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了200个家庭才知道,真正富养长大的女孩是怎样的
坚决站在“富养女儿”的这条阵营里,永不换队。
昨天推送完文章,后台收到了一位新手妈妈的留言。
她说自己是孕20周的时候关注的女儿派,因为太太太太太太喜欢女儿了所以整天都幻想着肚子里的宝宝是个可爱小公主。
没想到美梦成真,半年前如愿以偿拥有了个粉粉嫩嫩的天使女宝。
可忧心的事情接踵而来。
一有声音说“女孩必须富养,日后才不会轻易被骗走”,立马就有反对派站出来“学富贵人家那样养女儿,保准一宠就坏”。
她问:
“害怕穷养把握不好分寸,会让女儿软弱自卑,格局狭小;担心富养掌控不好尺度,会让女儿骄纵攀比,自私自利。
若是折中,又该如何取舍?”
其实在我看来,女孩是一定要富养的。
但要从物质层面去衡量的话,那有钱人的世界我们可能永远都想象不到,也触及不了。
真理是,在和女儿并肩行走的这一段旅程中,很多“富养”的点,其实都“富”在各种各样的细节里。
知乎上有个1亿人浏览的问答:女孩子被富养是怎样的感受?
底下8000多个女生,在不同的维度里给出了最精彩的答复。
换个角度,从孩子的角度去丈量成人的做法,精挑细选出来的这4点,一定会是你最想要的答案。
01
合理满足即为富
温柔支持即为养
@我就是来看看:
我上大学时,大多数同学每个月大概是五百到八百的生活费,我是一千五。
我是宿舍第一个买电脑的,也是第一个穿在当时比较贵的衣服,还是第一个搞小买卖的,就是倒腾一些护肤品化妆品卖。
这些所有,如果没有妈妈经济上面的支持,我什么都做不了。
我问我妈,为什么你给我这么多。
我妈说,你是女孩子,我不想你羡慕嫉妒别人有的东西,别人有的妈妈给你买,你不能为了一点小恩小惠走歪路,女孩子走了歪路将来是要后悔的。
我家庭普通,是我妈妈竭尽全力在我成长期满足了我的物质,在三观上做了好的引导,她很棒,是我的好妈妈,是负责的妈妈。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吃沃柑,跟妈妈讨论说好贵。
我妈说:自己喜欢吃的,再贵也不贵。无论是什么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你自己,绝对不要忘记自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应该珍惜的。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一直是班上第一名。现在三份工作,一份正职两份兼职,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最长一天工作17小时。
因为我相信妈妈常嘱咐我的那句话: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让女孩按照自己的能力去生活,不卑不亢张弛有度,享得起福,也吃得了苦。
02
视野丰盈即为富
安心定志即为养
@小明不得了:
我的家庭大概是中产吧,爸妈非常看中契约精神。
他们从小就教育我即使是和最亲密的朋友也不应该有金钱纠葛,所以只要是合理用途,父母一般都会满足我的需求,防止我向他人借钱。
当初读高中时起点太高,导致后来跌落的时候一蹶不振,我想放弃数竞,是爸妈一直开解我。
快抑郁的时候有父母的支持真的太感动了,这种感觉就是非常安心,天塌下来也有地方可躲的感觉。
他们也非常尊重我的自由发展与选择。
我三岁练中国舞,考到八级时我妈跟我说:你想清楚还要不要继续练了?我过了这么多年现在才问你是因为你长大了,你有自己的意识了,所以你可以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换成其他舞种。
我妈一直觉得“世界观是建立在你看过完整世界的基础上”的,她带我去匈牙利看国庆阅兵仪式,去斯洛伐克喝啤酒,去阿联酋拍海岸线......我父母一直在支持并鼓励我“见识更大的世界”。
我始终认为,一个女孩她所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去过的地方都会在她现在的样子里反映出来。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我成为了一个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的,一个守信、踏实、乐观、善良的人。
有句话叫,让孩子成熟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白璧微瑕,富在眼界,美在心灵。
03
内心无缺即为富
