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眼中的2010~2020
2010~2020,很多号都写过,咱们算写的很晚的。
过去的十年不仅仅是个自然整数十年,而且恰好经历了两个节点。
2010年,全世界还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2020年,全世界深陷疫情的泥淖中。
人类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中间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一切都像是宿命。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大国崛起精彩纷呈,即便是行业兴衰,企业传奇,都值得大书特书。
但我都不想写,因为别人写过了。
我来写一个微观的视角,一个普通人,一个小人物,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个体,他眼中的这十年。
这个人,就是我。
2010年的时候,我在一家芯片企业,做软件架构师。之前刚经历剧烈的人事内斗,俗称办公室政治,好不容易进入一个平静的时期。
眼看着我所在的部门开始掌控整个公司的软件,这么继续下去,未来会很好,起码我们在公司的位置会很好,因为有利用价值,坐在重要的核心岗位上。
但是外部大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原本上市在望的公司,因为种种不可言述的原因,没戏了。
那一整年,我都在犹豫,犹豫要不要离职,毕竟四年了,没有加过薪。我们行业毕业头三年薪水翻番是惯例,四年后拿的钱比刚毕业时还少,我听说过的人里面,恐怕也只有我自己了。
当然,忍受低薪,是我看好公司,也看好行业。
事实证明我看错了,我的目光早了十年,芯片行业的大爆发是十年以后,而不是十年以前。
与此同时,同一年里最重要的事,是我的交易开始盈利了。
2011年的时候,我跳槽去了一家国企,从软件架构师变成了系统架构师。工作内容也从软件变成了伺候领导。
我为什么没有说工作内容是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而是用了伺候领导这个词儿。
因为后者才是实质。
绝大部分工程师,终其整个职业生涯,转不过弯儿来的就是这点事儿。
当年做软件架构师,是干嘛的?是糊墙的,墙糊的好不好,是那时候心心念念的全部。
哪个领导要是阻碍了自己糊墙,就觉得他不懂管理,是个垃圾,哪个老板要是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和顺畅的环境让自己糊墙,就觉得他是个烂老板,这是家烂公司。
天底下绝大部分工程师,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起于工程师,止于工程师。
我后来明白的那点事儿说穿了很简单。
一个包工队,最重要的不是让自己满意,而是让业主满意。
装修的最高境界不是让自己兴奋的手舞足蹈,而是让业主愿意为此买单。
明白自己什么时候是主角,什么时候是配角,什么事情要做成,什么事情要做不成。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明白打仗与打架的区别。
打仗这种事儿,该赢的时候要赢,该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要输。
这话说起来很简单,操作起来很复杂。
因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并不一致,公司目标与高管目标也不一致,部门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个人之间的目标不一致。
所以十个码农里也不见得有一个人适合做组长,而绝大部分组长将止步于此,他们能够理解的就是分拆任务,交给适合的人,做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很不容易。
2012年的时候,开始创业,因为需要,从带研发团队变成带市场团队。我的工作内容其实就俩字。
赚钱。
卖产品只是赚钱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让业主满意,让业主掏钱。
可是赚钱有很多方式,并非只能卖产品。
我的工作渐渐变成了游走在商人之间,我开始明白一件事,战争不是目的,战争只是手段。
你看,过去了三年,人的想法已经改变了三次。
2010:我要打赢。
2011:我赢不赢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场仗要打赢,否则谁给我发钱呢?
2012:为什么一定要打仗呢?有没有别的办法?我们的目的是利益不是战争。
2013年的时候,我的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上了,毕竟交易已经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那时候我忽然发现自己此前好幼稚。
从打架到打仗,从打仗到打赢,看似目光开阔了一百倍,但始终瞄准的是面前的这台机器。
我们为什么非要选择这台全副武装的机器作为对手呢?
