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讨论死亡的时候,也是在探寻生命的意义

文丨越水葉  · 主播丨大超

“向死而生”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给出的关于人生的终极答案,是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人也会发觉生与死这类平时仿佛存在感稀薄,与自身相距甚远的话题,其实一直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从古至今的哲学和艺术,归根到底都是对于人性、生命本质与意义的讨论,只要深入挖掘就自然离不开对“死亡”主题的探讨。

内观己心——产生求死欲的人的内心

人产生自毁倾向的时候,反而可能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渴求。

或许正因为明白“生命”的重量,才会产生对于存在于世的愧疚,去思考死亡与生命的关系,其实这些人恰恰是想要认真对待生命的一批人。

“自毁”之所以会给人那么大的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通过“毁灭”,除了为摆脱痛苦之外,我们把一切能毁灭的、认为不重要的事物毁掉了,才能知道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些至暗时刻,突然找到了自主涌现的、想要为之而活的事物?“自毁”之心的产生是否不只是对于结束生命的期望,还可以有更积极的意义?或许可以看作是主动的创造“契机”,进入一种状态,排除干扰来听从内心的一种指引——创造出活下去的意义。

启迪多元思维——死亡的象征含义

艺术领域的大家,总绕不开对于死亡题材的挖掘剖析。

他们敢于直视大众避讳的阴暗角落,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著名鬼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就把他对于死亡的思考,融入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里大量运用死亡元素,具有丰富的隐喻内涵,也充分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1996秋冬“但丁”(Dante)系列的头饰灵感来源于14—15世纪的佛兰德绘画、诗人但丁的《神曲》和爱伦坡的恐怖小说。

头饰的布料与手骨的造型结合,手骨从头颅的侧面包住半边脸,带有窒息与恐怖神秘的气息。骷髅手骨在这里有人类在地狱与炼狱中挣扎并深感悲观忧郁、苦痛绝望的隐喻含义,使人性的脆弱与阴暗暴露出来,放大了人在死神面前的颤栗与无助,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美感。

但丁系列的另一件引人注目的设计是黑色面具,它的中心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这件作品的灵感源自魔幻表现主义艺术家乔·彼得·威金的作品,麦昆将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死亡的临近常常强制性地带来一种圆满的感觉,这是人凭着意志或好的意愿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死神是伟大的圆满者,他给人生的损益表画上一道无情的底线。他以其自在便达到了某种形式的完整。死亡是经验人生的终点,又是灵性人生的目标。

”从荣格的心理学视角,圣人耶稣之死的经典母题也象征了人类在内在世界达成的完整状态。完全态的人,即圣人耶稣,他自主背负起自己的命运与承担全人类的苦难,作为先驱坦然赴死。因此他的死亡是终结,也是起始。

圣人之死并不只是一种悲剧,从象征的层面它反而带有一种毁灭与重生的意识。树木要想长入天堂,就要植根地狱,要想寻求生的意义,就要深切的了解死亡。

耶稣受难的价值不在于他把人性的恶从世界上消除了,而在于他接纳了人性的恶,并愿意与之融合,而不是把人类的罪恶进行无情的批判否定而压抑,死亡则可理解为一种借以达成圆满目标的形式。

2001春夏“VOSS”系列的设计更完全突破常规,有老鹰标本与白色纱布做成的头饰,可以说是一种装置艺术,并与人体紧密结合。模特戴着金属面具,口中含着输氧管,无数将死的飞蛾爬在身上,有着窒息、诡谲的情境感。

麦昆这场走秀的背景设置在精神病院,舞台的玻璃是仿照病房的设计。模特头上绑着仿佛纱布包扎病人的头饰,也增加了这种情境感。麦昆用时尚的方式结合这些死亡元素构造出荒诞的场景,表达了被视为“异端”的精神病人的绝望、孤寂与无助,病人自由被束缚,幽闭在狭小的白色病房内,就和将死的蛾子没有什么区别。

可以看出在设计师眼中,死亡也是不自由、被束缚的代名词,而老鹰则象征了精神病人对于自由飞翔、逃离精神病院的向往。但作为标本,虽然看上去是活生生的,却不会动、无法出声,所以仍是一种虚妄,生的幻想又破灭了。

蛾子不如蝴蝶般美丽,在民间传说与原始部落中,蛾子被当做死者的使者,但它也有精神指引的象征。人能够在它的指引下经历旧自我的衰亡,找到自我救赎的道路获得新生。精神病人可以说就处于一种彷徨、自我的迷失中。

部分的死亡其实也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需要“杀死”过去的自己,也就是通过自我认知、看待世界方式的更新来获得成长。人身处濒死状态时,也往往能够找到能够为之而活的动力与价值,所以死亡元素除了代表毁灭,也是给予了人活下去的意义。

回归人文——向死而生,创造个人的“艺术”

就像荣格认为这个时代需要“神话”一样,笔者认为“虚无主义”的突破口在于需要每个人创造个人的“艺术”。

它的价值,不是由他人、由世俗去定义的,也不一定是由创作者自身决定的。这即是:它自主涌现,我感知到它了。而表达出来也许也会被别人感知到,它就成了艺术、成了创作。绘画、文字、音乐、舞蹈都是它的表现形式。所谓个人的“艺术”是高度凝练的个体看待世界的方式,人文关怀是其中最突出的价值。

人类单独的生命在广阔的世界里看是渺小的,仿佛大海中的一颗水珠。我们需要一些事物来抵抗自身的脆弱性。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不避讳的去思考、去探讨人类无法避免的死亡这一底层问题,不断“杀死”旧的片面认知,开拓新的视角。

当我们在讨论死亡的时候,我们是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向死而生”,才能得出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意义的答案。

点击关注“正心正举”视频号获取更多智慧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