言传身教即为养
@Wu Marie:
我出身在很普通的家庭,没有过多物质享受,但深感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拥有安全感的影响。
读研期间由于专业的关系,我经常会接触奢侈品牌公司,参加会议和一些VIP活动。有些客户简直颠覆我对“有钱”的认知,但没觉得对向往,也没影响到我的消费观。
我和姐姐小时候成绩算是中等偏上,不算最突出,但爸妈没给我们啥压力。从小到大,他们从来没提过“别人家的孩子”。
后来我和姐姐双双录取最好的省重点,高考时却没发挥好,爸爸说:没有绝对好的学校,只有绝对好的学生,你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决定,哪怕是高考。
我们相信这一点,非常努力地提高自己,后来我硕士推免被复旦和上外录取,姐姐被北大录取,但这时我们又面临着学费问题。
爸妈说:喜欢什么就去做吧,我们会尽全力。
我觉得不管家庭条件如何,教会女孩做一个勇敢、自信、内心开阔的人,就是富养吧。
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许微不足道,但往往最是细微之处,最能打动孩子的心。
04
勾勒仪式即为富
以食暖心即为养
@懒财小懒:
至今记得很清楚,小时候,7岁左右,父亲给我买了双锃亮的白色漆皮小踝靴。
100块左右。
那个年代,给一个7岁的小女孩,花上100块钱买纯皮的小靴子,重点是:码数正好,并没有买大一个号。
妈妈当时无比肉疼地埋怨爸爸:一个小孩子脚长得那么快给她买正好的鞋干嘛?再说大人的皮鞋也不比这个贵多少了......然而爸爸只顾夸我穿着新皮鞋真好看。
记忆中长到这么大,那双小靴子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双鞋。
我爸真的超会给我营造仪式感。
有次过生日,他让我挑礼物。当时流行音乐盒,我挑了个最好看的,当然也最贵:玻璃盖子,打开左边是舞台,把右边穿白纱裙的舞女放上去,拧发条,舞女就开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这个生日礼物成为街坊四邻小孩子群体围观的焦点——我的同龄人过生日从没有过这个待遇。
过年我们全家跟着春晚倒计时迎新年,零点钟声响起的时候,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姑娘你又长大了一岁啊。”
写完这篇文章,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年了。我对于探访民间巫术的兴趣至今未减,探访的结果之一是我还想就此说一些话。可以说,这是一些多余的话。
巫术之与民间信仰有着无法界定和厘清的关系。我在这里没有用“宗教信仰”这样的短语,因为这样的信仰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渴求、祈诉,目的是趋利避害、求取现实生活的平安和富足,究其来源,乃是对现实中可以预见的风险的规避,对未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及可预见的利好的预防和诉求。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来探究巫术,我认为生活中的巫术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除了一般的“巫术”定义之外,似乎至少还可以理解为“对于人、事、物及其与生活的关系的一种特殊认识和理解及因此而形成的观念、意识、心理和言行表现”。还是举例来说明吧:
民间对于建房中举凡与大门有关的事情甚为关注和谨慎。其心理因素,除了门神、四灵等迷信因素之外,最为主要的认识就是大门是房屋的象征,具有等同于房屋的意义,而房屋与人一样也是有灵的。所以,其一、立大门、封大门是要举行相关的仪式,其“主打节目”就是用大门的制作尺寸来祈求福祉,用匠人的祝、赞预示吉利,以鸡头的朝向预卜吉凶。熟知鲁班行工匠的人都知道木匠、砖匠会使用一种叫“鲁班尺”的尺子。鲁班尺的主要功能不在于丈量,而在于依据特定的尺码卜定吉凶。依据砖匠、木匠行的成规,大门的不同高度、宽度依次应验“财”、“病”、“离”、“义”、“官”、“劫”、“害”、“本”等八种不同的吉凶情况。9尺9寸高、5尺4寸宽,这个尺码与“本”相应,预示平安。