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行拳速度 ,真的越慢越好吗?

问:“太极拳的行拳速度,真的越慢越好吗?”

答:“练拳要慢,然并非越慢越好,另外慢也不是绝对匀速的慢。”

    古今太极拳爱好者,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时速度要慢。这可能是因为慢容易做到精神镇定、用意不用拙力和内外放松,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不放松之处。试想每一动都要求做到肌肤关节、甚至内脏、神经系统等全身各处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尽可能做到放松,没有一定慢速,是难于完成的,势必流于飘浮。练太极拳做到松静,能增强感觉的灵敏和富有弹性、韧性特点的爆发力,而且也只有动作缓慢,才能细心检查全身各处是否尽可能最大限度放松,才能随时给紧张(发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较快地随时灵活地将力集中某一点,从而发展了力量和速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慢是为了孕育快。有人观察证明,久练太极拳的人,反应速度较快。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是:太极拳运动员看见面前出现灯光马上按动电钮。这证明,神经传导愈迅速,反应愈迅速按动电钮也愈快。太极拳运动员反应速度(毫秒)为333,2,不从事运动的人则高于4000,0。慢而经神镇静是太极拳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关键。但这并不能说慢能胜快。推手,应当说还是大多快能取胜,只不过太极拳通过慢为训练手段,来达到快的目的,既能快也能慢,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王宗岳太极拳论说:“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指出了先天自然之能是刚和快,须要学练的是柔、松、慢,也明确了先天自然之能和学的比重。启发人要重视学,而不可自持天然条件。拳论又说:“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四两拨斤之句,乃太极拳《打手歌》中第四句。意为体察句,可以证明用轻量的四两便可拨动千斤之重,显然不是用拙力制胜的。再看八九十岁的耄耋(八十为耄,九十为耋)能够抵抗众人的形状,年青体壮的手快,又何能为力呢?句中虽指出“四两”“千斤”,只是极言用力合乎拳法。并非一定只用四两的劲,而且后备力量同样也是千斤。之所谓“练好千斤力,只用四两功”。不过太极拳通过以慢寓快的盘架子和推手实战的长期实践,达到了懂劲,充分发挥了以腰为轴和螺旋缠丝劲的转换,使对方不易察觉变化的劲路,从而容易随时掌握主动(即使被动也较容易转化为主动),所以,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推手取胜。

    慢还可以保持呼吸自然深长,较容易做到气沉小腹(俗说丹田),还是加大或减小运动量的一种方法。采用低架子练习,腿部支撑全身力量大,再使动作缓慢,则腿部大肌肉群更需要强力张弛,这是消耗能量较多的一种大运动练法,甚至有多年的足球运动员或多年练习长拳的人学练太极拳开头还感到腿力不够。但在另一方面,根据生理的定律,肌肉收缩速度与肌肉的能量消耗的立方成正比,;因而老弱多病体质较差的人练拳时若将架势放高,适当放慢反而可以减少体力消耗。这里的关键问题取决于腿的大肌肉群所消耗的能量。姿势高低动作快慢相配合,会使能量消耗差别很大,这可作为选择和检查运动量的依据。

     但是,越慢越好对不对呢?回答是不对的。太极拳速度的慢,是同其它武术速度相对而言的。若运动速度过慢,势必会使呼吸于动作脱节,内外出现呆滞。所谓练太极拳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不过强调太极拳要做到松、柔、缓、匀、沉、端、圆、轻、浑、神而已,绝不意味着越慢越好。而且缓慢的动作也只有在松、静、轻、柔的基础上进行,才能避免僵滞呆板的弊病,否则,反会造成神经肌肉不应有的紧张。

     怎样慢才合要求呢?那就是在平心静气、松弛自然的操作中,以感到全身的气脉畅通滞,筋骨关节受到一种柔和的良性功能刺激为宜。合适的速度,还必须因体质和功夫的深浅有所区别。譬如,体质较弱又初练的人架子应该站的高一些,呼吸应纯自然,速度要慢些,这样有助于记忆和掌握要领,容易做到以意念支配动作。待功夫较深,体质增强时,则快慢皆可。打一套简化太极拳,一般4—7分钟较为合适,慢练也可延长到8—9分钟。四十八式可练8—10为宜。陈、杨、吴、孙、武等式传统套路以10—25较为合适。陈、杨、吴、孙、武各家规定竟赛套路时间为5—6分钟。但是,必须指出,根据自己爱好和练拳时间要求不同,速度差别是很悬殊的。譬如,有人主张,杨式或吴式太极拳盘一套架子50分钟才能完成,这也不能算错的。

