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三
上接前文,码字的跟大家唠叨下万历爷是怎么捞钱——不,为国征税的。
万历爷征税上的丰功伟绩,不用码字的说对明朝历史有些了解的您都能一口报出来——矿税。
对,就是这个玩意。
《明朝那些事》中当年明月表示矿税是正德发明的,这个说法不对也对。
正德年间确实没有整出矿税来,这个是史料明明白白的;但是正德时期江彬、钱宁利用锦衣卫给皇帝在民间选人妻什么的,这开了锦衣卫被皇帝大规模公器私用的先河。
所以说正德是矿税之祖也不算冤枉他,他示范了锦衣卫可以起到的特殊用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先辈的表率作用后世的明帝中难免就有聪慧过人之辈开发出锦衣卫和东厂新的用途来。
这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就是我们的万历爷了。
增加收入只能靠开源没法节流,于是万历爷跟前朝的宣宗、宪宗、武宗等等一样想到了开矿。
万历开矿这事其实很奇怪的,不信您看史料。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罢开银矿。
这一年八月万历追责了张居正的家属,所以停开银矿这事应该是万历自己同意的。
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河南矿贼大起,这很可能是一场规模不小的矿工起义。
无论怎么看,万历应该都是明白开矿的害处有多大的。
乾清、坤宁两宫
但是万历二十四年(1597年),乾清、坤宁两宫需要灾后重建,可是明朝这会正在援助朝鲜,户部和工部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便想缓缓,万历爷不干了。
可是太仓里确实没银子,万历爷生气也不能变出银子来啊。
酷暑六月中,就在万历爷吹胡子瞪眼生闷气时,他身边的带刀侍卫府军前卫千户仲春凑上来为君分忧了。
开采以济大工。(开采就是开采矿,大工就是修复乾清、坤宁两宫。)
万历一听顿时眉头舒展,赶紧地下诏户部给爷按原来的成例派人探矿开矿挖金银修大殿啦。
瞅瞅两眼目光如炬的锦衣卫那锅底一样的脸,再看看他们不停摩挲绣春刀刀柄的手,户部无奈地举手投降派出了官员。于是被挑出来的倒霉的户部技术人员在锦衣卫的押解下,跟着仲春向矿藏所在出发了。
明朝这时官场风气已经很不好了,万历的这一举动就像是一个臭鸡蛋一样引来了一群苍蝇。
于是大明朝的矿藏一夜之间就从各种奏章中冒了出来,奇怪的是这些报告矿藏所在的奏章大部分都是低级武官们上的。
不是说好的明朝是文官祸害的吗?
别说人家万历爷懒,他老人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矿老板。只要一听说哪有矿,无论白山黑水还是烟瘴深谷他老人立马就命令锦衣卫押着户部专家们前往勘探。
不过,仲春这一介武夫怎么会想到开矿的呢?
当然是有高人指点了他了,那这个高人又是谁呢?
万历二十四年七月我们就从史料上看到了答案——始遣中官开矿于畿内。未几,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悉令开采,以中官领之。
嘉靖唯一值得称道的举措就这么被万历给废了
明朝史料我们屡屡能看到中官这个词,中官就是皇帝派到地方负责监督的太监。
监督什么呢?
比如江南织造局的贡品织锦质量好不好,景德镇进贡的瓷器烧得进度能不能赶上等等。
像是正德这样喜欢玩的皇帝中官就派得多,所以嘉靖朝的记录里就多出条裁撤各地中官。
太监们抢着给皇帝办这种差,孝敬皇帝的同时自己也能腰包鼓鼓何乐而不为。
虽然中官大多在嘉靖朝被雨打风吹去,但太监们这个群体可一直都在呢,而且随着明朝使用自宫者成为了传统,这个群体在明末越来越壮大。
有了前辈们的垂范,这种为上分忧(中饱私囊)的机会那怎么能错过呢?
很明显仲春这家伙只是太监们的传声筒,虽然因为冯保的关系万历并不是很喜欢太监,但是为了开矿他和太监们开始了蜜月期。
然而轰轰烈烈地万历开矿雷声大雨点大,可是产出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皇帝派了差却扑了个空,这下中官们要怎么交差呢?
然而中官表示这有什么难的。
想当年咱家们先辈当中官时为了能向主子邀功请赏,往往都是会超额完成贡品任务的。
这就奇了怪了。
要知道内库拨的银两中官们都会抠出不少用来打赏自己的,能按额度完成都办不到如何能超额完成。何况超额完成的费用比内库拨给的银两多啊,要中官自己掏腰包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当然是地方县府为君分忧摊派到富户头上了呗,中官是能直达天听得正儿八经的钦差大臣,地方官有乌纱帽不要的觉悟才敢在中官面前说个不字。
中官想着当年前辈们是怎么超额完成的贡物,现在依样画葫芦照着做不就完了。
但是这次地方官员们不干了,应该说是不敢干了。
这么大一笔款子当地富户就算凑得出,地方官也拿不出相对应的交换条件来啊,向老百姓收那就是官逼民反啦!
