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战,蒋氏放我过海峡?真实情况:剑拔弩张气氛紧张
冬至“佳”品
清茶淡饮益处多
茶香情真更绵长
窖香浓郁专用酒
绵柔甘冽更舒心
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的前因后果之四
作者:桅杆
前言:1974年1月19日的中越(南越)西沙海战,是新中国海军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海军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对外作战,标志着新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此战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仅仅是夺取了整个西沙群岛,更为后来夺取南沙群岛的控制权创造了条件。谨以此文,纪念此次海战中为了保卫中国海疆而牺牲的人民海军英烈。
收复岛屿:西沙海战险胜的消息传来,北京颇感意外,没想到拥有美国军舰的南越海军这么不经打。因此也非常高兴,在对形势做出研判后,立即命令南海舰队乘胜收复被南越侵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
1974年1月20日,南海舰队发起收复西沙三岛的登陆作战,动用2个连的兵力,乘橡皮舟和小舢板,在海军舰艇炮火的掩护下,顺利登上三岛。南越守岛官兵毫无斗志,稍事抵抗便全部缴枪投降。登岛作战共毙、伤南越士兵6名,俘虏48名,包括1名美国顾问。中国海军一举收复自1956年以来被南越占据的珊瑚岛等所有西沙岛屿。
【画家何岸于80年代创造的油画作品“西沙之晨”】
双方损失:西沙海战的实际交战时间只1个小时左右。此战双方损失情况如下:
南越海军:1艘护卫舰被击沉(怒涛号),1艘驱逐舰重伤(李常杰号),2艘驱逐舰轻伤。南越海军阵亡人数一直没有公布,估计在100人以上,因为仅被击沉的怒涛号就编制82人。在收复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三岛的作战中,还毙、伤、俘南越士兵54人。
中国海军:1艘扫雷舰重伤坐滩(389舰,基本全损),1艘猎潜艇重伤(274号舰),另有1艘猎潜艇、1艘扫雷舰轻伤。海军官兵共牺牲18人,其中271舰1人,274舰2人,389舰15人。
【389号扫雷舰官兵合影,他们中一共有15位勇士在烈火中永生,魂归大海】
【搁浅的389舰被拖到修船厂修缮,期间舰上部分官兵与该舰合影留念】
战斗结果:中国海军艰难取得险胜,南越被逐出整个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领土和领海争端从此得到彻底解决。
取胜因素:南越并不是什么强国,但当时其海军装备水平还是远远高于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的,其舰艇吨位大、舰炮大、数量多。而且南越海军是主动进攻,战前处于有利阵位。此战中国海军之所以能够取胜,一是高层决策正确,战场指挥得力;二是战术得当,在炮小火力弱、无法重创大舰的弱势下,以消解对方战力为目标,重点打击对方的要害系统和舱面人员;三是官兵作战英勇,战斗意志坚定,敢于在海战中“拼刺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也不下火线。
反观南越海军,虽然占有巨大装备和战位优势,但战术呆板,尤其是战斗意志薄弱,3艘大型驱逐舰在损伤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却先后退出战场,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战争是武器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没有坚定的战斗意志,再好的装备也打不了胜仗。
此外,不得不说,中国海军在西沙海战中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首先,仗一开打,战前被何文锷寄予厚望、南越特混舰队中火力最强大的陈庆渝号2门76毫米全自动主炮就出现故障,一直到战斗结束也没有修好,整个海战一炮没打;其次,南越海军在炮弹的选用上犯了错误,对付小型舰艇,应该使用高爆弹,他们却大量使用穿甲弹,一些大口径穿甲弹虽然击中了中国军舰,却穿舰而过落到海里,造成的损伤有限;第三,陈平重号在解救同伴时误中李常杰号机舱,致其开战不久就撤出了战场。所以说,西沙海战是险中取胜。
3、欲施报复:最终是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
各方反应:西沙海战结束后,除了交战双方外,美国、北越和台方这三个相关方的反应和态度耐人寻味。美国的态度,是“不支持任何一方”并“强烈希望和平解决”,试图撇开与西沙海战的关系,其核心是明显有利于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并极力阻止南越采取报复行动。
北越做了以下表态:“维护领土对每一个国家都是神圣事业;邻国之间边界和领土问题往往是复杂的争议,需要仔细和周密的研究;有关国家应通过谈判以平等、互相尊重、友好、睦邻的精神来解决这种争端”。这个表态看起来云里雾里,但其潜台词很清楚:北越不认为西沙是中方的,也不认为南越有什么错误,认为中国武力夺取西沙是不对的。
台岛也发表了一个长长的声明,其核心内容是四句话:“越南的行动,徒令亲者痛仇者快”;“毛共之盘据西沙,乃是我们的内政问题”;西沙群岛“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乃属无可争辩”;“任何人要侵我疆界,中华民国国军健儿誓必奋其流血五步之决心,为国族的荣誉而战,与国土共存亡”。声明的时代特征明显,翻译一下就是:西沙群岛是中国的,南越侵占西沙是错误的,解放军占据西沙是中国内部的事,我们有决心反击任何入侵者。
紧急应对:自恃海军实力明显占优而挑起战端的南越,对西沙海战的失败极不甘心,立即摆出一个报复架势,总统阮文绍亲自坐阵岘港,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计划派出6艘军舰驶向西沙群岛,同时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提供援助,准备再打。
