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的职场人,别再傻傻做事,不想被淘汰就往这个方向发力!
储殷教授表示,职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真的很残酷,如果你一直低头做事,你在35岁的时候真的可能会被淘汰。原因很简单,人在35岁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会渐渐走下坡路,你还怎么跟20多岁的年轻人去拼?我们都喜欢讲工匠精神,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那是凤毛麟角。一般来说,除了个别技术大拿或者是教授型的人会越老越吃香,大部分是越老竞争力是越来越下降的。如何才能避免这种35岁危机呢?我们需要在35岁的时候转型为资源整合型人才,我们要将过去多年积累的人脉梳理起来,让这些资源实现最佳的组合,你的收入会成倍的增长。
我通过对身边近百个朋友的梳理,身边的确不少朋友都是靠资源整合赚着大钱。
1
成为技术顶尖人才太难
最近这两年,有一本书非常出名,名字叫《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的理论推翻了传统的10000小时定律,而是指我们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需要刻意学习并练习10000小时。
此书一出立刻就成为了畅销书,只因为它非常符合社会的现状。假设一个人22岁开始参加工作,到了35岁,已经工作13年。如果按照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计算,那么13年的工作时间是27000小时。假设传统的10000小时理论管用的话,那么大家在35岁的时候都成了专家,怎么可能还有35岁危机呢?
很显然,传统的10000小时理论是失效的,这也给刻意练习理论提供了极大地生存空间。
可是人生真的是通过刻意练习就一定可以成为顶尖人才吗?这个真的不一定。
首先,这要跟你的兴趣有关,很多人工作之后所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的感兴趣的,因此,你让他们刻意练习10000小时也难成专家;
其次,智商因素不容忽视。虽然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智商层面的差别不容忽视,不少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人都是智商相对较高的人;
接着,机遇也是百年一遇的。不可否认,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因为遇到了人生路上的贵人。假如一个人智商还可以,兴趣也很浓,可是领导总是让你做其他的事情,这不是浪费人才吗?运气好的人恰恰可以遇上那些让能力发挥到极致的老板;
然后,悟性也很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努力,可是现实中很多人真的没有那1%的灵感,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领域的大师;
最后,环境尤为重要。我们永远都不可忽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假设你以上各种能力都具备了,可是很不幸,你的家人身体不好,需要大量花钱的同时还需要你的抽出时间照料,最终也会将一个天才拉回人间。
这个世界真的不是你刻意练习了就会成功,只是因为你刻意练习了会提高成功的几率而已。
2
35岁以后拼的就是资源
对于大部分来说,赚点钱真的是太难了,因为不仅要起早贪黑,还要忍气吞声。整个人随时可能崩溃。
可是对于一些人来说,赚钱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只需要天天喝茶,就能顺便把钱赚了。
那么问题来了,喝茶的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他们喝茶并不是目的,这只是一种仪式而已,喝茶的过程才是重要的;
其次,喝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信息的交换以及资源的更新。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喜欢炒房的人就会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喝茶,他们会一起研究哪些地方的房价相对比较低估,然后瞅准机会买上几套(例子可能有点令人反感,但这是事实);
最后,喝茶的人大多也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主。这些人通常不会聊十万以下的生意,因为就算成交了,自己的提成可能也没有多少。因此,他们通常交换的资源都是价格几十万上百万的,只要做成一单,提成至少都是1万起步。
可能这种喜欢资源整合的人有一种无业游民的感觉,但是这的确是很多人衣食无忧的经济来源。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35岁以后就鼓励大家辞职做资源整合呢?
并不是,很多时候,资源整合在我们闲暇时候就能完成,比如说下班之后、周末、节假日等等。
除非,当你通过资源整合赚的钱稳定且远远超过工资的时候才可以考虑辞职,毕竟人到中年,稳字当前。
曾经的中国首富黄光裕表示,我之所以能够成为首富,并不是我多么聪明,也不是我多么努力,而是因为我比较擅长资源整合。
你看,如果你资源整合的好,就有可能成为首富。即使你资源整合的一般,你也可以过的还不错,不会再为35岁职场危机感到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