     太极拳多数主张速度要均匀,唯有陈式太极拳在速度均匀中间加有弹性的爆发力。太极拳强调缓慢匀稳的锻练身体各个部位,是使年老体弱者匀称发展和保持体力的好办法。但是,速度均匀的练法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它即代替不了静力练习的桩功,也包括不了动力性的其它练习。

     必须指出,陈式太极拳间有快速的发力,其它太极拳式速度均匀也是与其它运动项目相对而言的,不能看成速度绝对均匀。实际上,每势完成时往往有一个短暂似停非停的状态,使本势一结束,劲贯四肢,并加强镇定,给下一起一个良好的开端。使练拳形成一种波浪起伏,张弛相间的韵势,不易产生疲劳,并使精神清爽、兴致勃勃和佘力未尽的感觉贯串练拳始终。

(0)

相关推荐

  • 洪均生:打太极拳要注意“五度”

    洪均生先生说:经过多年来对太极拳的研究实践,打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我概括为"五度". 一  .高度 练太极拳的架子可高可低,高架子运动量小,适合于初学体弱多病者:低架子运动量大,适合于 ...

  • 【原创】陈发科先生为什么只传拳法套路、推手、散手,却不传器械?!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 ...

  • 初学太极拳的一些理论常识〔4〕

    太极拳盘架子的法则 练套路拳式的要点太极拳的成套拳式,在习惯上,叫做"架子".盘架子就是打拳的意思.由 于太极拳是一种"重意不重形"的武术,不但流传下来的式子有 ...

  • #太极拳#为什么行拳必须近身?近身行拳是...

    #太极拳#为什么行拳必须近身? 近身行拳是太极拳推手和散手的一个重要原则. 推手是一种徒手搏斗艺术,徒手搏斗如犬牙交错,如果行拳不近身,就无从发挥自己的攻守作用.拳谚说:"拳不近身是空招.& ...

  • 正确的行拳速度跟关注能力有关

    最近,有几位朋友问我:狮子啊,你打武式拳96式花多少时间?又有朋友问:打85大架多少时间为好. 今年11月4号的时候,我在广州办过一期传统武式拳的提高班.帮助会打武式拳的朋友了解一些传统武式拳的练法. ...

  • 太极拳的行拳走架有要领,三个要点需牢记

    太极拳行拳走架是很讲究的,大到对整体的身法,小到对手指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只有在学拳的过程中由师父边讲解边示范,学拳后由师父不断改错,最后才能逐渐达到要求. 下面小漾给各位拳友分享行拳走架中必 ...

  • 拳规 | 陈式太极拳的行拳原则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01 太极起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招式动图 陈式太极拳的行拳原则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是陈式太极拳非常重要的运动方式,一举动,周身俱 ...

  • 太极拳脊柱行拳的三种方式五大要点

    朱老师抖音号:朱学峰(zxf13701017777) 为什么我们患脊柱病的过程总是很隐形?这是因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显意识是不关心脊柱的,都是四肢自作主张,想干嘛干嘛.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就散了,完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二)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杨澄甫公所传太极拳十要,看似简单,但若澄甫公未公之于众,又有几人能体悟而得呢? 我们现在学拳很幸运,因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先辈们已留下丰厚的武学理论和实战经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一)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当下时节,正是春意盎然的光景.陆陆续续,和拳友们分享了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探讨颇为愉悦. 之于杨氏太极拳的传承,颇为见地的说法,即:杨露禅闯 ...

  • 牙科老板言出必行,速度越快,成功越早

    有些事情看似很小,但若是牙科老板不脚踏实地去做,就永远不能成功.有些路看似很短,但如果不迈开步子去走,也永远到不了终点.牙科老板都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愿景.理想美好,愿景辉煌,若是不去用心做,也永 ...

  • 不懂用脊柱行拳——难怪你越练越回去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