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庄”村名考
看庄镇七贤庄位于邹城市区东南21.3千米,在镇政府驻地东南5.8公里,南邻滕州界河镇,有居民800户,十多个姓氏。
七贤庄,这村名让人联想“竹林七贤”,看庄镇特别是该村干部也往这方面联想,说该村过去有竹子云云。然此“七贤”未必是彼“七贤”。竹林七贤,史有明断。
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据《三国志》记载,黄初元年(220)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而这里的山阳邑(县),就是山阳郡下的浊鹿城,即现在的河南焦作东部。它南面是黄河,北面是太行山,古代山南河北是为“阳”,故名“山阳”。《汉书·地理志》载:山阳郡,县二十三:昌邑、南平阳、成武、湖陵、东緍、方舆、橐、巨野、单父、薄、都关、城都、黄、爰戚、郜城、中乡、平乐、郑、瑕丘、甾乡、栗乡、曲乡、西阳。
公元220年,汉献帝被曹丕所逼,被迫告祭祖庙,禅位于曹丕。曹丕接受玉玺称帝,代汉称魏。将刘协废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皇宫,到封地山阳居住。这地方就是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所说的“河内山阳”。
另有,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此山阳县是江苏淮安县的旧称,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在民国以前称山阳县。但它不是“河内”的山阳县。
显然,看庄镇不在上述两个山阳域内,此七贤庄之“七贤”并非竹林七贤。不过,国人历来有见贤思齐,里仁为美的传统。或许该村曾出现过几个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文人,他们自称“七贤”,或者确实被时人誉为“xx七贤”之类,这种“效竹林七贤”现象,仍然会被当时文化贫瘠社会的人们所推崇,故此该村村名的来历还是间接与“竹林七贤”有关系的。
查阅古代《邹县志》,明代所建140个官庄有“戚贤庄”,乃万历三十六年知县胡继先创立。康熙年间西曹社失载,或因人口较少,未列入行政村。光绪初年复载于西曹社,名“七贤”,1950年11月属看庄区白水乡,名“七贤庄”,至今未变。
那么,七贤庄会不会是因为谐音历史名人得名呢?查阅该村立村所处明代历史资料,其中有个戚贤。
戚贤,字秀夫,号南玄,9余椒(今属安徽)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归安知县。历官吏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八至七品)。屡有建言。曾弹劾郭勋侵吞遍天下,又荐闻渊等十四人可任用,夏言不悦,激帝怒,谪山东布政司都事(正或从七品)。不久以父老自免。归十余年,卒。
都事,官名。隋朝始设,又称“尚书都事”。唐宋元皆有。明朝设于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留守司、各省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经历司下,正、从七品不等。掌收受文移。
嘉靖,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4月20日-1567年1月23日)。万历(1573年-1620年七月)。戚贤嘉靖五年进士,到嘉靖末四十余年,再到万历三十六年胡继先立官庄,此戚贤应达百岁。况且他官品不高,未有贤名,后以父老(病迈)辞职,当是回了原籍,在邹影响不大,不会以其名冠村名。
查来查去,无论“竹林七贤”还是名人“戚贤”,都与七贤庄关系不大。邹城人虽有里仁为美见贤思齐之心,但凭着孔孟故里的诚实,打造历史文化景点,就应该是真实的历史文化,不能冒领这份历史文化甜点。
综合以上可知,今日七贤庄,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初名“戚贤庄”,本人认为“戚贤”应是始迁的人名,也就是说,该村村名源于始迁人姓名。后因“戚贤”与“竹林七贤”之“七贤”同音,志作者遂起见贤思齐之心,于清光绪初年音记为“七贤庄”至今。别看七贤庄偏居邹滕交界处,它的创建历史启于明代,居然早于驻地看庄,算得上该镇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