对于南越可能和摆出的报复态式,北京在西沙海战结束的当天,即命令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全力做好应对南越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各项准备,要求做好“打第二仗、第三仗的物资准备”。总指挥部和海军还下达命令,急调东海舰队的昆明号、成都号和衡阳号3艘新型导弹护卫舰南下,支援实力偏弱的南海舰队。当时台海仍处于敌对状态,之前海军舰艇从东海到南海,都绕道台岛外海的巴士海峡南下。这次由于战情紧急,主席最终拍板:舰队直接通过台岛海峡!面对中国的决心和军舰的紧急调动,南越看到局势发展对自己不利,知难而退,最终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西沙海战之后出现的短期险情宣告结束。
有惊无险:有一个与西沙海战相关且广为流传的故事,说东海舰队的3艘护卫舰从台海北口的东引岛(由蒋军控制)附近进入海峡,消息立即层层报告,请示是否下令拦截,蒋氏听完报告后说:“西沙战事紧啊!”遂命令放行。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美好,但只是一个传说,或者说是中华儿女希望两岸共同维护海疆的美好愿望,却不是事实。真实的情况是:由于我军军舰首次通过海峡,气氛是非常紧张的。为保障3艘护卫舰安全通过海峡,东海舰队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3舰编队在夜间穿越海峡,采取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和灯火管制,且保持临战状态,前后主炮均炮弹上膛,随时准备战斗;另一方面,组织32艘舰艇、多个岸炮和高炮营以及十多个观通站,沿海峡执行警戒保障任务,严阵以待。
21日晚9时左右,3艘护卫舰从东引岛以东进入海峡南下,途中经过蒋军控制的马祖、金门海域时,岛上的蒋军均毫无察觉。编队进入海峡不久,就遇到一支正在巡航的蒋军海军2艘驱逐舰编队。这支巡航编队见到我海军编队后,即主动退向海峡中线以东海域,似乎是有意让出南下航路。
实际上,这3艘军舰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导弹护卫舰,火力强大,且有备而来,突然遭遇的2艘蒋军军舰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此外,这3艘军舰是临时紧急出动,蒋军海军即使想拦截,也没有时间准备。3艘护卫舰1月21日晚9时左右进入海峡北口,次日7时驶出海峡南口,到达南海舰队辖区,整个过程有惊无险。自此,大陆海军穿越海峡即成为常态。
【274艇返回亚龙湾时受到基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首争海权:中国海军当时的整体力量还很弱小,海上斗争的重点又在台岛。因此,南海舰队的装备水平在当时的三大舰队中是最差的。其时,特殊年代尚未结束,海军的训练、战备水平和装备维护都不正常。如271舰85毫米主炮开战22分钟就因故障而无法射击,281、282舰编队因通讯联络问题耽误6个小时等。
即便这样,中国海军以小艇打大舰、以劣势装备打优势装备,最终取得了胜利。虽说是险胜,对手也非强国,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西沙海战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维护海权之战,标志着新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同时,此战是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海军史上首次取得胜利的对外作战,为今后的海上反侵略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窗口机会:西沙海战是美军撤出越南至北越发起统一战争期间(1973年2月-1975年1月),因南越的误判而发生的。其实,当时的南越内忧外患,国力并不强大,却出此疯狂举动。那个时间段,是美越战争结束至越南统一前的一个空档期,也是中美“各有所求”战略蜜月期。就西沙海战而言,在此之前,南越有美国的保护,打不了;而错过这个时间段,越南统一了,也就没机会打了。后来即便有机会打,也不可能收复全部被占的西沙岛屿,1988年的南沙之战即是例证(仅收复部分岛屿)。因此,也“多亏”南越的误判,中国才一举收复整个西沙群岛。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往往让人匪夷所思。
深远影响:通过西沙海战,中国收复了整个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西沙从此无战事。由于南越自1956年起,就一直占据着西沙群岛中的部分岛屿,如果没有西沙海战,整个西沙群岛极有可能是中国和越南各占一部分岛屿,与今天南沙群岛的情况相类似。
西沙海战的深远影响,不仅仅是夺取了整个西沙群岛,更是为后来夺取南沙群岛的控制权创造了条件。从海图上可以看出,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中枢位置,也是南海航路的要冲,其主岛永兴岛距三亚约300公里,距南沙群岛约670公里,距黄岩约600公里。中国夺得整个西沙群岛,就夺得了控制南沙群岛以及黄岩岛的前进基地,从大陆或海南岛至南沙群岛及马六甲海峡的航路就免受威胁。所以,没有西沙群岛这个“跳板”,控制南沙群岛(包括黄岩岛)也就无从谈起。
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敬佩,也永远不能忘却老一代领导人的战略视野、敏锐眼光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一举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同时,也感激和纪念在装备明显落后的条件下,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人民海军将士们,为中华民族打出了一片广阔的海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