌的武器,于是在博物馆找到了1830~1848生产了一批小型的青铜前膛装填火炮应急,这种武器可以有效地把炮弹射到德国人战壕里,法军同时也改装了80毫米的老式山炮,这种火炮可以把炮弹改成从炮口插入,弹体的大小不受到口径限制,可以发射58、78或102公斤重的炮弹,

虽然使出浑身解数,但面对着德军优异的迫击炮,法军还是无法赶上德军的优势,法军利用各种各样火炮零件拼凑而成发射一种6公斤重有翼弹头的58T型迫击炮,58毫米直径的炮管其实原本是105毫米加农炮的复进筒,而直径150毫米的炮弹是从老式臼胞炮弹改装而来,弹头内装的高爆火药则是太不稳定民用炸药,由于利用了大量现成的零件,第一批70门很快交到法军手中,并立刻送去解决德法两军间的不平衡现象。实战结果显示58T是--种非常卓越的武器,法军迅速列为标准装备。但与德军利用工兵来操作这种武器不同,法军是利用炮兵来操作这种武器,当时大量多余的75速射炮操作人员是最好的人力来源,许许多多的炮兵指挥官也趁着这个机会,把手下最差的人员踢到迫击炮单位去。虽然法国人极力追赶,法军还是落后德军一大截。

三:迫击炮战术

从1914年12月开始,德国工兵部队开始把迫击炮单位从各个战斗工兵营中抽出来配属到步兵单位中,每个步兵军中都有了一个由6门170迫击炮组成的迫击炮连与一个由2门250迫击炮组成的迫炮排,大部分步兵师都有了一个由3门重型与6门中型迫炮组成的迫炮连,德军同时开始生产一种76毫米口径,具有复进机制的迫击炮,来取代前线官兵手中大量各式各样手工打造的轻型迫击炮,到1916年底每个步兵师的迫击炮连中都有了12门,当数量日渐增加,迫击炮很快成了德军步兵攻击的核心武器,

德军步兵也放弃了传统操典中所有人员形成一线同时从壕沟中跃出攻击的方式,而是在工兵的支援下每次由小群步兵发动攻击、占领一小块几十米长的法军阵地、巩固阵地,然后一次又一次地使用相同的方法,直到攻占整次有限目标攻击的所有目标为止。这种步兵小组攻击法不但可以大量减少暴露在法国炮兵防护射击时的伤亡,更可以有效解决法军阵地前障碍物造成的困扰。只要有适当的准备,攻击部队事先进行反复演练,储备大量弹药,德军都可以在攻击中取胜

德军步兵营、团或旅级单位大部分的情况下只是让阵地往前推进100~200米,需要射程范围内所有火力集中支援,由于炮兵单位在协调上不方便,通常负责射击敌人炮兵、预备队集结地带与指挥所、观测所等目标,在准备阶段迫击炮利用本身优异的准确性,系统化地射击敌军阵地上的观测所,掩体、机枪巢,,等把敌人的据点一个接-个地敲掉后,步兵从壕沟中出发,迫击炮则把所有火力集中在最接近突破点的法军战壕上,形成固定弹幕压制法军,当德军步兵发起最后冲锋时,两军阵地距离缩短到不到100米,

任何要利用炮兵射击敌人第一线阵地的一方都要冒着极大的误击风险。只有迫击炮在这种距离内有足够的精确度,迫击炮的弹幕则以计划突破点为中心往法军阵地两侧与后方移动,以协助步兵席卷敌人阵地,相对于传统炮兵准备射击要想办法清除一大片的障碍物,现在德军只要想办法清除--条窄窄的攻击路径即可,而要清开这么小的一块区域也不再需要大量的炮弹,几发迫击炮弹就可以清出足供数十名步兵前进的通道。而炮兵的准备射击目标区更小,不但让单位面积内的火炮射击密度更高,也能有效地节省许多弹药。

小战斗有些是可以由步兵班、步兵排建制的步枪、轻机枪、手榴弹、枪榴弹来对付,当小部队手中的武器无法应付当前状况时,就可以申请上级单位提供重型武器支援。这样分散使用的效果十分明显,迫击炮或步兵炮就像步兵班、排一样作为一个战斗单位投入战斗,可以随时与其他单位合力对付战场上随机出现的目标,也可以接受上级指挥官指挥进行纵深战斗。营长可以利用手中的重机枪、轻迫击炮,团长可以利用伴随的步兵炮,旅长可以利用手中的中型迫击炮来打破僵局。