其余的依此类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不同的建筑又要求与尺码相应以达到最理想的利好效果:一般地说,药铺(即现在所说的医院)的大门要与“病”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学校、官衙的大门要与“官”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店铺、祠庙的大门要与“财”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二,几乎是一个古往今来始终未变的通例:同一排建房左邻右舍,大门的尺寸大小要一致。它的简化形式就是彼此的大门必须一样高。否则,即有人强我弱、强者凌弱、遭遇门高者打压的风险。其三、木匠做门窗时,讲究木料的处置要与“根在下枝在上”这样的树木生长之理一致,反之,做出来的门窗枝端在上则认为是不吉利的。但是,在制作家庙这样攸关一族荣兴衰败的建筑时,木匠往往会应主人之请,特意将大门门框中的一根木料按“枝端在下、根端在上”的方式来处置,此举寓意为“树倒树倒,代代温饱”。
基于万物有灵的认识,民间历来都很注重安置栋梁,除了此前介绍的封栋仪式之外,民间还从其它三个方面予以重视:其一,材料的选择,讲究用“双桠树”做栋梁,讲究栋梁从采伐下山到安放到屋梁上,这期间材料不沾地。所谓双桠树,就是由同一个树根发出的芽长成的两棵树中的一棵。所谓不沾地,就是材料不要与地面接触,而让板凳等把木材架起来。其二,镇的放置。在这里,放置镇的目的在于使其具有神奇的功能,这与佛、道及民间庙宇里的神像必须放镇一样,不过,那不叫做镇,而叫做“脏”。栋梁中的镇放在主梁正中的暗格中:中间凿空,外面以木板覆盖,几乎就看不出凿空的痕迹。镇包括安梁文书、历书(民间称之为“皇历”)、钱币、折扇(一般两把)、笔(一般两支)、墨(一般两块)等物品,其它还可能有米谷豆盐茶。最有意思的是,与神像里面的“脏”一样,有些镇中还有海马、海龙、石燕。这可能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其三,栋梁的位置。概括地说就是主梁处于正中位置:处于前后左右这四个方位的正中位置,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屋脊正中位置。主梁之外,一般还有两根陪梁。陪梁置于主梁之下两三路砖处,与主梁成三角形,一般漆成朱红色。
屠夫的禁忌。旧时,屠夫行对于所谓的“怪气猪”有一种特殊的敬畏感,一是除非有相应的、足以使自己能制服怪气猪的本领,否则,绝对不敢动刀宰杀。因为有一种观念认为这样的猪是鬼怪投胎,具有特别的神通,没有本领的人,或者本领胜不过猪的屠夫会招致报复:最严重的情况是丧命。二是依规矩,杀猪的屠夫可以无偿的得到一半的猪肉。所谓 “怪气猪”,包括以下几种:五爪猪,这种猪在两个蹄子之外,还在腿上长有三个小蹄子或近似小蹄子的赘生物;半边瓢,这种猪头部的毛色明显分为两种,看上去一白一黑,彼此对称,如同两只不同颜色的瓢合在一起一样;叫花子围腰,又叫叫花子背袋,这种猪通身一种毛色,而腹部、背部有另外一种颜色的毛上下左右彼此贯通,看上去就像猪身上围了一根带子一样;双蛇出洞,这种猪看上去与普通的猪一模一样,只是当它吃饱了躺下的时候,鼻孔里会伸出两股浓浓的鼻毛,一伸一缩,就像两根蛇信子一样;木马猪,这种猪的蹄子长在一起,看不出有两个,把它称之为“骈枝猪”似乎更为合适一些;小结猪,就是猪蹄子上长出一个小结节,结节翻转向上的猪。这实际上是人对于稀奇事物敬畏心理的外在反应和表现,多少带有一些古代动物图腾的遗迹。
几个乡下人在一起闲聊,不禁意间就聊起了官场上的事情。
老头说:某年某年,乡镇领导换届选举前恰好有个节日,甲乙丙三个乡干部去给某县领导送节礼,这是三个没有写上姓名的大红包,一个六万,一个八万,一个十万。几天后,甲乙丙三个中有两个人如愿以偿的提升了,只有一个人还在原来的位子上。这个人很不高兴:嘿,我不也是给你意思意思了吗?凭什么呀!于是就找领导,暗示领导是这么这么一回事,我想不明白。领导说:都定盘了,还关照个屁!去,把你的红包拿走!一甩手就是个十万的大红包。乡干部一看,这哪是我的呀?我的才六万。又一想:提升个球!不就是几天的时间吗!老子白得了四万。
老太婆说:我说这当官的就是贱,别看他人前人后威风凛凛的,背后拿了人家的就得给人家做孙子。我就瞧不起这些人。
中年人说:如今这社会,谁不要给人当孙子?你得去求人家,你就得做孙子。老百姓要给人去做孙子,当官的也得给人去做孙子:小官给大官做孙子,大官给更大的官做孙子。
这是乡间随时随地可以听到的毫无意义的闲聊,没有人去关心计较这样的闲聊。
