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扶阳法总结

人身阳气者犹如大自然当中的太阳,阴天夜间,一片阴冷,必须等待太阳升起,阴霾方可消除。在中医当中,认为人体阳气不足必然怕冷,恶寒,需要补阳才能治愈。那么如何补阳才能准确有效!接下来谈谈这个问题。

人体感受寒气首先感到怕冷怕风恶寒,这时候阳气尚未受到伤害,所以无需补阳,只要顺势利导,运用麻黄桂枝等辛温药物发汗驱逐人体在表寒气,恶寒怕冷自然消除。此不补而补,犹如拨云见日之手段。

少阴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发散;临床可见发热脉反沉者。

疾病初期医生往往如前采用发汗手法,如前边麻黄汤。有汗出太过,导致皮肤功能失调,汗出怕风,或者人体素虚,感受外风,伤寒论当中称之为中风,这时候采用麻黄汤峻猛发汗治法显然不合适,当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然后附以食疗啜粥,辅助人体阳气,怕冷怕风自愈。

还有发汗太过,恶风怕冷,汗出不止,四肢拘谨,小便不利,桂枝汤加附子主之。

外寒内饮,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外寒内饮,又郁热在里,不得发越,而烦躁脉数者,加石膏,见《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

二是北方干燥,饮邪挟热最常见,故常加石膏(张锡纯经验),俾寒饮郁热一药而廓清。

三是阳虚之体,证见畏寒喜嗳,背心足底发冷、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者,加入附子,其效立见(祝味菊经验)。

外寒水饮兼有气虚加党参(陈瑞春经验),兼瘀血加丹参(本人经验)。

年老体弱或有心悸怔忡病史,不任发越者,我常用以下三法,

一是学叶天士去麻黄、细辛;

二是学范文虎法,除半夏用10克外,余者仅用数分;

三是学张锡纯服小青龙得效后,即改用其自拟的从龙汤(生龙骨、炮牡蛎各30克、白芍15克、清半夏12克、炒苏子12克、牛蒡子10克)二、三剂以收功。

吴鞠通也指出过小青龙汤非常服久服之剂,见效后当改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苡仁、茅术理脾化饮。

张吴两位的用药,各有取义,吾侪当视其不同见证,临病制方,师其意不泥其方可也。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两方比较前者侧重水饮,后者侧重痰饮蕴肺。

那么小青龙加石膏,射干麻黄汤可以加吗?当然可以。

以前我治疗一人咳喘喉中水鸡声,见有口干,加石膏奏效迅速。

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本方寒饮化热,化饮基础加石膏清热。

咳而脉沉泽漆汤,此属气虚痰饮内伏,寒热错杂。

中风汗出,兼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汗出内饮,小青龙去麻黄细辛主之。

太阴虚寒,腹时痛,桂枝加芍汤,大实痛蕴热结者再加大黄;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复代赭汤,表不解发热下利桂枝人参汤;

胀满,半夏厚朴人参汤.

吐涎沫,霍乱,头痛发热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下利, 寒积于内,肋下偏痛,发热,脉紧,大黄附子汤主之。

后世《备急千金要方》温脾汤,温脾寒攻积滞,用于四肢厥冷,腹痛,便秘或久利赤白,脉沉弦。

湿邪困脾,腹胀苔腻苍平。

太阳太阴水饮,口渴小便不利,五苓散,兼热,湿大于热茵陈五苓散。

外感湿邪发热,内伤生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苔白腻,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温燥湿邪。

心为君主之官,阳气不足,会有心慌心悸,胸闷,脉促,舌淡润,甚至精神症状的改变等表现。如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桂枝去芍汤主之,微恶寒者加附子。

以前治疗一例夜间胸闷采用苓桂术甘汤加龙骨牡蛎柏子仁远志效果很好。

还有一种情况,发汗太多,病人出现叉手自冒心下,心下悸欲得按,桂枝甘草汤主之。此方跟上方差生姜大枣,临床表现不一,需要注意。

如果在桂枝甘草汤基础上,出现烦躁,是因心阳不足,虚阳外越的虚烦躁,当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病情进一步发展,不仅烦躁而且惊狂,卧起不安,那么这是桂枝去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救逆证。以上这是围绕少阴心阳不足产生的症状。必须以桂枝甘草为中心扶阳治疗;

以前曾经治疗夜间惊狂桂枝去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三剂而愈!