你地方不干是吧!好!咱家自己干!
地方官员的推搪没能难住中官们,中官出来身边不是跟着锦衣卫当保镖的吗,俗话说得好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锦衣卫咋在现代就成了正派了?
于是锦衣卫摇身一变就成了钦差税官了,可锦衣卫人生地不熟啊,地方官员又借口没得到批文死活不愿派衙役协助锦衣卫税官大人。
这事眼看着就这么要黄了,但是中官愁眉不展的时候锦衣卫笑了。
公公您别担心,小人自有办法。
锦衣卫二百多年,缇骑满天下那不是吹的,朱元璋真是为子孙后代啥都考虑好了啊。
在明朝的犄角旮旯到处都有锦衣卫的眼线,而且这些眼线大多也都是不良帅之类的黑道人物,个个都是敲诈勒索——不,征税的好手,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了。
于是大明朝的名场面诞生了。
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一帮人背着各种家伙式突然就闯进了某员外家里,二话不说就开始在大门里挖起坑来。
“你们干什么!”
“奉旨开矿!”
“别介!这十两银子诸位钦差辛苦了拿去喝个酒吧?”
“当我们要饭的!500两!”
交钱填坑,不交敢填坑的,锦衣卫税官便会过来按抗旨论处。
男的打得打杀得杀,女的拖进房里增进感情,家产变卖充公——不,进内库。
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中官和锦衣卫的暴行当然被言官们及时上报给了领导,领导也十分干脆地做出了批示。
十月始命中官榷税通州。是后,各省皆设税使。
咦?不是说矿税的吗?怎么又说到榷税了?
没错哦,万历的矿税从来就不是一种税,而是开矿和收税两件事的合称。
万历最初是心念着开矿的,可是当他发现收榷税钱来得更快时,于是他就把重点改变了。
现在网络上流传着什么开征矿税是明朝皇帝收富人税。
一般小家小户你去他门前挖坑也没意思,这个肯定是吃大户,所以明朝的猪仔猪孙们要说它是富人税还是有些蛊惑性的。
那么榷税呢?
明朝的太监和锦衣卫税官大人们满大街地转,看到哪间房屋合眼缘了就会指着这房屋说这是商铺,于是跟在税官大人身边的那些地痞流氓们就呼啦啦地冲进屋里去收税去了。
似乎这也能算富人税的一种,别忙还有呢。
别看税官大人们这么努力了,万历爷他还是不满意嫌少。
怎么办?
“啥?我自己的包袱也得缴税啊!我不进城了!”
“进不进随你,税你必须缴,这是王法!”
大明朝的中官们的学问真不差,他们充分理解了什么叫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于是明朝城市的大门成了万历财源滚滚的聚宝盆,就是大明朝的升斗小民都遭了殃。
不过税又没收到某粉头上,这不碍着人家捧矿税的臭脚。
这还不算哦。
中官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量,什么盐政漕运的税收都成了他们掌控的榷税了。
佩服吗?这其实是借鉴了他们的前辈们的光辉事迹。
前文码字的说过,正德开了很多皇店的,这些皇店的实际大掌柜就是东厂的各位中官们。
因此正德朝的中官们相对于前朝的中官有些不太一样,他们干起了税官的活。
这些皇店欺行霸市都是善良的表现,在商业街设卡对往来行人征税人家理直气壮地表示这叫为国分忧。
有了前辈们的珠玉在前,这些后世的中官们当然得青出于蓝才行。
原本进入太仓(国库)的收入就这么流向了万历的内库,国家税收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了。
最后从万历二十四年(1597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24年间,600多万两银子通过开矿收榷税进了我们万历爷的腰包——内库。
有些粉总觉得他们的明帝爷爷该多有多有钱,好了现在真的有了。
不过,他们在欢呼时有没想过一个问题,那些中官、锦衣卫、还有底下负责收税的流氓们向天下万民收税辛苦了自然也得有些辛苦钱吧?
嗯,银子通过县府京三级层层解送送到内库的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留了点慰劳自己的小钱。
拿得不多,多的超九成少的才八成而已。
万历的富人税收得不错,他真是位好皇帝啊。
他老人家收天下之骂声,造就了一大批新的收税收出来的富豪阶层。
牺牲了整个国家创造出一批新的富豪,这样的好君主除了地图头您到哪还找得到呢?
您说码字的夸张了,没关系下一篇我们就来看看这矿税带给了明朝怎样的繁荣昌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