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指南》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9月2日,中国裁军大使李松率团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物科技审议专题会议,介绍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领域首个以中国地名命名、以中国倡议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倡议——《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李松表示,当前生物科技迅猛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改造世界提供全新技术手段,同时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与威胁也不容忽视。公约缔约国应紧扣时代步伐,胸怀人类普遍安全和共同发展愿景,加强公约框架下对生物科技发展的审议,推广负责任的生物科研。

李松指出,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倡议基础上,中国天津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科学院组织秘书处以及来自四大洲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本着包容、务实、科学、合作的精神,经过30余轮研讨,于今年7月达成《天津指南》。国际科学院组织已正式核可,鼓励各国科学院组织积极推广并采纳。《天津指南》充分体现了国际科学界进一步规范、促进生物科研活动的决心,也充分表明基于科学、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进程,可成为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天津指南》立足各国多样化实践,提出了坚守道德基准、遵守法律规范、倡导科研诚信、尊重研究对象、加强风险管理、参与教育培训、传播研究成果、促进公众参与、强化科研监管、促进国际合作十大准则,涵盖生物科研全流程、全链条,将对促进生物科技发展、防止生物科技的误用滥用发挥重要作用。

李松强调,《天津指南》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倡导负责任生物科研是国际社会共识。鉴于各国国情、法律、实践各不相同,生物科研领域利益攸关方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灵活方式自愿采纳《天津指南》。中国和巴基斯坦已共同提交关于《天津指南》的工作文件,欢迎各国参与联署,建议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予以核可,并进一步推广。

会议期间,巴基斯坦介绍了与中国共同推动这一倡议的考虑,巴西率先表示参与联署。天津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邀作特别发言,详细介绍《天津指南》内容,强调科学家肩负特殊责任,应弘扬负责任生物科学文化,通过和平利用生物科学造福人类。国际科学院组织回顾了各国科学家讨论核可《天津指南》的过程,指出最终文本充分反映了国际科学界共同意愿。

会议主席(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南非、印度、加拿大、德国、瑞士、韩国等各国及欧盟代表在会上发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代表全球生物安全领域19个研究机构及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作共同发言,积极评价《天津指南》,高度赞赏中国为推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及相关国际规则制定发挥的重要作用。各方认为,《天津指南》汇聚近年来国际生物科学界共识,文本质量高、可执行性强,是加强公约机制的积极努力,对全球推广负责任生物科研意义重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