也许你会说,这老太婆纯粹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清高什么呀?但是,这世界上确实有不想当官的人。不仅不想当官,还不想做自己不想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有时,这是某种惰性使然,有时是建立在对自己理性认识基础上做出的明智决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意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缺少的只是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有时是别人不尊重你的意愿,有时是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意愿。假如一个人连这点意愿都没有的话,假如一个人连自己也不能尊重自己的意愿的话,这个人就活得太累了。
也许你会说,这中年人说的也太绝对了,与废话有什么差别?不,他说的只有缘于偏激的夸张,夸张包装着的东西却没有完全违背事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你必须面对。是跨过去还是绕过去?这是你面对无奈的时候必须做出的选择。当这种无奈只是你可以克服而没有去克服的困难时,你当然会选择“跨过去”,这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当这种无奈是你无法克服而不能去尝试着克服的困难时,甚至是你无须触及的困难时,你当然应该选择“绕过去”,这是理智的放弃。
也许你会说,真有如你所说的“无须触及的困难”吗?这就要讲到老头说到的事例了。按老聃的说法,一个人面临的最大祸患莫过于贪婪的欲望。人们常说贪欲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也满足不了。要满足个人的贪欲常常意味着风险:或者是别人的付出、牺牲、损害、毁灭,或者是自己的堕落、扭曲、异化、毁灭,更多的是既损害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不是吗?钱是好东西,假如要用风险去为之买单的话,你何必自寻烦恼呢?当官是风光荣耀的事情,假如要用风险去为之买单的话,你何必自讨苦吃呢?
我们平常看到的盛酒器具,一是酒坛,二是酒壶,三是酒瓶。在乡下,喝酒的时候,主妇从酒坛里把酒舀出来,倒进酒壶或者酒瓶里,再端上桌,再筛进酒盅酒碗里,喝酒的人这才“举杯邀明月”,或者“把酒话桑麻”。这似乎是乡下人饮酒的基本程序。
我是乡下人,这三种盛酒器具乃是我习见习闻的东西。乡下人的酒坛是清一色的陶制作品,细口深腹,外饰斑驳的土釉,朴拙,却极显粗重,尤其是装满一坛酒的时候。那酒壶呢,多半是锡匠手里出来的东西,一律圆口鼓腹,配以厚实的底,高高的提梁。倘若你手里有一把这样的酒壶,你看吧,那提梁实在是太夸张了:又粗又大,像一张拉满的弓,向上,向外弓起,竟然比壶身要高出许多。你再看看吧,同时用手拈一拈,也许就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说不定哪一天这提梁一断,不把壶身砸一个稀烂才怪呢!我不喜欢酒壶,不仅仅是因为酒壶有这么一根粗大的提梁。我有一种印象:举凡叫壶的器具,都是要用手提的,让人离不开沉重的感觉。我喜欢酒瓶。浅浅的抿一口,再慢慢的咽下去,长长的啧啧嘴,得美酒的香醇,喝酒的惬意,酒酣的余味,这就是喝酒。想像一下吧,这样喝着酒,再有人一手扶着瓶口,一手轻轻托着瓶底,缓缓的倒一碗酒给你喝,这将是一种什么滋味?这个时候,我常常想:如果不是酒瓶,用的是别的盛酒器具,是否也有这样的韵味?你看看吧,酒瓶造型各异,又饰以文字图案,图文并茂,喝酒之前可以先饱眼福,玻璃质地的酒瓶,透明通亮,喝酒之前可以先来享受酒的色泽之美,陶瓷质地的酒瓶,或轻巧细腻,或厚重稳实,摇一摇,里面的酒,声轻悦耳,喝酒之前可以先存一番有关酒的想象……诸如此类,以瓶盛酒,尽得喝酒的妙处。
我有一只陶瓷质地的酒瓶,样子是一只小小的酒坛子,它的口极细,颈极短,足极浅,圆圆的瓶腹,则显得高之又高,有酒坛的朴拙。它的胎质极薄,拿在手里,轻轻巧巧的如同无物,轻轻一弹,声响清脆,经久方散,有乐曲一样的余韵。我看过作为文物收藏的酒瓶图片,仿佛就有这样一种款式。有雅兴的人,或许会认为它不失古朴之美吧。它的釉质细腻,均匀,光滑,亮泽,有玉质的温韵感。瓶身釉色奇巧,它的腹部呈淡淡的芽黄色,上面分散着一片片枣红色的晕斑,有鳝鱼黄的韵味,它的足部却是短短的一圈深黑色,厚实,稳重,要推倒这样一只酒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两种釉色自然融合,找不到一点拼接的痕迹,这实在是行家里手的杰作。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瞬间我的心里有种奇异的神圣感升起。
