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秒回,见面各玩手机
来源|末那大叔 ID:monadashu77
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是怎么谈恋爱的?
《请回答1988》中,发生了这样一幕:
在那个没有手机时代,正峰和曼玉第一次约会。
说好了相约在咖啡厅,曼玉在一楼等,而正峰却在二楼。
两个人明明就相距不到10米;
却一直从傍晚等到深夜,也没有看见对方。
曼玉以为正峰耍了她,落寞地回家,趴在床上痛哭。
如果他们有手机,就可以从出门开始,互相告知:
“我出门啦,你呢?”
“我在路上了,有点堵车。”
“我到啦,在一楼右手边的双人座。”
“好的,我下车了!”
可惜那时没有。
直到曼玉到家后,才从好朋友那里得知:
正峰一直还在咖啡厅等着她,于是慌忙赶回去。
而咖啡厅早就打烊了,正峰只能站在门外;
他冻得双脸通红,手也僵了,却一直没有离开。
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说好了在这里见面,她还没来,我不能走。
就这么一个小片段,唤起了我很多感动。
我上学的时候,大家也没有手机,联系很不方便。
朋友们聚会,只靠着一句口头约定的“不见不散”。
没法更改、没有借口,大家都没有一次说好了不来。
我们都曾站在海边的钟楼下面,等过一个人。
尽管不知道对方到哪儿了,却丝毫不慌。
而不是像现在,出门前5分钟,还要盯着手机;
生怕对方发来一句“临时有事”,就理直气壮地爽约了。
没有手机的年代,人和人之间相处真的很麻烦;
重要的事只能见面说,信件要半个月才能传达到。
有急事也找不到人,别提多糟心了。
但没有手机的年代,一段好的关系却又那么珍贵;
想念的话只能当面说,想吵的架只能当面吵;
爱一个人你要笃定、要等、要说话算话、要说到做到。
而不是挂了电话就断了,拉黑删除就忘了。
那时候的我们,比现在笨拙,也比现在深情。
从前的日子很慢,周末和节假日,都比现在长。
我们没机会捧着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也没渠道盯着明星八卦,关心别人的家长里短。
几年前,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北京出差时,我把手机弄丢了。
最初的几个小时,我特别慌,简直感觉我要跟这个世界断联了。
在妥善挂失了手机号和支付宝等等之后,我反倒轻松了下来。
我坐在书桌前阅读,没有了微信消息的打扰;
我打开电脑码字,收不到各种APP的通知。
我不能定外卖,就走到楼下超市买菜,给自己做了一顿便饭。
我甚至尝试给北京的好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我在北京,手机丢了,你来老地方找我吧。”
不到40分钟,居然真的见到了他。
两个人都放下手机聊天,连话题都比平时多,语速也比平时慢。
虽然隔天,我就用上了新买的手机,要处理各项工作。
但我始终觉得,那段脱离手机的时间,挺难得的。
它让我意识到,真的没有那么多人需要联系;
也没有那么多事值得关注、耗费情绪。
对于一个想找你的人,没有微信,他也会找到你,或者等到你。
对于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没有你的参与,也会推进下去。
这世界上的所有关系和事情,都是有成本的;
你占有得越多,维护的成本也就越高,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你可以在微信里,同时跟四、五个人保持联络,时时聊天;
但如果要见面,你却只能在一个时间段里,属于一个人。
如果可以谈一场没有手机的恋爱,也是好的。
不能天天通话,那就天天见面吧。
去家门口等你,下班去接你,吵架了跑着见你。
不让99%的精力,都被无关的人和事分心;
而是全心全意,专注于你这1%。
回到那个书信长、车马慢的状态里。
我没有手机,却比任何时候,都可以好好对待你。
亲口对你说早安晚安,以及那些所有关于爱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