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校长扎心的话
和几位校长在一起聊天,有位校长是从徐州引进的,她的学校很年轻,平均年轻28岁,整体呈现勃勃生机。
她说起自己的学校,非常欣慰。说年轻教师太要了,每个人都像嗷嗷待哺的小鸟,只要有好的课程,老师们学习的热情高涨。但凡有什么活动,老师们都抢着参与,每个人都想被看见,每个人都想要成长,想要开花,想要满园芬芳。
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说,我躲在学校的后面,让所有聚光灯打在老师身上,我给他们带来做好的专家,最好的课程,让他们海阔天空,我能等待,我耐心等待她们的成长。
我们学校所有的考核都量化出来,优秀、职称晋升和升职加薪都取决她们的表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都能把自己的分数打出来,包括别人的分数。每个人都能看到希望。这个希望不在别人,完全在于她们自己。
校长还和老师们说,你们千万不要来找我,能够决定你们自己前途的,是你们的课堂、你们的学生、你们的团队。经常往我校长室跑的人,我反而觉得她可能有问题。一个老师应该更多和学生在一起,校长你们可以忽略不计。
我不是专家,只是应邀去吃饭,我只在她们校园里走了一圈,我就有感觉。每个老师都有事干,每个老师脸上都有笑容,更重要的是眼睛里有光。一所学校老师有希望,学校就会有希望。
另一个校长是我好友。他多年从事民办教育。他说,这些年做校长,他的经验不算多,但教训不少。这些教训可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他有几个扎心的观点。
第一,有情怀的人做不好校长。
他点评了两位名气很大、极有情怀的人,断言他们不可能是好校长,除非他们身边有专门帮他擦屁股的人。
为什么说依靠情怀做不好校长呢?因为做校长需要专业、技能和实打实的管理,这些与情怀是两套系统。就如做老师,其实更重要的是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仅仅贩卖爱和情感是很难搞好教育的。
朋友说,某次在一个论坛上,一位名重一时的南方报业知识分子先发言。等到我朋友说,你们可以风花雪月,可以诗与远方。但我们真正做校长的,基本都要吃土,都不得不苟且。其实我朋友光风霁月,万里无云,但做校长,尤其是做民办学校的校长,想要“大树下面过,片叶不沾身”,何其难也。
第二,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
很多人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其实是有条件的。外来的和尚大家不熟悉,不知底细,不知深浅,一开始确实能唬住人,大家没什么话可说。时间一长,大家就能看出门道,不过如此,容小僧伸一伸脚。这是从本地和尚的视角来看。
从外地和尚来看,因为不熟悉水土,如果再得不到本地和尚的帮助和支持,甚至还有掣肘,很快就会孤立无援,一筹莫展,大家都等着看笑话。最后不但念不好经,甚或连和尚也做不好了。
朋友说,他们聘请过不少外地名师,集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抵效果是不好的,百分之八十都未能达到预期。有时候还损害了本地和尚念经的积极性。后续处理起来非常艰难。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我们校长的一个观点。他说:“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名师,一个教研组只要有一个人领头,这个教研组就能发展好。”
事实差不多也是如此。都是名师,都有一套,谁能听谁的呢?群龙无首的结果,就是一盆散沙。所以,这就要求外来和尚,一定要谦虚谨慎,把杯子清空,从念经的小和尚做起,朝向泥土,朝向大地,必须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有第二次创业的决心,否则效果是很难好的。
第三,校长最好不要空降。
这个也是朋友的观点,集团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空降校长也曾付出过巨大代价。原因是空降过来的人,一定会带着过去的烙印,总想着如何嫁接过去的经验做法。忘记了一条伟大的真理,那就是实事求是。
前几天我们说,见路不走。为什么见路不走?因为路是人家走的,当初选择这条路的人,以及选择这条路的时机、环境、外在的一切条件都与你不同。你不顾一切照搬人家这条路,大概率这条路就是死路。当然,时过境迁,一个校长如果照搬自己过去的路,忽视了眼前的学校特点、学校文化、教师素养、学生构成,这所学校往往也很难办好。
反之从本校浸润过来的人,既然能脱颖而出,众望所归,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再加上深受本校文化的影响,对这所学校的感情深厚,学校的熟悉度、学校的优势以及学校弊病的把握等都得天独厚,所有这些条件,都使他更加清醒,更加切中肯綮,更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一般都能顺利接班,把学校办得稳中有升。当然这个人一定是众望所归之人。
朋友的这几句扎心的话,满含着血淋淋的教训,我在路上反复盘算。把一些人和一些事代入,做了分析比较,我大致赞同朋友的说法。真话往往都是难听的。印象中我们就是在难听的话中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