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学习”的三点补充
“性与学习”的理念比较新颖,针对大家反映的各种兴奋或疑问,我集中答疑三点:
1.“性升华”与“恋爱利于学习”是两码事
一些朋友看到“求知欲源自性欲的升华”,便问,“以前成绩不好,是因为没早恋么?”
这是对“性升华”的误解。
谁能跟恋人一边风花雪夜一边对着星空探讨几何函数或者量子纠缠?这不现实。
“性升华”指人类能将“情欲”转化成一种创造能动力,类似于一种“替代”关系。
而恋爱时(尤其是前大学阶段),多数人只会将所有的精力全盘投入在原始的“情欲”上,相应的,反而更加削弱求知欲了,对学业是弊远大于利。
这一点家长要尤其注意疏导、转化。
2.不要非白即黑看待“传统教育或刻意练习”
基于“求知欲(释放大脑潜力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理念与“高效记忆、学习技巧”并非完全冲突。
“刻意练习”错在动机及驱动力层面,但在大方向对的前提下,“技巧”可以吸纳为己用。
尤其在体育、艺术等领域,当你在处于旺盛的学习欲望时,再辅以专业训练、记忆的方式绝对是加分项(当然要找到适合的而且科学的方法)。
权衡是否能进行“刻意练习、高效记忆”,原则就一个,即,这些“刻意”会不会让一件你很喜欢的事情变得不再吸引人,比如抑制了你的心流,抑制了你思维的行云流水等等……如果是,那么才应该停止“刻意”。
3.如何看待孩子跟应试教育
有读者问我,以后孩子接受教育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应试教育,是让孩子随大流,还是剑走偏锋?
我的观点是“欲想出世,必先人世”。
无奈的现状是,国内不同高校获得的社会资源差异巨大。大学之前的教育,应试成绩仍然是学习的主导目标。
我认为,“性与学习”的理念恰好可以用于降低“孩子学习的精神压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量研究显示,“缺乏自信”是学生成绩差的重大因素。
不少孩子上了初高中成绩一落千丈。很大原因在于,小时候家长的“鼓励”出了问题。据我观察,很多家长都喜欢夸耀孩子“聪明、有天赋”,但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鼓励方式。
一旦孩子认定,成绩好是因为天赋,那么以后学业稍微有点受挫,孩子就会将问题解读为“天赋不行”。这便引起尖锐的自尊自信危机,进而排斥该学科,毕竟“天赋不行怎么努力也没用”,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
反之,如果成就归结于“努力”,孩子受挫时心态就会好很多。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不够努力,以后多投入点就行了。
这就是“性与学习”理念的优势了。
当孩子学习受挫时,你可以明确告诉他,学校教学只是一种考试工具,跟能力、天赋毫无关系。成绩好不好,只是在于你投入的时间罢了。
这样能让孩子重建学习与努力的关联,恢复学习的自信。
本文由作者李少加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少加点班),授权转载请回复“授权转载”查看转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