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表证—(一)桂枝汤证
1.适应症
①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恶寒复恶风,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芍药三两(白芍,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
酸甘养阴,辛甘助阳。养正力大,发汗力弱。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阳浮阴弱,轻取即得,重按无力。“自”说明比较快。兼证:鼻为肺窍,鼻鸣为鼻塞、喷嚏、流清涕。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风邪上行,影响肺胃,肺气不利就会鼻鸣,胃气上逆就会干呕。
㕮咀三味即前三味捣碎,一时为一个时辰。在外调和营卫,在内调和气血、脾胃。饮食禁忌主要看饮食习惯。
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就是表病,中风、伤寒或其他病,只要有这些症状,就可以用桂枝汤。汗出、恶风是主证,就是表虚的营卫不和,可以用桂枝汤。柯韵伯说疟疾、下利,只要出现太阳病的发热汗出恶风,用桂枝汤效果很好。
③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烦者,热也。热势更重,因为在经之风邪壅盛,而桂枝汤药力较轻。两个穴位可以疏通经脉,发散风邪,开太阳经气之闭塞,泄太阳经中的风邪。现在选择大椎三棱针点刺放血,可加拔罐
④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⑤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烦者,热也。浮数即指浮紧。余邪复聚或复感风寒。
⑥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⑦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⑧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论荣卫不和,常自汗出的证治。正常情况下,荣滋卫而使卫气不亢,卫护荣而使荣阴不泄。荣卫分别为阴阳之属,阴不制阳,则卫阳亢盛而发热;阳不护阴,则荣阴外越而汗出。桂枝汤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的作用。
⑨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论述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证治。先服药,荣卫才比较平衡稳定易于调节,还可以避免在发作时服药汗出太多而损伤正气。临床上并不少见,以妇女更年期更为多见,在使用滋阴、助阳、清热、敛汗的方法都难取效时,可以试用桂枝汤。
⑩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新感宿喘。气喘的患者本有肺气不利,肌表容易受邪。太阳中风又会加剧气喘。但是只是对症疗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喘病。
临床上治喘还有一个常用方,麻杏石甘汤,治新感新喘。
2.禁忌症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如果误用桂枝汤就会出现烦躁的大青龙汤证。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有的认为是解释桂枝汤证的,酒客中焦有稽留的湿热。望诊有鼻头红,舌体胖、有瘀点或瘀斑,舌苔黄腻。而甘味药助湿生热。有人认为需要把甘味的甘草、大枣去掉,加上葛花、枳椇子等清利酒邪的药。
有人认为是长期饮酒所致的病,在症候伤类似桂枝汤证,会有发热、恶风、干呕,病机是胃腑湿热导致了营卫之气运行不利。不仅不能用甘味的甘草、大枣,还不能用辛温的桂枝、生姜。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病人患有内痈,肺痈或胃痈。内痈之人气血不利,营卫不和,会出现恶寒发热症候,误用桂枝汤就会助热加重内痈。应该是类似西医的脓毒血症,败血症。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临床兼有舌红、口渴、咽痛、红肿者禁用桂枝汤。有里热的,不论是肺热、胃热、肝热,或是有内湿的,桂枝汤都不能用。温病也不能用。