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好故事||中秋节为何要给长辈送两橙子和一根粽粑?
中秋节建文旧臣给建文帝送粽粑表忠心的传说——臣子送忠
关于中秋节的历史故事有很多,例如: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玄宗游月、貂婵拜月、月下独酌、月饼起义等。今天梅语君要给大家说的是关于“臣子送忠”的故事。
臣子送忠
明清和民国时期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不含九十年代),宁远和新田人过中秋节,与其他县有很大的不同:宁远、新田人都是送长辈一根枕头粑粑和两个橙子,来表示对长辈的孝敬,而且还有居民坚持此风俗不变。到了八月十五傍晚,孩子们便会在橙子的一头插上三根香并点燃,另一头就插上短竹棍,手持棍子,两人面对面的扭动身体戏耍,以示庆贺。完毕之后,便剥橙子吃,代以赏月。
宁远和新田原本是同一个县,“靖难之役”后,失踪的建文帝其实隐居到了宁远的梅木塘村,并在村东建起了扶贫救困的慈善机构——乐善堂,买下上万亩荒山由其逸民开荒种植。
可是到了八月十五,他的旧臣想要给建文帝送月饼,但无钱买月饼,宁远地方的麦子也已吃完,咋办呢?这位旧臣子的媳妇便开动脑筯,用刚刚收获的糯米浸了碱水,再用棕叶包成像枕头一样的粑粑,然后 用灶锅蒸熟。当粑粑熟了之后,用麻绳把它绞成一片一片,就极像月饼。
当媳妇把这个杰作送给丈夫作礼品再送建文帝时,丈夫又觉得还小了点什么。他刚走出门,便见门前的橙子金黄金黄,便摘下两个,一起用竹篮装起来,给住在梅木塘的建文帝送去。”橙子“谐音“臣子”,“棕”谐音“忠”。送橙子和棕粑就表示“臣子送忠”,尽管建文帝已经不再是皇帝,但在百姓心目中,他还是一个好皇帝。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这种习俗就流传下来了。最初送橙子和枕头粑粑的人是今新田县枧头镇人,为纪念他,这种粑粑就称为“枧头粑粑”,但人们常念为“枕头粑粑”。
附:明朝时,新田属宁远辖。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南北二乡十三里置新田县的,枧头就属当时的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