随着德军步兵战术的发展,他们发现自己愈来愈不需要真正的炮兵来帮忙打败敌人。德军是这样地倚赖他们手中的迫击炮,甚至他们发动攻击的极限都等同于迫击炮的最大射程。由于当时的中型与重型迫击炮的射程分别只有750与476米,当德军攻占法军第一线壕沟后通常就.已经到达了这两型迫击炮射程的极限,而这两种武器最初又是设计作为攻城武器使用,重量太大不适合搬运,因此攻击通常在德军步兵攻占法军第一道壕沟后停止。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德国人就把部分步兵师中的野战炮或是一些从海军搞来的小口径火炮,以单炮配置的方式布置在第一线阵地作为侧防火炮,1915~16年冬季终于找到锯短炮管的俄制76.2毫米野炮作为合适武器,当西线开始进入壕沟战后,德军共成立了50个步兵炮连,这些步兵炮连使用五花八门的武器,包括炮管磨损太严重不能继续当野战炮使用的77速射炮及战争末期专门设计的IG18步兵炮。虽然在战场上机枪取代了大部份侧防火炮」所担任的任务,但德军还是喜欢利用步兵炮的高爆弹来对付战场上出现的点目标,轻型的75迫击炮的炮弹仅有4.6公斤,在本身初速低炮身又具备有后座力吸收机构等条件下不但可以曲射,也可以当作直射武器使用。德军不但把这种武器当作迫击炮使用,也当步兵炮使用,到战争末期更直接拿来当反坦克炮使用。

四:现代迫击炮雏形

英军对步兵炮显得毫无兴趣,从1915年12月起直到战争结束,Stokes迫击炮是英国壕沟炮兵唯一的建制武器。Stokes迫击炮具有革命性的简单架构,没有装上任何的复进机构,取消了扳机,直接在炮管尾端装上一根撞针来击发,而在不使用轮子的状况下,步兵们可以轻易地拆成几个可以直接背着走的部份,最重的一块只有23公斤,只要人可以走到的地方就到得了,由于结构太简单了,因此可以轻易地达到每分钟30发的射速,而每发炮弹的威力等同于75速射炮,最大射程也可达到450米,是所有现代迫击炮共同的祖先,虽然英军的迫击炮兵与法军迫击炮兵一样都是利用剩余人员组成的,但与法国不同的是,英国人员大部分都不是从传统炮兵出身的。英国的迫击炮部队虽然有Stokes迫击炮这种划时代的武器,但首先缺乏炮兵战术修养,在实战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由法军操作的Stokes迫击炮在战场的表现就好得多,法国的是75毫米迫击炮高达105公斤,无法让步兵带着走,当时德军主要抵抗线与机枪巢都设在反斜面阵地,法军必须要等到越过棱线后才会发现,而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75毫米迫击炮长射程的优势也因为目标太近而显得无用武之地,在这些因素下,法军大量采购Stokes迫击炮配发到部队中。陪伴法国步兵突进德国阵地,1918年11月11日,法军正式把Stokes迫击炮列为步兵团的建制武器。但迫击炮作为步兵的伴随武器并不是那样的平顺,将军们都不明白迫击炮真正的价值在于支援步兵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迫击炮都被拿来当做炮兵武器使用,而非作为步兵武器使用,只要突破了第一线阵地,就意味着可以长驱直入敌军后方,直到敌人搬来预备队堵住缺口为止,这也难怪射程短但是可以投掷大量弹药的迫击炮会被拿来当炮兵武器使用

法国是第一个试图集结大量迫击炮火力的国家。到1916年8月,法军已经在各步兵师部署了190个迫击炮连,另外在陆军炮兵总预备队中保留了125个迫击炮连-这让法军得以在1916年7月索姆河攻势中使用超过1,000门迫击炮,法军使用的各型火炮,迫击炮在这两次攻势中都被编到准备射击计划中,以长达数天的准备射击来摧毁躲在工事中的德军。而不像速射炮与榴弹炮浪费大量弹药却没有什么效果,

法军的迫击炮绝大部分都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在德军纪录中丝毫不讳言法军迫击炮的效率与破坏力在德军阵地中造成了无以言状的恐怖。德军喜欢利用迫击炮短暂而快速地集中射击,而非如法军--样利用迫击炮来执行长时间的准备射击,但这并不意味德军不把他们的迫击炮集中使用。德军把大量迫击炮集中于陆军总部的指挥下,各步兵师中的迫击炮被临时编组成了一个「迫击炮旅」一拥有100门重迫击炮、130门中型迫击炮与320门轻型迫击炮。所有的德军迫击炮一-字排开,以对付即将出现的线型目标,而当俄军步兵蜂拥到水际阵地准备射击时,就提供了德军迫击炮最好的攻击目标。

结语

1918年后,步兵不再挤在第一-线的壕沟中,而是部署在纵深3~5公里的-系列坚强据点中,这确保了绝大部份守方的步枪、机枪与迫击炮都处于攻方的迫击炮射程之外,面对这种改变,英法军的策略是让攻击的步调愈来愈慢,以便慢慢地系统性地摧毁整个德军阵地系统,而德军的策略则是让他们的壕沟炮兵数量更多,机动性更强,德军在每个步兵营中配备了8门装在轮型炮架上的轻型迫击炮,而每个步兵旅则部署4门由马匹拖曳的中型迫击炮,步兵师中的77速射炮连被直接编入各个步兵团,

从表面上来看,德军这样大量把短射程火炮配置到旅、团、营级单位的做法像是在走一次大战前的回头路,但是实际上由于步兵炮兵的观念成熟,让这些火炮在战场上的运用方式与战前迥然不同。这种做法事实上是完全颠覆了十八世纪以来战术发展的潮流,德军在战术观念发展上则开创了把大规模的战争拆解成--连串的小战斗,而累积小规模战斗的胜利达到战场上全面的胜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