关于妈妈,有一件平凡但是无比伟大的小事:18岁前的每一天,我都是在妈妈做的温暖的早餐、丰盛的午餐和晚餐中度过的。
写完这篇文章,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年了。我对于探访民间巫术的兴趣至今未减,探访的结果之一是我还想就此说一些话。可以说,这是一些多余的话。
巫术之与民间信仰有着无法界定和厘清的关系。我在这里没有用“宗教信仰”这样的短语,因为这样的信仰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渴求、祈诉,目的是趋利避害、求取现实生活的平安和富足,究其来源,乃是对现实中可以预见的风险的规避,对未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及可预见的利好的预防和诉求。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来探究巫术,我认为生活中的巫术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除了一般的“巫术”定义之外,似乎至少还可以理解为“对于人、事、物及其与生活的关系的一种特殊认识和理解及因此而形成的观念、意识、心理和言行表现”。还是举例来说明吧:
民间对于建房中举凡与大门有关的事情甚为关注和谨慎。其心理因素,除了门神、四灵等迷信因素之外,最为主要的认识就是大门是房屋的象征,具有等同于房屋的意义,而房屋与人一样也是有灵的。所以,其一、立大门、封大门是要举行相关的仪式,其“主打节目”就是用大门的制作尺寸来祈求福祉,用匠人的祝、赞预示吉利,以鸡头的朝向预卜吉凶。熟知鲁班行工匠的人都知道木匠、砖匠会使用一种叫“鲁班尺”的尺子。鲁班尺的主要功能不在于丈量,而在于依据特定的尺码卜定吉凶。依据砖匠、木匠行的成规,大门的不同高度、宽度依次应验“财”、“病”、“离”、“义”、“官”、“劫”、“害”、“本”等八种不同的吉凶情况。9尺9寸高、5尺4寸宽,这个尺码与“本”相应,预示平安。其余的依此类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不同的建筑又要求与尺码相应以达到最理想的利好效果:一般地说,药铺(即现在所说的医院)的大门要与“病”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学校、官衙的大门要与“官”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店铺、祠庙的大门要与“财”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二,几乎是一个古往今来始终未变的通例:同一排建房左邻右舍,大门的尺寸大小要一致。它的简化形式就是彼此的大门必须一样高。否则,即有人强我弱、强者凌弱、遭遇门高者打压的风险。其三、木匠做门窗时,讲究木料的处置要与“根在下枝在上”这样的树木生长之理一致,反之,做出来的门窗枝端在上则认为是不吉利的。但是,在制作家庙这样攸关一族荣兴衰败的建筑时,木匠往往会应主人之请,特意将大门门框中的一根木料按“枝端在下、根端在上”的方式来处置,此举寓意为“树倒树倒,代代温饱”。
基于万物有灵的认识,民间历来都很注重安置栋梁,除了此前介绍的封栋仪式之外,民间还从其它三个方面予以重视:其一,材料的选择,讲究用“双桠树”做栋梁,讲究栋梁从采伐下山到安放到屋梁上,这期间材料不沾地。所谓双桠树,就是由同一个树根发出的芽长成的两棵树中的一棵。所谓不沾地,就是材料不要与地面接触,而让板凳等把木材架起来。其二,镇的放置。在这里,放置镇的目的在于使其具有神奇的功能,这与佛、道及民间庙宇里的神像必须放镇一样,不过,那不叫做镇,而叫做“脏”。栋梁中的镇放在主梁正中的暗格中:中间凿空,外面以木板覆盖,几乎就看不出凿空的痕迹。镇包括安梁文书、历书(民间称之为“皇历”)、钱币、折扇(一般两把)、笔(一般两支)、墨(一般两块)等物品,其它还可能有米谷豆盐茶。最有意思的是,与神像里面的“脏”一样,有些镇中还有海马、海龙、石燕。这可能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其三,栋梁的位置。概括地说就是主梁处于正中位置:处于前后左右这四个方位的正中位置,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屋脊正中位置。主梁之外,一般还有两根陪梁。陪梁置于主梁之下两三路砖处,与主梁成三角形,一般漆成朱红色。