机器的背后,操控它的,是人。
人是有缺点的,人会不断地决策错误,只要你看透了人,不需要打败那台机器,你也可以赢。
从那时候起,我觉得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技艺,不是管理,不是口才,而是判断。
我觉得这才是选择大于努力最好的解释:
选择不是一次,而是次次,次次高成功率的选择来源于判断,而判断来源于看懂了人。
2014年的时候,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辞职。
与其说辞职,不如说退休,实际上已经退出行业了,虽然此后还挂过四年职。
这之后的日子是很空闲的,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一件事。
2014年是回报率首次跌入倍数以内,当年的回报率是99%。
此后狂跌,但维持在28~39%之间止跌了,你看,全心全意的交易,但市场一点面子都不给。
这其实很正常。很多人说复利复利,复利是很难的,难就难在时间。
把30%的回报率维持10年,有很多人能做到,20年,就凤毛麟角,如果30年以上,那全世界也屈指可数了。
所以2014到2017,我第一个看懂的人,是自己。
我经历过自信满满,2014年的时候我认为巴菲特和我唯一的差别就是时间。
就像一个潜水者,在下潜的最初,他认为潜水很简单,照这个进度,只要时间,他很快就会打破世界纪录。
但到2017年的时候,即便维持30%的增长率,也让我觉得困难的让人窒息。我开始感觉到了水的压力,越下潜,水压越大,你的每一个毛孔都像要离你而去。当年的回报率第一次掉出30%,只有28%。
2018年的时候,我开了这个号,最初咱们的读者大概只有几十个,三个月后,有七千人,十个月后,有一万四千人,转过年去,有三万多人,时至今日,两个号有二十几万人。
为什么有人听我说相声?大概是我说的好吧。
为什么我要说相声?因为我并不仅仅是在说相声。
有很多人听不懂后半句。
人一定要明白,价值和价格不见得是时时对应的,但早晚会对应。
2010年茅台每股只要100多,如果你买到今天,涨了十几倍。
价格很多时候滞后于价值。
生命中什么最重要?不知道,但赚钱肯定很重要。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什么?
是赚钱的姿势。
一个年薪300万的人,能够财务自由么?答案是不知道。
他要经历办公室政治,甚至行业兴衰,谁也不知道他哪天失业,失业后怎样,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个每年收租300万的人,是不是财务自由的?当然是。
租金亦有起伏,但起伏的程度比工作小很多。
两个人的收入是一样的,区别是姿势不同。
纵观过去十年我做的事情,无非就是把主动收入都变成了被动收入,然后让被动收入不断地放大。
而最后的两年,我新开的分支,是布局未来。
过去的两千年,什么最重要?土地最重要。
过去的二百年,什么最重要?赚钱最重要。
未来呢?数据最重要。
流量是数据,数据不是流量,流量只是一种数据的一种低层次形态。
如果你只是想要流量,要做的是撇开晦涩的部分,彻底的追求奔放。
就像一个人在前门楼子跟前表演吃屎,大家喜欢看,图的是个乐子。
你能够得到的是人气,但也仅仅止步于人气。
换句话说,大家喜欢看你,是因为你在讨好大家,你说出了别人想说的话,人家因此喜欢你。
这是一种人气,不是一种权力。
什么叫做权力?
我说你不爱听的,你仍然听,这才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纯度相当高的权力。
因为你并不是畏惧我。
权力有很多种,大都是源自畏惧,比如家长说你,你怕他打你;老师说你,你怕她告状;老板说你,你怕扣工资。
但我并不能把你怎样,你可以随时取关,可我仍然可以在每天的文章中夹带一部分让人不爽的内容,你仍然愿意听,这就是权力的体现。
高纯度的权力。
虽然这个权力很小很小,它在监管之下,在平台之下,甚至受制于听众的心情与接受度,只能一丁点。
但它确实存在了,如同萌芽一样。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坚持不肯去掉那点让你反感的内容,去掉它,我可以迅速做大,但是,我将失去这点权力。
依我看来,这点权力在未来的价值,远大于损失的那些流量钱。
因为从土地,到资源,到数据,本质上人类追求的始终是话语权,文明始终是人的文明。
我们今天说的是微观,其实把宏观包进去了。
我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我看到国家崛起的路径也是如此。从制造,到渠道,到资源整合,最后直指话语权。
你要注意,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想要达到这一步,都是步步为营,一点儿一点儿挪过去的。
我并不是上来就说我要话语权,就算你给我,我拿啥去养?
要是只盯着眼前,没有步骤与目标,你很快就被淘汰了;要是只有长远却不知妥协,你活不到赢的那一天。
小人物与国家就像秦兵与秦军,一个有想法的兵,从他身上就能看出他所在军队的影子。
过去的十年有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参考时代洪流。
其实你反过来想也是成立的。
时代的洪流,不就是一个个的个体,推动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