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错误的耳机戴法,小心影响听力
这段时间,狗叔发现很奇怪的现象
很多人在日常使用耳机时
耳机的戴法很奇怪
就像很多人在使用EarPods 入耳式耳机时(苹果原装耳机),结果戴出了“四、六级英语考场”的风格。
让狗叔来模仿下:
狗叔的头
强行将EarPods入耳式耳机从耳后绕过,外观丑就不说,还容易掉落。在听觉上还会大大减少耳机的低音效果,因为你的耳机后腔已经被暴露在外面。
不知道这些人是被哪些文章给祸害的
图来自网络
在使用入耳式耳机时,很多耳机的导管和耳机腔体都是根据普通用户的耳朵形状进行设计,在耳机上还会标有L&R的字眼。L是Left的简写,代表左耳,声道为左声道。而R为Right,则代表右耳,声道为右声道。主要是为了能够让用户正确佩戴耳机。
如果将入耳式耳机采用绕耳的方法佩戴,部分的耳机需要将耳塞左边与右边相互置换后才可戴进耳朵。不过这种戴法极有可能会影响听觉,就像在屏幕上看到一辆跑车从左边飞驰向右边的时候,而耳边传来的呼啸声是从右边飞向左边。如果听觉很敏感的用户还有出现不适的情况。
在入耳式耳机中也有必须采用绕耳佩戴方法的入耳机,通常出现在高端Hi-Fi耳机或监听耳机。由于这部分耳机在耳机腔体设计上偏大,如果不使用绕耳佩戴方法,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耳塞从耳朵中脱落,耳绕式设计可以让这些耳机在佩戴时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绕耳式设计可以让耳机导管有更好的角度塞入耳道。
这个还是狗叔的头
不过在使用入耳式耳机中,都有一个不可豁免的缺陷,就是听诊器效应。在日常使用耳机的过程中耳塞线或者单元处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气摩擦,产生的振动通过耳塞线直接(入耳的线一般硬度较大,有利于传导振动)传递到耳道内,产生让人很不愉快的摩擦声。
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摩擦
想要减免这种听诊器效应,大家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1:耳机线小夹子
在以前,在购入耳机是都会附送一个耳机线的小夹子。使用这种小夹子,将耳机线固定在衣服上,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耳机线在衣服上的摩擦而导致的听诊器效应(不过现在有些厂商很懒,都没有小夹子)
2:给耳机换个套套
其实,在耳机的套套中有一个叫Comply套的家伙,简称C套。资深耳机玩家应该知道这个套套。这个套套也能很好的改善听诊器效应,在某宝上都有的买。最大的缺陷就是,在不同的耳塞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建议你还是换耳机吧!
在以往的耳机中,入耳式耳机线材硬度都较大。反而让那些声音更容易的传入耳道内。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耳机的线材设计都越来越软,虽然可以大幅度减少听诊器效应,但是会很容易发生相互缠绕与打结。(为了你的耳朵,还是少用山寨耳机)
如果你对你的耳机恋恋不舍的话,狗叔建议大家给耳机夹个小夹子或这给耳机换个套套。
不过套套的选择也是也窍门的。除了C套可以减少听诊器效果之外,其实不同的套套效果都不一样。
耳绵(海绵套套):
耳绵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在使用耳机前捏一下耳绵后在塞入耳道内可以让耳绵更好的紧贴耳道,隔音效果最佳。不过耳绵会吸收一部分高频,是声音变闷,同时材料的质量也影响声音的密度和质感。
耳绵材料密度越高隔音效果越好,高、中、低频表现音质也会越好。长期使用的话,耳绵会沾满挺多污垢,而且在清理是会很麻烦。如果长期使用还会引发耳朵不适的情况。
单节耳胶
单节耳胶是每个出厂的耳机中必备的,以橡胶、软胶、矽胶、硅胶、PVC为制作材料,跟耳绵不同的是,并不能完全封闭耳道,只能塞入一节,隔音效果比耳绵差。但是舒适度比较好,密封度较差,声音密度也会降低。
普通单节耳套低频较散,中高频表现一般。不过一些高端耳机厂商改良的耳套声音偏中频,表现平均,效果非常不错。
多节耳胶
多节耳胶与单节耳胶相比会多上几节,通常为两至三节。主要以硅胶作为材料,耐用并且柔软,声音最为平衡。小号三节套无法完全密封,声音偏向中高频,隔音也较差。三节套易刺激耳道,有些人可能不太习惯使用。
多节耳胶还是需要个人的喜好在选择,不过此类耳套也有一个劣势,就是在飞机上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耳朵不适的感觉。(狗叔亲测
)
现在耳机成为日常必不可缺少的电子配件,今天狗叔介绍的都是有关于入耳式耳机的相关信息。当然,狗叔后续还会给大家准备更多有关于耳机的相关信息。(比如动圈和动铁两者的区别)想了解的千万别错过。
注意下面的彩蛋
【我是小菜单】
辨别下方歌曲是来自哪个产品的宣传曲
在留言处说出你的答案
第一个回答出的可以获得:
HUAWEI P10 Plus 黑色 128GB 优购码
【安卓老司机发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