屠夫的禁忌。旧时,屠夫行对于所谓的“怪气猪”有一种特殊的敬畏感,一是除非有相应的、足以使自己能制服怪气猪的本领,否则,绝对不敢动刀宰杀。因为有一种观念认为这样的猪是鬼怪投胎,具有特别的神通,没有本领的人,或者本领胜不过猪的屠夫会招致报复:最严重的情况是丧命。二是依规矩,杀猪的屠夫可以无偿的得到一半的猪肉。所谓 “怪气猪”,包括以下几种:五爪猪,这种猪在两个蹄子之外,还在腿上长有三个小蹄子或近似小蹄子的赘生物;半边瓢,这种猪头部的毛色明显分为两种,看上去一白一黑,彼此对称,如同两只不同颜色的瓢合在一起一样;叫花子围腰,又叫叫花子背袋,这种猪通身一种毛色,而腹部、背部有另外一种颜色的毛上下左右彼此贯通,看上去就像猪身上围了一根带子一样;双蛇出洞,这种猪看上去与普通的猪一模一样,只是当它吃饱了躺下的时候,鼻孔里会伸出两股浓浓的鼻毛,一伸一缩,就像两根蛇信子一样;木马猪,这种猪的蹄子长在一起,看不出有两个,把它称之为“骈枝猪”似乎更为合适一些;小结猪,就是猪蹄子上长出一个小结节,结节翻转向上的猪。这实际上是人对于稀奇事物敬畏心理的外在反应和表现,多少带有一些古代动物图腾的遗迹。
几个乡下人在一起闲聊,不禁意间就聊起了官场上的事情。
老头说:某年某年,乡镇领导换届选举前恰好有个节日,甲乙丙三个乡干部去给某县领导送节礼,这是三个没有写上姓名的大红包,一个六万,一个八万,一个十万。几天后,甲乙丙三个中有两个人如愿以偿的提升了,只有一个人还在原来的位子上。这个人很不高兴:嘿,我不也是给你意思意思了吗?凭什么呀!于是就找领导,暗示领导是这么这么一回事,我想不明白。领导说:都定盘了,还关照个屁!去,把你的红包拿走!一甩手就是个十万的大红包。乡干部一看,这哪是我的呀?我的才六万。又一想:提升个球!不就是几天的时间吗!老子白得了四万。
老太婆说:我说这当官的就是贱,别看他人前人后威风凛凛的,背后拿了人家的就得给人家做孙子。我就瞧不起这些人。
中年人说:如今这社会,谁不要给人当孙子?你得去求人家,你就得做孙子。老百姓要给人去做孙子,当官的也得给人去做孙子:小官给大官做孙子,大官给更大的官做孙子。
这是乡间随时随地可以听到的毫无意义的闲聊,没有人去关心计较这样的闲聊。
也许你会说,这老太婆纯粹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清高什么呀?但是,这世界上确实有不想当官的人。不仅不想当官,还不想做自己不想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有时,这是某种惰性使然,有时是建立在对自己理性认识基础上做出的明智决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意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缺少的只是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有时是别人不尊重你的意愿,有时是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意愿。假如一个人连这点意愿都没有的话,假如一个人连自己也不能尊重自己的意愿的话,这个人就活得太累了。
也许你会说,这中年人说的也太绝对了,与废话有什么差别?不,他说的只有缘于偏激的夸张,夸张包装着的东西却没有完全违背事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你必须面对。是跨过去还是绕过去?这是你面对无奈的时候必须做出的选择。当这种无奈只是你可以克服而没有去克服的困难时,你当然会选择“跨过去”,这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当这种无奈是你无法克服而不能去尝试着克服的困难时,甚至是你无须触及的困难时,你当然应该选择“绕过去”,这是理智的放弃。
也许你会说,真有如你所说的“无须触及的困难”吗?这就要讲到老头说到的事例了。按老聃的说法,一个人面临的最大祸患莫过于贪婪的欲望。人们常说贪欲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也满足不了。要满足个人的贪欲常常意味着风险:或者是别人的付出、牺牲、损害、毁灭,或者是自己的堕落、扭曲、异化、毁灭,更多的是既损害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不是吗?钱是好东西,假如要用风险去为之买单的话,你何必自寻烦恼呢?当官是风光荣耀的事情,假如要用风险去为之买单的话,你何必自讨苦吃呢?