在治疗当中运用吐法后又用下法,患者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此脾胃阳虚,当用甘草干姜汤扶其阳。吐涎末,口不渴,遗尿,小便数,也是脾胃阳虚,土不生金,肺萎病,肺中冷,用干姜温化水饮,甘草补益中气,阳气恢复,自然治愈。

还有昼日烦躁不的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干姜附子汤主之。此属阳气骤虚,虚阳外越,白日两阳相争,故而烦躁,夜间阳气未受干扰故而安静,急用甘草附子汤顿服,急回其阳则可解。其中干姜温脾,附子温肾,先后天并补之法。

干姜附子汤加炙甘草,减少用量变成四逆汤,回阳救逆第一方,临床可见四逆厥冷,或外热内寒之真寒假热,大汗出,恶寒怕冷,内拘急,腹胀,头疼,身痛,小便利,大便清谷,脉浮迟或微皆可应用。

阳虚烦躁着加茯苓,称为茯苓四逆汤;

阳虚兼有伤津液,脉微下利者四逆加人参。

外热内寒,下利清谷,大汗四逆,面赤,戴阳,咽痛,腹痛,或干呕,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本方突出虚阳外越为主。

阳虚下利,白通汤主之,此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四茎。干呕烦而不躁无脉者再加猪胆汁一合,加人尿五合。

回阳救逆张景岳六味回阳饮,在四逆加参汤基础加熟地当归补血,从益气回阳救逆变成益气养血回阳救逆。

阳虚水泛发热,身瞤动,振振欲扑地,心下悸,或咳或呕,腹痛下利,或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真武汤主之。

阳虚背寒,身痛附子汤主之。根据以上条文可以治疗身动摇头晕一类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如蒲老曾用此方加龙骨牡蛎温阳潜降治疗一例高血压取得良效。

表证风湿也有用附子时候,如: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金匮此处附方为白术附子汤那么可以根据仲景命名来分析,前者桂枝为主通阳解表,重用附子温阳止痛,甘草解毒生姜大枣调振奋脾胃,主要用于风寒袭表阳气不振。后者去桂枝加白术,白术健脾祛湿,改善湿秘,用于脾肾阳虚寒湿身痛。

乌头汤,用于脚气,历节疼痛,不可屈伸。《外台》用于寒疝腹中绞痛。可见乌头汤内外皆可以使用。方中:乌头驱寒镇痛,芍药甘草汤柔筋缓急止痛,黄芪补气止痛,麻黄散寒止痛,全方温补散寒止痛为主。

乌头桂枝汤,治疗手足逆冷不仁,腹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之寒性疼痛,可见药效强大。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附子配半夏,温阳化饮止痛,止呕,甘草粳米大枣缓中补虚。

厥阴虚寒水饮上泛,治疗干呕,吐涎沫,食谷欲呕,下利,烦躁欲死,头疼者,吴茱萸汤。

四逆脉沉细厥阴血虚肝寒当用当归四逆汤;久寒加吴茱萸。

厥阴寒热错杂,气血不足,久利乌梅丸主之。

阳郁与外,手足厥逆,上热下寒,咽喉不利疼痛,下利,寸脉沉而迟麻黄升麻汤。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仁败酱草清热解毒排脓,腹附子振奋阳气,用于肠痈久治不愈。

伤寒。寒热错杂,胃热脾寒,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芩连清热,干姜人参温脾益气。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此也属于胃热脾寒,但腹痛欲呕吐汗多热少为主,干姜黄芩黄连汤食入既吐为主,热多寒少临床需要鉴别。

(0)

相关推荐

  • 太阳病变证证治·心阳虚

    [心阳虚]当温养心阳. 心阳受损,见心悸喜按,用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 兼见心神不宁烦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潜镇安神: 兼痰扰,见惊狂,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温通心阳,潜镇安 ...

  •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  ——附子法系列(一)

    彭重善临证心法之附子法系列 1.四逆汤法 [组成]: 附子.炙甘草.生姜. [方解]: 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 ...

  • 朱章志中医:扶阳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对应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消渴病". ...

  • 扶阳法脉之治疗肺癌专药:五朵云

    说起治疗癌症的中草药,懂医的人可能会如数家珍地说起来,半枝莲.半边莲.守宫.蟾蜍.白花蛇舌草等,其实还有一种中药--五朵云专治肺癌效果也很好. 五朵云学名叫泽漆,这本是我们不应该生疏却生疏了的一味好药 ...

  • ​扶阳法类方要义之阳明类方

    扶阳法类方要义之阳明类方 □ 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会引起人体内一系列变化,例如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增强,抗体形成加速,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均有利于 ...

  • 背后七颠“扶阳”法,几乎可补全身,是最适合现代人的强肾健脑之法!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道医(包括'古中医')和养生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深入了解和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现在很流行扶阳,经常习练这个动 ...

  • 经方论坛 扶阳法⑬: 扶阳法类方要义之桂枝类方

    经方论坛 扶阳法⑬ 扶阳法类方要义之桂枝类方 □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体系立论,六经辨证体系以六经处方为代表,六经处方可根据其主要作用归纳为六大类方,即太阳病类方 ...

  • 经方扶阳 | 太阳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太阳病 太阳病为机体"表"部的功能障碍,即心脏.大血管.毛细血管.皮下组织.上皮以及附属腺 ...

  • 经方扶阳 | 阳明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阳明病 阳明病属于经方扶阳派三层表里观的里部.代表了整个机体功能细胞的亢进状态.原则上,任何疾病,无论外感内伤 ...

  • 经方扶阳 | 少阳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少阳病 少阳病为肌筋膜网及组织间液结构上的病变,包括网膜.油膜.板油病变.由于肌筋膜网遍布全身,膜系统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