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坏人,是不会变好的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季羡林:坏人,是不会变好的

文/季羡林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1

我从来就不是性善说的信徒,毋宁说我是倾向性恶说的。

古书上说“天命之谓性”,一切生物的本能是力求生存和发展,这难免引起生物之间的矛盾,性善又何从谈起呢?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

空口无凭,不妨略举两例。一个人搬到新房子里,装修的方式极野蛮,倘若墙壁倒塌,楼下的人当然会受害,他自己焉能安全!这是典型的损人又不利己的例子。

又有一位“学者”,对某一种语言连字母都不认识,却偏冒充专家,不但在国内蒙混过关,在国外也招摇撞骗。有识之士皆嗤之以鼻。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损人而不利己的例子。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

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这有点像形而上学了。但是,我却没有办法。天下哪里会有不变的事物呢?哪里会有不变的人呢?我观察的几个“坏人”偏偏不变。几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我想给他们辩护都找不出词儿来。

有时候,我简直怀疑,天地间是否有一种叫做“坏人基因”的东西?可惜没有一个生物学家或生理学家提出过这种理论。我自己既非生物学家,又非生理学家,只能凭空臆断。我但愿有一个坏人改变一下,改恶从善,堵住了我的嘴。

2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

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

还有“党同伐异”“臭味相投”等等。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避免误会。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3

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或新新人类,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或新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

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竟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4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

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

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波动,等等。至于吾辈平民老百姓,“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

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实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

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压力如何排除呢?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我认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0)

相关推荐

  • 拜读《季羡林谈人生》之感悟——致敬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文/焦彩霞 季羡林先生在多个领域有卓越建树,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家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这位拥有三项桂冠的大师从不以名人自居,总 ...

  • 永远不要期望坏人变好。国学大师季羡林说,...

    永远不要期望坏人变好.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他这辈子也没看到过一个坏人变好过.以为只要忍气吞声,屈服于坏人脚下俯首贴耳,坏人就会放过你.这根本不可能.坏人之坏,就在于他们残忍冷酷,得寸进尺.你的泪水与顺从 ...

  • TVB这位男配角,演好人时常变坏,演坏人时却没变好过!

    不知道为何,最近很喜欢跟大家侃侃TVB的那些男配们,虽然戏份不如主角们那么吃重,但其实一个个都有颜有戏! 之前看果栏大嫂和大家聊过了黄嘉乐和李天翔,今天侃侃<飞虎之潜行极战>里的黄子恒!也 ...

  • 坏人是不会变好的,我们怎么办?

    多少年后,我醒悟过来,终于发现了一个宇宙真理:在*有制体系里,每个单位都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总是少数,且无权势: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势利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因为他 ...

  • 死心吧!坏人是不会变好的

    来源:网络 季羡林老爷子说得好,坏人是不会变好的.好人不会总说自己是好人,而且时不时会说自己坏:只有坏人才天天标榜自己是好人.季羡林的日记,写的有意思,经常暴露自己有点"龌龊"的活 ...

  • 季羡林:有的坏人,是永远不会变好的

    文/季羡林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 ...

  • 清末奇谈:六旬恶翁,奸污儿媳,灭人满门,坏人变老只会更坏

    清末奇案:六旬老翁,奸污儿媳,灭人满门,坏人变老只会更坏 现今有句流行语,叫做"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此言倒也并非全无道理,事实也正是如此,看一个人,不应该以年龄论善恶 ...

  • 新的普洱生茶都要存吗?别急,你的“存茶”到头来可能仅仅是“坏人变老了”的结果而已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172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约. 本文导读:有时候普洱茶放的久了,也就是长了些年龄而已,茶味并不见得会有好转,甚至有降低的可能.这就好比,你的收入并不一定是伴随 ...

  • 【凡夫沙龙】真的是一代坏人变老了吗

    [读者来信]昨晚去大润发买了只喷壶,今早第一次用,发现少了个重要零件:喷嘴.去卖场退换,发现货架上一排不同款型的喷壶中,其他都有喷嘴,唯独这一款货样喷嘴全无.工作人员从后场库存找出了一件完整的,才发现 ...

  • 【凡眼观世相】真的是“坏人变老”了吗

    先摘录一封读者来信: "周末坐公交车去办事,邻居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和我同行,他去艺术特长班学习.车上空座位比较多,我招呼邻居的孩子坐下,他却执意不肯坐而宁愿站着.他说,前一段时间,他和几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