我们平常看到的盛酒器具,一是酒坛,二是酒壶,三是酒瓶。在乡下,喝酒的时候,主妇从酒坛里把酒舀出来,倒进酒壶或者酒瓶里,再端上桌,再筛进酒盅酒碗里,喝酒的人这才“举杯邀明月”,或者“把酒话桑麻”。这似乎是乡下人饮酒的基本程序。
我是乡下人,这三种盛酒器具乃是我习见习闻的东西。乡下人的酒坛是清一色的陶制作品,细口深腹,外饰斑驳的土釉,朴拙,却极显粗重,尤其是装满一坛酒的时候。那酒壶呢,多半是锡匠手里出来的东西,一律圆口鼓腹,配以厚实的底,高高的提梁。倘若你手里有一把这样的酒壶,你看吧,那提梁实在是太夸张了:又粗又大,像一张拉满的弓,向上,向外弓起,竟然比壶身要高出许多。你再看看吧,同时用手拈一拈,也许就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说不定哪一天这提梁一断,不把壶身砸一个稀烂才怪呢!我不喜欢酒壶,不仅仅是因为酒壶有这么一根粗大的提梁。我有一种印象:举凡叫壶的器具,都是要用手提的,让人离不开沉重的感觉。我喜欢酒瓶。浅浅的抿一口,再慢慢的咽下去,长长的啧啧嘴,得美酒的香醇,喝酒的惬意,酒酣的余味,这就是喝酒。想像一下吧,这样喝着酒,再有人一手扶着瓶口,一手轻轻托着瓶底,缓缓的倒一碗酒给你喝,这将是一种什么滋味?这个时候,我常常想:如果不是酒瓶,用的是别的盛酒器具,是否也有这样的韵味?你看看吧,酒瓶造型各异,又饰以文字图案,图文并茂,喝酒之前可以先饱眼福,玻璃质地的酒瓶,透明通亮,喝酒之前可以先来享受酒的色泽之美,陶瓷质地的酒瓶,或轻巧细腻,或厚重稳实,摇一摇,里面的酒,声轻悦耳,喝酒之前可以先存一番有关酒的想象……诸如此类,以瓶盛酒,尽得喝酒的妙处。
我有一只陶瓷质地的酒瓶,样子是一只小小的酒坛子,它的口极细,颈极短,足极浅,圆圆的瓶腹,则显得高之又高,有酒坛的朴拙。它的胎质极薄,拿在手里,轻轻巧巧的如同无物,轻轻一弹,声响清脆,经久方散,有乐曲一样的余韵。我看过作为文物收藏的酒瓶图片,仿佛就有这样一种款式。有雅兴的人,或许会认为它不失古朴之美吧。它的釉质细腻,均匀,光滑,亮泽,有玉质的温韵感。瓶身釉色奇巧,它的腹部呈淡淡的芽黄色,上面分散着一片片枣红色的晕斑,有鳝鱼黄的韵味,它的足部却是短短的一圈深黑色,厚实,稳重,要推倒这样一只酒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两种釉色自然融合,找不到一点拼接的痕迹,这实在是行家里手的杰作。
讲起来可能很平淡,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真的非常了不起,我周围的女同学总会胃疼娇弱,但在妈妈的照顾下,我几乎没生过病。
从小到大也真的没有羡慕过任何人拥有什么东西,家里条件多么好。
人生是条长河,日夜交替时遇阴云,而仪式感就是那河流中闪闪烁烁的灯塔、莹莹灿灿的星光,帮助孩子注入安全感、幸福感,找到自己的目标。
种一株花易,养一株花难。
有了一个女儿,就有了一辈子操不完的心。这一路磕磕绊绊,所幸沿途也有治愈风景。
想给女儿最好的一切,但别失了初心,让她始终对生活报以善意,温暖纯良,勇敢自由,能讲究也能将就。
历尽千帆后,仍然有一张没有被生活欺负过的脸。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小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