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抚董思翁临古册》(《仿董其昌山水图册》)
清 八大山人 抚董思翁临古册 31.2x24.7 cm(美)王方宇夫妇旧藏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阴山工作室按
此册在国内学术界称为《抚董思翁临古册》,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名称为《仿董其昌山水图册》。王方宇是研究八大山人最著名的学者,他去世之后其子将藏品悉数捐赠给了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本文前半部分为国内流行的图片以及引用方式,例如“抚董思翁临古册之一 临倪迂”,后半部分为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原版图片,不再按国内方式标注,需要者可前后参照。
简介
丁丑至己卯年(二八九七—二八九九),八大山人七十二岁至七十四岁,这一时期是八大山人淬砺笔墨期,八大倾力追踪董其昌,画风发生嬗变。最有典型意义的是他所画的《抚董思翁临古册》(王方宇夫妇藏),共六开,分别为:仿北苑笔法、夏木垂阴、溪山仙馆、水村图、仿黄子久富春大岭图、临倪迂。八大照录董其昌题识,不落己款。张子宁曾拿董其昌的《金笺山水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与此册作比较,其中《水村图》和《仿黄子久富春大岭图》,两册构图极为类似,八大很可能是有董其昌原作为祖本的。这部册页虽然并不完全照摹董本,但八大尽力吸取董其昌笔墨的长处,尤其加重了对笔法的运用。勾斫山石的用笔已不同于前一时期的圆浑柔韧,增多了方峻顿挫的笔道,皴法兼施披麻、直笔、折带、牛毛、乱柴等皴法,笔调变得较为清劲爽利。
《抚董思翁临古册》无纪年,但根据作品的风格判断,与香港至乐楼所藏八大山人为黄研旅所作《山水册》很类似。册后有黄氏自跋:“丁丑春,得袚斋书,倾囊中金为润,以宫纸卷子一册十二,邮千里而丐焉。越一岁,戊寅之夏,始收得之。……”八大山人此册作于丁丑年(1697),此册的画风与《抚董思翁临古册》极为相似,其中有几幅的构图也雷同:为黄研旅所作《山水册》中,有一开与《抚董思翁临古册》的“水村图”很接近,前景几乎完全相同。斜坡侧于右,左有芦草,坡上最显着的柳树,连分叉都相同,其右有枯树一株,中则以“介”字叶的树穿插其间。黄研旅《山水册》的另一开,则可与《抚董思翁临古册》中的“仿北苑”相比较,前景的树丛,无论是叶的形态或树干的姿态,都颇相似。中景两座水阁的位置与走向完全相同,及至后景,水口的流淌,远树排列于坡上,都很近似。坡石的皴法都是以湿润而粗犷的笔触率意为之。空间的位置虽略有不同,其神韵却是相通的。这两册中还有一开可资比较的是那幅“仿倪迂”,黄研旅《山水册》里的相对应的一幅,虽然没有右侧高耸的石壁,若只以前景做比较,可以看出两册风格之相仿佛。最前面的两株树法可谓完全相同,尤其是后面的矮树,树干的分布,与前面一株交叉,两幅可谓如出一辙。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出《抚董思翁临古册》的创作年代应该是1697年前后。应为风格成熟期的作品。
朱耷(1626-1705年)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为四僧之冠。
王方宇(1913~1997),生于北京,1936 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 1944 年负笈美国,1946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 1955 年至1965 年耶鲁大学任教; 1965 至1978 年任美国西东大学教授; 1972 至1974 年任美国西东大学亚洲学系系主任;1975 年荣休。王方宇与八大山人结缘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彼时他从张大千手中得到一批八大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积数十年之力,成为海内外研究八大的权威及最重要收藏家之一。 1988~1989 年返耶鲁大学讲授八大山人生活及艺术,并向海内外重要公私收藏相借,举办八大山人书画艺术展览,并与班宗华教授、史文慧女士合编展览图录。他去世后,其子王少方根据父亲遗嘱,将王氏所收八大书画精华,皆捐赠给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王方宇还从事中国书法创新,在中外各国展出。著有关语文、书画、艺术书籍及文章多种。
八大山人《抚董思翁临古册》(国内版)
八大山人 抚董思翁临古册之一 临倪迂
八大山人 抚董思翁临古册之二 富春大岭
八大山人 抚董思翁临古册之三 水村图
八大山人 抚董思翁临古册之四 仿北苑
八大山人 抚董思翁临古册之五 夏木垂阴
八大山人 抚董思翁临古册之六 溪山仙馆
■ 本文为阴山工作室编撰,转载请保留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